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万年18
作品:《重生人族,开局化冥河为分身》 老子圣人神念悄然探出,一股久远而熟悉的浩瀚气息瞬间攫住了他的心神,仿佛跨越时间长河来到洪荒初开时。
与此同时,一股蛰伏其内、蕴藏着恐怖破灭之意的锋锐气息被引动,仿佛有一道开天辟地的寒光倏然闪过。
“父神……!”
老子眼底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复杂。
鸿钧的猜测果然不差,这封印即便非盘古亲手所布,也必然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他缓缓收回神念,带着几分试探,伸手朝那无形的封印屏障探去。
下一刻,老子的手臂竟毫无阻滞地穿透了屏障!
若非神念感应中那挥之不去的熟悉气息仍在,他几乎要以为方才神识所探查到的森然杀机与开天斧意,都不过是幻象。
目光落在手中的紫金葫芦上,老子的眼神渐渐凝聚起冰冷的杀意。
封印中那股足以斩灭一切的锋锐力量,定然是盘古大神遗留的开天斧芒。
时机就在此刻。
若将葫芦中的鸿钧放出,借这封印中沉寂万古的盘古之力,只需数息,便能将其彻底斩杀于此,永绝后患。
这念头如毒藤般缠绕心间,令他久久挣扎。
最终,老子只余一声悠长的叹息,目光决然地从紫金葫芦上移开。
不再有半分犹豫,他一步踏出,身形没入混沌,彻底离开了封印的笼罩范围。
老子浑然不知,就在他驻足沉吟的片刻,藏匿于葫芦内的鸿钧,也无法平静,这种将生死交给他人的感觉已经好久出现了。
他深恐老子不顾先前誓言,直接在封印内将他释放。
若真如此,那恐怖的盘古斧芒必将瞬间将他吞噬、碾碎,化为滋养封印的尘埃。
至于先前所言能硬扛两三道反击之语,不过是虚张声势,只为让老子心存忌惮,不敢轻举妄动罢了。
抛却了那诱人的杀念,老子心境复归澄明。
区区数息之间,他已安然置身于封印之外。
转身回望,身后混沌一片苍茫,那曾令圣人都心悸的封印竟已杳无踪迹,仿佛从未存在。
老子眉头微蹙,旋即沿着来路折返。
一步踏入,那熟悉的封印威压与盘古气息再度降临。
老子眼中闪过一丝了然:这封印不仅威能滔天,更兼具玄妙的隐匿之能。
念及于此,他心头微凛:无尽岁月流逝,不知有多少懵懂闯入此地的混沌生灵,被这封印中潜藏的杀机无情绞杀,最终沦为封印运转的养料。
再次离开封印区域,老子再无保留,属于圣人的磅礴神念如潮水般汹涌而出,向四面八方混沌深处弥漫开去。
数息之后,神念收回。
老子眼中掠过一丝诧异。
封印之外的混沌,竟比他预想中热闹许多。
不仅探查到两头气息凶蛮的混沌生灵,更有无数混沌顽石如星辰般散落漂浮。
那两头生灵,其凶煞气息赫然已堪比洪荒准圣初期。
确认周遭并无致命威胁,老子心念一动, 紫金葫芦口光芒微闪,鸿钧的身影被瞬间释放出来。
甫一现身,鸿钧那双深邃的眼眸便锐利地扫视四周,警惕到了极点。
而老子眼中,则有一抹不易察觉的失望一闪而逝。
他本想利用誓言的漏洞,在封印边缘地带除去鸿钧这心腹大患。
未曾想,封印内外竟有云泥之别。
在封印之内,鸿钧需远避其锋芒,唯恐被封印感应锁定。
而在封印之外,似乎唯有真正踏入其笼罩范围,才会引动那毁天灭地的反击。
“好了。”
老子的声音平淡响起,打断了鸿钧的探查:“贫道言出必践,你已身处封印之外。”
鸿钧收回目光,看向老子,语气带着迟疑:“为何本座完全感应不到封印的存在了?”
“无可奉告。”
老子冷冷回应。
“你可是立下大道誓言的,若未将本座带出封印,后果你当知晓。”
鸿钧的声音陡然转厉。
“哼!”
老子冷哼一声:“贫道既已应诺,自不会食言。
至于是否做到,你难道感觉不出,此方混沌与封印之内的混沌截然不同吗?”
鸿钧闻言,心神微震,细细体悟片刻,脸上终于重新浮现出那抹高深莫测的微笑。
此刻,他已确信无疑,自己确实离开了那片囚笼般的封印之地。
他身形一阵扭曲变幻, 玄奥的道袍隐去,重新显化出那布满森然黑色鳞甲的本体。
“临别之际,本座赠你一言。”
鸿钧的声音变得低沉而危险:“莫在此域混沌久留,昔年那批侥幸逃脱盘古斧刃的幸运儿,可都还活着,正等着复仇的时机。
本座虽不知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亦不知那些残存者是否确知盘古已然身陨……但若让他们感知到一丝来自洪荒的气息,等待你的,恐怕唯有身死道消,重归混沌一途。”
话音未落,鸿钧的身影已化作一道幽暗流光,头也不回地朝着混沌最深处疾驰而去。
他的声音穿透混沌,留下最后的箴言:“记住,尔等仅有十万载光阴!
另者,若想彻底修复这封印,使其亘古长存,所需主材……恐怕是混沌魔神的尸骸。
且所需数量,绝非小数。”
声音袅袅,随着那道幽暗身影彻底消失在混沌之中。
老子目光深邃,凝视着鸿钧消失的方向,眼底交织着难以言明的复杂情绪。
“保重……下次再见,或许便是……生死之战了。”
他低声自语,如同叹息在混沌中飘散。
言毕,老子再无留恋, 转身一步,便重新踏入了那无形却致命的封印之中。
回归封印核心区域,老子不敢有丝毫耽搁,径直来到那处不知为何而显得格外薄弱的节点。
依据鸿钧此前泄露的经验心得,他开始调动圣人之力,手掐玄奥法诀,一枚枚蕴含天地至理、散发着璀璨金光的符文自指尖流淌而出,精准地烙印在破损的封印脉络之上。
随着符文不断融入, 那原本黯淡脆弱、仿佛随时会崩溃的封印节点,开始焕发出微弱却坚韧的生机,破损的纹路如时光倒流般缓缓弥合、重构。
这一番修复, 便是整整数百载岁月在混沌中无声流逝。
封印节点初步稳固后,老子并未急于返回洪荒。
而是沿着封印边缘,开始了漫长而细致的巡查,神识如网,一寸寸扫过,寻找着其他可能存在的隐患与薄弱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