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绝密:打造海军航空兵第五代舰载机

作品:《我爹贪污入狱,国防大学还要特招

    我爹贪污入狱,国防大学还要特招第56章 绝密:打造海军航空兵第五代舰载机


    一行大字映入眼帘。


    绝密:关于打造海军航空兵第五代舰载机——红-35航母隐形舰载机的计划!


    这几天,赵承平一直在做一个设想。


    如果吧一台可控核聚变发动机安装在隐形战机上,会有什么样的效果。


    首先,在战机续航上,由于核聚变提供能量,绝对持久。


    一台核潜艇就能续航20万海里,可绕地球好几圈。


    战机的续航能力绝对也不差。


    其次,在速度上,核聚变的推力甚至可以突破十几倍音速,成为世界第一的飞行器。


    速度快还意味着一个效果,那就是所有的制空武器都追不上。


    也就是说,如果让赵承平驾驶一台装载可控核聚变发动机的战斗机,他可以长时间盘旋在鹰国领空,并且任何武器都无法锁定。


    可以说如入无人之境,肆意妄为。


    想到这赵承平就无比兴奋。


    他也有一个战机梦。


    没想到,今天李长河给他带来惊喜。


    李长河见状,说道:“这就是我今天来的目的。”


    “说实话,研制红-35隐形舰载机的计划,已经被搁置很久了。”


    “如果不是得知国科大要研发可控核聚变发动机,我今天也不会到这里。”


    “所以,我刚刚才会问你发动机的研发进展,这很重要。”


    “怎么样,有信心吗?”


    赵承平沉吟片刻,将发动机的一些最新总结出来的参数告诉了李长河。


    一听,李长河眼睛亮了起来。


    “对!对!这和当初我们设定发动机参数范围基本一致。”


    “看来,红-35有希望问世啊!”


    李长河突然泪流满面。


    身为华夏空军总司令,照理来说,他不应该这么失态。


    但是,红-35实在是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一直无果。


    就是因为缺少最核心的发动机。


    而最核心的发动机,按照设想是要以核聚变为动力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战机的最大性能。


    但问题是,可控核聚变技术一直遥遥无期,所以不被很多领导看好,认为空军研究所是异想天开,不切实际。


    尽管他据理力争,计划也最终被搁置下来。


    李长河激动道:“既然如此,我会向上级申请,这两个项目合并研发!”


    赵承平以项目组组长的身份与李长河达成一致。


    并且李长河同意将这一情况告知龙科院以及国科大参与研究的人员,前提是做好保密工作。


    于是,赵承平将项目合并的消息告诉给发动机研发组的所有成员。


    所有人振奋不已。


    如今发动机研发已经克服关键难题,多研发一个项目对他们而言是锦上添花。


    更何况,这个项目关乎国防战略,如果能够参与加来,绝对是大功一件。


    所有教授心中感叹。


    自从加入赵承平的项目组,他们的履历就变得越发精彩。


    搞科研像喝水一样简单。


    成果像不要钱一样疯狂出。


    国科大的学生对赵承平更加敬佩。


    能和赵承平成为同学是他们的荣幸,更是以后的谈资。


    这样的大腿当然是越抱越紧的好。


    ·


    此时,李长河回京汇报情况。


    各位领导很重视,同意了李长河重启红-35项目的请求。


    李长河感叹,如果不是可控核聚变发动机研发进展顺利,这个项目恐怕没那么容易复活。


    当然,这一切多亏了赵承平。


    刚才汇报的时候,领导话头离不开赵承平,尽是赞美。


    从领导那里出来后,李长河迅速返回空军研究所。


    他要组织队伍,将红-35秘密运送到汉东省。


    ·


    大风厂。


    实验室。


    机床中间是有很多个金属形的模具。


    在赵承平一声令下,科研人员操控机器,将熔化的金属倒入模具中。


    这些金属都是根据赵承平提供的材料熔炼而成。


    “冷却!”


    冷却系统启动,模具中的液态金属迅速凝固,最终形成各种零部件。


    “锻造开始!”


    锻造则是通过压力将金属原料加工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零部件。


    在人工操控下,自动化的机床开始锻造,将零部件的杂质去除。


    铸造和锻造完成后,这些零部件又在赵承平的指挥下,经过多道工序的加工,如铣削、钻孔、磨削等,以达到设计要求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然后,科研人员会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将这些零部件进行精确的装配,包括安装曲轴、连杆、活塞、气门等关键部件,以及安装缸盖、油底壳等辅助部件。


    最终,一个由高强度合金制成的装置呈现在众人眼前。


    装置整体呈立方体状,表面覆盖着复杂的散热片和冷却系统,以确保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稳定运行。


    里面是一个密封舱内,由多个复杂系统组成。


    “成了!成了!”


    “我们成功了!”


    “发动机雏形打造成功!”


    全场一片欢呼。


    所有人激动的看着这台发动机,凝聚着众人的心血。


    许多教授摘下眼镜,抹了抹眼泪。


    这一切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他们真的造出了可控核聚变发动机!


    他们创造了历史!


    所有学生震撼不已,心中升起浓浓的自豪。


    没有什么比亲眼看见国之重器的诞生更令他们自豪。


    这一刻,多年爱国教育像一颗子弹一样命中他们。


    陈教授看着前方的年轻人:“恭喜总工,你又一次带领大家创造了历史!”


    刘教授看向赵承平,心中感慨。


    没想到自己这会当了个便宜师傅。


    从赵承平入学国科大到现在,好像自己没有给他上过一堂课。


    反而,从加入科研小组以来,自己从赵承平身上学到了很多。


    简直是倒反天罡。


    不过这又有什么所谓的,达者为师。


    赵承平如今就是他的老师。


    他就是学生。


    他只希望能跟着赵承平见证更多这样的奇迹!


    赵承平摇摇头,大喊一声:“肃静!”


    全场瞬间安静,所有人看向他,期待他发言。


    赵承平缓缓道:“我知道大家此时此刻的激动,其实我也一样。”


    “但请不要忘了,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永远不要得意忘形,不到最后一刻,永远都不算成功。”


    “我想说,大家是不是高兴太早了?”


    “发动机雏形是造出来了,但我们还没有进行点火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