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传道授业!

作品:《重启76:开局拒绝村花,转身娶她闺蜜

    丁浩随口说道:


    “关于清创边界的判断,不能只靠眼睛。”


    丁浩的声音很平稳,仿佛在陈述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实。


    “在肉眼判断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组织的弹性和出血情况。”


    “什么意思?”


    李炎东立刻追问,眼神里充满了专注。


    “健康的肌肉组织,即便有炎性水肿,用手术刀的刀背或者组织钳轻轻按压,依然能感觉到一定的弹性回馈。”


    “而彻底坏死的组织,是僵硬或者糜烂的,按下去就是一种病理性的凹陷,没有任何弹性。”丁浩解释道。


    钱学东在一旁听得茅塞顿开,一拍大腿!


    对啊!


    他怎么就没想到?!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却又极其有效的方法!


    他们平时做清创,要么靠经验,要么靠观察颜色,


    哪里会想到用器械去试探组织的弹性!


    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小技巧,


    瞬间就将模糊的经验判断,提升到了一个可以量化的精准操作层面!


    “那出血情况呢?这又怎么说?”


    李炎东显然对这个答案并不完全满足,继续问道。


    “更简单。”


    丁浩的回答依旧干脆利落:


    “在切除的边缘,用纱布轻轻刮擦,如果出现活跃的、鲜红色的毛细血管渗血,证明这里的组织还有活性,血运良好,可以保留。”


    “如果渗出的血液暗沉、稀薄,甚至没有渗血,那就说明这里的微循环已经坏死,必须切除。”


    此言一出,李炎东的身体都微微震动了一下。


    他浑浊的眼睛里,爆发出惊人的亮光!


    天才!


    这绝对是天才般的想法!


    用弹性和渗血这两个最直观的生理指标,来作为判断组织活性的标准!


    这个方法,简单、实用、精准!


    足以写进外科清创手术的教科书里!


    困扰了外科领域多年的清创难题,


    竟然被这个年轻人用如此朴素的方法给解决了?!


    钱学东在一旁已经彻底听傻了。


    他感觉自己的脑子像是被重锤狠狠地敲了一下,


    过去十几年积累起来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知识,


    在丁浩这几句轻描淡写的话面前,显得如此苍白,如此不值一提!


    他呆呆地看着丁浩,感觉自己像一个刚进临床的实习生,在聆听教授的教诲。


    可这个“教授”,也太年轻了吧!


    “好……好……说得好!”


    李炎东激动得声音都有些发颤,他甚至忘了自己身体的不适,向前又靠了一步。


    “那血管结扎呢?那个滑动锁死结!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这个问题,才是他最关心的核心。


    丁浩看了他一眼,沉吟了片刻,似乎在组织语言。


    “传统的双重结扎,虽然牢固,但它的应力点过于集中。”


    “对于这种被严重感染、质地脆弱的血管壁来说,缝线就像一把刀,很容易在打结收紧的瞬间,造成二次切割和撕裂。”


    “所以,我的思路,就是分散应力。”


    “分散应力?”


    李炎东咀嚼着这个词,眼神越来越亮。


    “对。”


    丁浩点头,继续侃侃而谈:


    “我设计的这种结扎方式,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点’锁死,


    而是通过缝线自身的缠绕,形成一个环状的‘面’来均匀地包裹血管残端。”


    “当收紧缝线时,压力会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环形面上,而不是集中在单一的结扎点上。


    这样一来,对血管壁的压强就会成倍地减小,从而避免了切割效应。”


    丁浩一边说,一边伸出自己的手指,用一根想象中的线,在空中模拟着打结的动作。


    他的动作不快,但每一个翻转,每一个缠绕,都清晰无比。


    李炎东的眼睛,一眨不眨地跟着他的手指移动,


    嘴里还在念念有词,仿佛在进行着复杂的空间推演。


    钱学东也瞪大了眼睛,努力地想看懂,想记住。


    但他很快就绝望地发现,那个结的结构实在太复杂了,看一遍根本记不住!


    “妙……实在是妙啊!”


    突然,李炎东一拍手,苍白的脸上泛起一股红晕,那是极度兴奋所致。


    “利用结构来分散应力,以面代点!这个想法,简直是神来之笔!”


    他看向丁浩的眼神,已经从最初的审视和好奇


    ,变成了彻彻底底的欣赏和……敬佩!


    “可是,理论归理论,操作是操作。你是如何保证入针和缝合的精准度的?


    那种组织,我试过,缝合针一碰就破!”


    这次开口的,是钱学东。


    他终于忍不住了,这个问题也同样困扰着他。


    丁浩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道:


    “入针要顺着肌纤维的纹理,而不是垂直切入。


    出针的位置,要选择在有筋膜覆盖的区域,利用筋膜的韧性来固定缝线。


    收紧的时候,不能用蛮力,要靠手腕的巧劲,感受缝线和组织的反馈,找到那个临界点。”


    又是几句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无数经验和技巧的话。


    钱学东彻底不吭声了。


    他知道,自己和对方的差距,已经不是经验的差距,而是境界上的差距了。


    只有省城的那些专家才能做到这一点吧?


    不!


    省城的专家都不行!


    要京都的那些外科圣手才行!


    就在这时,一个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李炎东……


    他好像在哪里,看到过这个名字!


    不是在医院的什么文件上,也不是在哪个会议的名单里。


    而是在一本……


    一本他视若珍宝,翻了无数遍的医学专著上!


    那本书叫《战地创伤外科学》,是国内在这个领域最权威的著作!


    而那本书的作者……


    钱学东的心脏,猛地一缩,几乎要从嗓子眼里跳出来!


    他想起来了!


    那本书的作者,就叫李炎东!


    书的扉页上,清清楚楚地印着作者的单位——京都军区总院!


    他猛地抬起头,用一种见了鬼一样的眼神,看着眼前这个被他呵斥,被他要赶出去的老人。


    难道……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那种神仙一样的人物,


    全军、乃至全国最顶尖的外科专家,怎么会出现在他们这个小小的集安县医院?


    一定是重名!


    对,肯定是重名!


    钱学东在心里疯狂地安慰着自己,但他的双腿,已经开始不自觉地发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