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一碗馄饨引起的血案

作品:《寒门小厨娘:夫君是探花

    晚上,盛家二老和徐成林回到小楼,就知道张招娣怀孕的消息。


    他们一边打心眼里为张家高兴,一边担忧为小夫妻迟迟没有传出喜讯而担忧。


    盛爷爷和徐成林是男人,哪怕心里着急也不好在盛安面前表现出来。


    盛奶奶没有这个顾虑,把盛安叫到房间问道:“安安,你跟奶说实话,瑾年的身子到底有没有问题?”


    孙女婿长得高高大大,跟安安也是每日蜜里调油,看起来不像不行。


    可小夫妻成亲一年迟迟没有孩子,总得有个原因吧?


    趁他们年纪还小,真有问题也能尽早找大夫治疗。


    盛安猜到今晚奶奶会问孩子的事,直接把下午对徐翠莲婆媳说的话重复一遍:“瑾年的身子没问题,没有怀孕是缘分没到,多得是夫妻成亲好几年才有孩子。”


    盛奶奶心里叹了口气,干枯的大手轻轻抚摸孙女红润的脸:“是奶奶太心急了,孩子的事不急,不急的……”


    盛安握住奶奶的手摇了摇:“我和瑾年都不急,您老也别着急上火,孩子肯定会有的,到时候您别嫌吵就行。”


    盛奶奶的脸上露出笑容:“一想到你和瑾年有孩子,长得像菩萨座下的小仙童,奶奶高兴还来不及怎么会嫌吵。”


    趁她身子骨还算结实,要是安安能早些生下孩子,她还能帮着带一带,不让小夫妻为带孩子的事操心。


    “放心吧奶,肯定让您抱上曾外孙。”


    盛安亲昵的蹭了蹭老太太的肩膀,双臂环抱住她日渐瘦小干瘪的身子:“您和爷要好好的要长命百岁,看着曾外孙长大。”


    盛奶奶眼中含着笑,有一下没一下的轻拍孙女的腿:“好好好,我们两个老家伙一定保重好身体,看着咱们安安生的孩子长大。”


    之后,日子该怎么过就怎么过,三位老人没有在小夫妻面前提孩子的事。


    待张招娣胎满三个月,张大奎一脸傻笑的上门报喜。


    翌日,盛安就按照青州的习俗,给张家送去一篮子鸡蛋和一只老母鸡。


    送礼时,碰到了同样来送鸡蛋和老母鸡的张母。


    见盛安送来这么多鸡蛋,张母一个劲儿替自家闺女道谢,还拉着盛安地手感激道:“你算是招娣和大奎的半个媒人,要不是有你这个朋友,招娣嫁不到这样的好婆家!”


    招娣是她第一个孩子,也是唯一的女儿,从小是被一家人宠大的,总盼着招娣长大后能许个好婆家。


    跟刘家退婚是不得已,也幸好坚决的退婚了,不然让招娣陷进刘家那个虎狼窝,下半辈子都没指望了。


    现在提到刘家,张母很解气地说道:“刘勇就不是个好东西,当初表现的对他那个表妹情真意切,这才短短一年时间,就闹得不可开交,跟人说后悔娶他表妹,我呸!”


    张招娣无奈道:“娘,事情都过去了,管他们是好是歹,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行了。”


    张母却不赞同:“那不行,我得盯着他,看他的笑话,让所有人都知道是他刘家没福气,娶不到像我闺女这么好的媳妇。”


    盛安忍住笑附和:“对对,闲着也是闲着,看谁的笑话不是看。”


    这话说到张母的心坎上,听得她直拍大腿:“就是就是,看刘家的笑话老娘不会亏心!”


    张招娣无法,只能随自家老娘去了。


    三人说笑了一阵,张母突然问道:“你们知不知道前阵子柳花枝小产了?”


    盛安和张招娣齐齐一愣,面面相觑后同时摇头:“不知道。”


    张母立马来了精神,说起柳花枝小产的前因后果:


    “她男人带着她搬到城里,她就在街上支了个摊子卖馄饨。哪知道她的馄饨是用臭肉做的,有个刚怀孕的小媳妇吃完拉肚子,把孩子给拉小产了。人家男人直接打上门,一脚把她肚里的孩子踹没了。”


    说到这里,张母叹息着摇了摇头:“真是造孽啊!”


    盛安简直惊呆了,实在没想到一个小小的馄饨摊,竟然让两个未成形的孩子没能来到这个世上看一眼。


    想起上次偶遇摆摊的柳花枝,以及摊位的卫生情况,盛安就忍不住摇头:“之前看到过一次,还想着她的生意做不长,哪知道会发生这种离谱的事。”


    做餐饮卫生很重要,盛园由盛安亲自把控一直没有出过问题。


    她还担心家里的三位长辈习惯性节俭,不舍得扔掉不新鲜的食材,会把上门的客人吃坏肚子,因此隔三岔五提醒他们。


    三位长辈都是听劝的,从来不卖隔夜的馄饨和包子,食材也是每天拣着新鲜的买。


    正因如此,小吃店的生意很稳定,每天来吃饭的都是附近的老顾客,也没有谁吃坏过肚子。


    张招娣也觉得离谱,追问道:“后来怎么解决的?这么大的事情,两家会扯皮一阵子吧?”


    张母点点头:“扯皮呢,都扯到官府了,那个女人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吃馄饨吃坏肚子的,她男人一脚踹没柳花枝肚里的孩子,满大街的人都看到了。”


    最终官府定案,由这对夫妻赔偿柳花枝十两银子,不赔的话,这家男人就要挨板子还要做几个月苦役。


    相比挨板子做苦役,还是赔偿银子省事。


    就是柳家人不做人,十两银子还没捂热呢,就被他们以帮忙出力为由要走了五两,为这事柳花枝的婆家上门大闹一场。


    不然村里人还不知道发生了这种事。


    盛安和张招娣再次震惊,哪怕她们看柳花枝不顺眼,也不禁有点同情她了。


    张招娣喃喃道:“以前彭春兰对柳花枝多好啊,凡是家里有啥好东西,都是紧着她这个女儿,这才多久就变成这样了。”


    张母随口道:“这有啥好奇怪的,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再疼女儿也成了别人家的媳妇,哪有留在家里的儿子重要。”


    说到这里,她自觉口误,生怕闺女误会连忙解释:


    “招娣你不一样,你就算嫁人了,我和你爹也没把你当外人,你之前住的房间娘都给你留着,没让你三个弟弟分房搬进去。”


    张招娣挽住她的胳膊,靠在她的肩膀上撒娇:“我知道呢。”


    看着如此美好的母女情,父母亲缘薄的盛安不羡慕是假的。


    不过一想到自己跟爷奶同住,有爷奶的关心和多年的爱护,她心态就平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