第26章 什么叫不要脸?
作品:《先皇托妻献子,你叫我开城投降?》 所有人都按部就班的坐好。
小太监走出来手持圣旨扯着嗓子开口道:“陛下有旨!”
哗啦啦!
所有人躬身行礼!
小太监此时表情严肃的开口道:“制曰:先帝骤然崩逝,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国有奸佞,外有流寇羌人围城,国家险些倾覆,幸有离国公陈子义深明大义,危难之时挺身而出。”
“赖有禁军将士以命相护。”
“全城百姓效死。”
“方能有今日之朕,方能有今日之大离。”
“有功不可不赏。有过不可不究!”
“禁军副将牛海城起于辽东边军一小卒,经年来素有战功,京师守卫一战更是身先士卒,亲率千余英豪以自身为引,引起大火冲入敌营,为此战顶峰鼎之功,晋牛海城为禁军骑军指挥使,京营指挥同知掌骑兵,正四品,加封成义伯。”
陈子义缓缓的走出来俯首道:“牛海城重伤未愈,末将替牛海城叩谢陛下天恩。”
李承乾站起来微微虚扶后示意小太监继续。
“禁军指挥同知,副将付硕,人品贵重,素有功劳,京师一战身先士卒,以千余人硬抗流寇万余人大军,数次被击落战马,身受重伤后仍旧死战不退,击溃流寇老营,为此战功劳一等。”
“加封京营指挥同知领步军,仍领禁军指挥同知,加封忠勇伯!加散官昭武将军,从四品。”
“禁军军司马一营千户赵大虎,加封京营军司马,加封兵部主事,封关内侯,从四品!”
小太监说到这里的时候顿了下继续道:“原成武侯府主事邹富贵,为人忠厚,实心任事,人品贵重,扫除奸佞,兵不血刃重取京师,功劳甚重。
“加封吏部清吏司主事,百叶门指挥同知,参知政事。”
“从四品!”
大小眼邹富贵此时脸都要笑成菊花了,整个人看起来更加的猥琐了。
他从一个落榜的破落秀才。
如今一步登天做了四品官。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四品啊。
吏部清吏司啊。
那是可以拿官帽子的衙门啊。
而且加上百叶门。
那可是天子亲军啊。
先斩后奏。
黄泉特许啊!
他是激动的口水都下来了。
可是周围的人都懵了啊。
邹富贵是清吏司的主事,他掌握了名单,随后自己率领百叶门抓人,最后交给陈子义这个督察院左督御史定罪砍头。
这算什么?
你打报告!
我批条子。
我们领阵亡抚恤金?
刘宝明和眼前的王仲对视一眼虽然愤怒但是都不约而同的松了口气。
还好大理寺还在。
你们不管怎么样总是要经历大理寺的吧,没有大理寺的审理获得口供,你咋定罪?
他们都在胡思乱想。
可是小太监的圣旨不会停下来。
“禁军千户王威,素有战功,为人正直,此战更是不惧生死护卫朕身旁,加封大理寺少卿,百叶门指挥同知。”
众人听完了这个本就悬着的心彻底死了。
好家伙!
三司会审都齐全了。
这是什么?
大离律的条文都在陈子义的手里,他说怎么判就怎么判?
这不是要了亲命了?
李承乾看着眼前众人的样子嘴角微微翘起!
小太监此时再次从旁边拿起来一道圣旨继续道:“此战战死军民均为我大离之肱骨英豪。”
“危难时刻见忠诚!”
“战死的军民全部按平日惯例双倍抚恤。”
“活着的更是不易。”
“战前朕便许诺金银赏赐自不必说,永业田家家户户必须要落实。”
“此事交于离国公去办吧。”
“微臣遵命!”
沉默!
除去陈子义说完之后整个朝堂都是沉默的。
刘宝明和王仲此时已经恢复了淡定。
两人站在前面开始闭目养神了。
原本的震静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对他们来说你在什么位置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不听啊。
况且兵强马壮者为天子啊。
此时兵强马壮的是他们啊。
看着众人不说话。
小太监深呼吸后开口道:“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文官中间位置一个一身大红官袍,一身正气满脸肃然的中年男子缓缓的走了出来。
“微臣督察院御史韩林有本奏!”
李承乾仿佛早有预料一般点头道:“准!”
“启禀陛下,微臣以为如此封赏不妥,成武侯有功不假,可是陛下莫要忘了,羌人和流寇大军加起来足足数十万。”
“禁军骁勇可仍旧不过两万。”
“此战能够获胜乃是靠城中十数万百姓不惧死出城助战。”
“方能有全功的。”
“可百姓莫非会平白无故出战吗?”
说到这里的时候他一脸正气道:“百姓者,顽固不好,教化不深,不通道理,见小利而忘大义也。”
“莫非他们能懂什么家国天下?”
“平日里贪生怕死惯了。”
“这时候能自己出战?”
李承乾眯着眼睛皱眉道:“那韩爱卿的意思是?”
韩林儿一脸老神在在道:“战端一开,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已经高龄的刘宝明大人率领王仲大人等下令自己的门生,下令京师的官员,乃至于京师识字的读书人上街去苦口婆心的劝导百姓。”
“甚至散尽家财给百姓方才有了那日之盛况。”
“许多文人官员甚至亲自出城作战。”
王仲则是一脸嗔怪的走出来皱眉道:“韩林,此乃吾等读书人,吾等世家该为之事,不算功劳。”
翰林则是默默的摇头昂首道:“王仲大人高义,虽此乃吾等读书人的本分,可总是要让某些人知道是非曲直的。”
韩林再次朝着李承乾俯首道:“微臣以为成武侯固然有功,可若真论功劳,当以刘宝明大人,王仲大人,朝堂上诸位大离的忠臣。朝堂外大离的读书人。”
“如此封赏,实在是不妥,怕是要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怕是要寒了朝堂忠臣的心!”
“还请陛下明鉴!”
这时一个红着脸的中年男子走出来俯首道:“韩大人说的对,如此封赏实在不妥。”
“吾等为官身在庙堂当为天下万民计。”
“身在地方则是代天子牧民。”
“牧民,放牧也。”
“百姓者,牛羊也牲畜也。”
“贱民者,多奸猾懒惰者,不可取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