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动心思

作品:《寒门小厨娘:夫君是探花

    这是盛安来到大魏的第一个年,也是第一个有亲人有伴侣陪伴的年,于她而言注定是特别的。


    鸡叫完三遍,小楼里就亮起了灯,一家五口都起来了。


    盛安穿戴整齐后,推开窗户通风,明显感觉到一股闷闷的寒意。


    她抬头看了看漆黑的天空,没有看到一颗星星,隐隐看到一整片阴云,语气期待地对徐瑾年说道:“今天可能会下雪。”


    徐瑾年走过来看天色,修长的手伸到窗外感受气流的细微变化:“昨日下午天气就变了,确实有可能下雪。”


    盛安也伸手感受了一番,什么也没有发现:“有一段时间没有雨水了,今天这场雪能下来的话,刚好能够缓解冬旱。”


    上次去神虎山玩,沿路的小麦油菜明显旱的厉害。


    夫妻俩讨论了几句天气,就一起下楼来到厨房。


    盛奶奶比他们俩起的早,正坐在灶膛前烧火煮腊肉腊肠。


    腊鱼腊肠都风干了,煎炒前煮一下能让口感不那么柴,还能降低盐分味道变得更好。


    看到孙女婿也进来了,盛奶奶忙道:“这里有我和安安就够了,你去给你爹帮忙吧,有一堆纸钱要叠的。”


    盛安推了徐瑾年一把:“去吧,爹买了好多黄纸,你帮他老人家叠吧。”


    徐成林自觉今年运势特别好,不仅自己病痛全消,还全家搬进新宅子,得给祖先们多烧些纸钱,让它们保佑来年家里一切顺遂。


    徐瑾年环视四周,确定没有需要自己的地方才离开。


    锅里咕嘟冒泡,盛安掀开锅盖拿起筷子戳腊鱼,结果没有戳穿,只好盖上盖子继续煮。


    盛奶奶往灶膛里添了两根柴,同取下砧板准备处理食材的孙女闲聊:“你和瑾年打算初几去金陵?”


    盛安摇了摇头:“还没有确定呢,应该在初七过后。”


    本来她对去金陵游玩这件事很期待,但是一想到前世害死她的罪魁祸首就在金陵,这份期待就消失大半。


    金陵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万一再跟那个女人撞上就太糟心了,倒不如窝在家里晒太阳睡懒觉。


    “初七过后也行,徐家走动的亲戚不多,就你小姑一家,初四过去拜个年,你和瑾年就没其他事了。”


    盛奶奶慈祥地看着孙女,心疼她这几个月的忙碌:“好不容易能休息几天,你和瑾年要好好玩,去了金陵不要心疼钱。”


    盛安笑道:“奶奶放心吧,我就不是个会心疼钱的人。”


    盛奶奶嗔怪道:“还说你不心疼钱,前阵子只给奶买了一对大金镯子,也不晓得给自己买一对。”


    盛安很无奈:“奶,您是知道我的,我戴这些东西嫌碍事。”


    就为没给自己买金镯子的事,老太太连着念叨了好几天,她的耳朵都要起茧子了。


    “金镯子戴在手腕上能碍啥事,你乖乖听奶的话,年后就给自己买一对,戴着多好看啊!”


    盛奶奶晃了晃自己的手腕,露出两只金灿灿的大镯子:“瑾年是秀才,你是秀才娘子,就该穿金戴银。”


    安安还是太年轻了,不懂人靠衣装马靠鞍的道理。


    以前是没条件打扮,现在家里不缺钱了,就得好好拾掇拾掇,不然赚这么多钱有什么用。


    盛安哭笑不得,只得含糊地点点头:“行行行,之前丁老爷送了一副金头面,以后出门我就戴上。”


    盛奶奶勉强满意,眯着眼对着灶膛里的火,爱不释手的摩挲手腕上的大金镯子。


    临老了还能享到孙女的福,戴上全村老太太没有的金镯子。


    要是女儿活着就好了,看到安安这么出息和孝顺,她一定会为安安高兴。


    家里只有五个人,且都不喜欢吃剩菜,盛安只做了七菜一汤。


    其中清蒸鲈鱼、梅干菜烧肉、香辣海虾干、莲藕炖排骨、蟹粉狮子头特意做了双份,将其中一份装进大食盒,亲自送到隔壁院子。


    王太医和胡太医一早就等着了,无比期待今日盛安会送什么美食过来。


    看到沉甸甸的大食盒,两人笑容满面地迎上来接过:“辛苦盛老板了,大早上就送来这么多好吃的。”


    这些天他们没少蹭吃蹭喝,对盛安的厨艺佩服得五体投地,敢拍着胸口说宫中御厨都要略逊一筹。


    要说盛安哪里不及御厨,那便是不讲究摆盘,做出来的菜肴看起来少了一分精致。


    “今日是年三十,我就多做了几道菜,除了口味略重的海虾,其它菜式宁公子都可以尝一尝。”


    盛安将菜肴一一摆到桌子上,还带来满满三大碗米饭,这也是这段时间来,第一次让宁思涵吃上正经饭菜。


    与当初的丁天赐不同,宁思涵身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还算正常,只要不是顿顿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就没问题。


    宁思涵闻到饭菜的香味,并不饿的他突然生出一股馋意,目光不自觉地落在桌子上:“多谢盛老板提醒。”


    盛安摆摆手:“宁公子客气了,若是这些菜式吃着好,就派人过来说一声,中午我再送一份过来。”


    冬季能食用的蔬菜不多,除了萝卜白菜和菠菜,就只有冬藕。


    这段时间宁思涵没少吃,肉类相对少一些。


    盛安刚离开,立即有下人上前服侍宁思涵吃饭。


    软糯香甜的米饭入口,宁思涵的脸上浮现出惊讶之色,原来米饭竟能如此美味?


    王太医没有错过他的神情变化,连忙放下筷子上前询问:“世子,米饭的味道您也能尝出来了?”


    宁思涵轻轻颔首:“这米饭很是香甜,不知是什么米。”


    小时候他长居宫里,吃的米饭是享誉天下的贡米,与眼前这碗米饭相比却少了些什么。


    王太医笑呵呵地解释:“就是普通的大米,不知盛老板用了什么法子,才让这米饭如此可口。”


    宁思涵眼里闪过不可思议,但是想到只有盛安做的美食,才能让他短暂的恢复嗅觉和味觉,品尝到人间百味,他又不觉得奇怪了。


    一旁的王太医感慨道:“从古至今历史留名的能人异士有不少,像盛老板这般神秘莫测的能力,老夫也是第一次见,实乃世子之大幸!”


    宁思涵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