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我会如实汇报!

作品:《重启76:开局拒绝村花,转身娶她闺蜜

    他想反驳,却发现自己找不到任何反驳的理由。


    丁浩说的,就是他亲眼所见的事实。


    是啊,如果努力得不到回报,谁还愿意努力?


    如果自己的汗水,不能换来家人的温饱,那汗水还有什么意义?


    他慢慢地放下筷子,端起桌上的酒杯——里面是丁浩给他倒的温水。


    他喝了一口,润了润干涩的喉咙。


    “如果……”


    他艰难地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如果……就像你说的,把地分到各家手里……会怎么样?”


    他终于问出了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一出口,就代表着他内心的防线,已经彻底被丁浩攻破了。


    丁浩笑了。


    他知道,自己今天的目的,达到了。


    “会怎么样?”


    丁浩的眼睛里闪烁着一种自信的光芒,


    “我不敢保证家家户户都能像我们家这样吃上肉,但我敢保证,不出一年,哈塘村,再也见不到喝清汤粥的人家!”


    “只要地是自己的,收成是自己的,就没人会偷懒!他们会把地当成自己的亲儿子一样伺候!天不亮就下地,天黑了才回家!到时候,粮食只会多,不会少!”


    “交够了国家的,留足了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周秘书,你说,老百姓会不会有干劲?”


    周光明的心跳,不受控制地加速了。


    丁浩描绘的那个场景,太有诱惑力了。


    一个没有饥饿,人人都有干劲的农村……那不正是国家一直以来所追求的吗?


    可是……


    政治上的风险……


    他心里天人交战,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


    丁浩看出了他的犹豫。


    “周秘书,我知道您在担心什么。”


    丁浩的语气变得郑重,“这件事,我自己去做,风险太大。我需要一把伞,一把能为哈塘村遮风挡雨的伞。”


    “我不需要沈家公开支持,我只需要在万一……我是说万一,事情出了岔子的时候,沈家能说一句话,


    把这件事定性为‘一次不成熟的生产试验’,而不是‘走资本主义回头路’的政治错误。”


    “只要能保住哈塘村,保住这些想吃饱饭的乡亲,我丁浩一个人,是死是活,都无所谓!”


    这番话,掷地有声!


    周光明猛地抬起头,死死地盯着丁浩,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看到了这个年轻人眼中的决绝和担当。


    他不是为了自己,他是为了整个村子!


    为了让所有人都吃饱饭!


    这份魄力,这份胸襟,让周光明感到一阵深深的震撼。


    他端起面前的碗,将里面剩下的肉和土豆,大口大口地扒进嘴里,仿佛在用这个动作,给自己下定一个巨大的决心。


    吃完最后一口,他重重地把碗放在炕桌上,发出一声闷响。


    “丁浩!”


    周光明看着他,一字一顿地说道:“我不能给你任何承诺。”


    “但是,你今天说的话,和我今天看到的一切,我会原原本本,一个字不差地,汇报给老爷子!”


    丁浩心里的一块大石头,随着周光明这句话,轰然落地。


    他脸上露出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举起面前的搪瓷缸子。


    “周秘书,我什么也不说了。”


    “我敬您。”


    他把缸子里的温水一饮而尽。


    周光明看着他,也端起了自己的碗,将里面残余的温水喝干。


    “先别急着谢我。”


    周光明放下碗,表情重新严肃起来,“我只是个传话的,最后能不能成,还得看老爷子的意思。”


    “我明白。”丁浩点点头。


    何秀兰在一旁看着,听不懂什么“老爷子”,什么“汇报”,


    但她能看出来,气氛缓和了,刚才那种剑拔弩张的感觉消失了。


    她连忙笑着起身,又去拿了两个玉米面饼子,放到周光明的碗边。


    “周同志,吃,再吃点。你大老远来,可不能饿着肚子回去。”


    “谢谢老嫂子。”周光明连忙开口道谢。


    他拿起饼子,却没有马上吃,而是看向丁浩:


    “小丁啊,你刚才说,你们已经有了具体的分配方案?”


    周光明的职业习惯让他立刻开始关注细节:


    “村里人都同意了?一个反对的都没有?”


    在他看来,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动地,就等于动了所有人的根。


    几百号人的村子,怎么可能铁板一块。


    “人心思变,周秘书。”


    丁浩夹了一筷子油汪汪的白菜,慢悠悠地吃着:


    “饿肚子的滋味,没人想再尝第二遍。只要是能吃饱饭的法子,就没人会真的反对。”


    “那村干部呢?比如大队长,村支书?他们手里的权力可就小多了。”周光明又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


    “他们也是哈塘村的人,他们的家人也一样在挨饿。”


    丁浩放下筷子,认真地看着周光明:


    “况且,我跟他们保证过,只要粮食增产,村提留的部分就会更多,他们能调配的资源也更多,能为村里办的事也更多。”


    “比如修路,比如办个小砖窑。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好处,他们看得到。”


    周光明点了点头,这个解释合情合理。


    他又追问:“那具体怎么分?这地有好有坏,有远有近,怎么保证公平?分不均,可是要出大乱子的。”


    丁浩笑了笑,胸有成竹。


    “这个您放心,我们早就想到了。”


    “我们把村里所有的地,都派人重新丈量了一遍,然后分成了上、中、下三个等级。”


    “上等地肥,离家近;下等地贫瘠,在山脚旮旯里。我们把这三种地,按照一定比例,捆在一起,算成一份。比如一份地里,有二分上等地,三分中等地,五分下等地。”


    “然后,以户为单位,派代表过来抽签。”


    丁浩伸出一根手指,在炕桌上沾了点水,画了一个简单的示意图。


    “这样一来,不管谁抽到哪一份,地的好坏和远近都搭配好了,谁也说不出不公平的话来。大家拼的,就是自家的力气和侍弄庄稼的本事了。”


    周光明听得眼睛越来越亮。


    他是个外行,但丁浩这几句话,他全听懂了。


    这个法子,简单、直接,而且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公平。


    这小子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


    他不但有捅破天的胆子,还有把天补上的细致手段。


    “高!”


    周光明忍不住又赞了一声,“这个法子,实在是高!”


    “这样一来,最大的矛盾就解决了。剩下的,就是各家自扫门前雪了。”


    他看向丁浩,原本只是欣赏,现在已经带上了一丝佩服。


    “小丁啊,我以前觉得你只是医术了得,现在看来,你这脑子,要是用来治理一个县,恐怕都绰绰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