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和他的十二后宫(?)◎


    此刻,谢枋得完全没有给赵构留面子。


    字字诛心,就差指着鼻子说请你赶快去自裁了:


    “古来南渡偏安之君,多痴愚昏暗,没想到庙堂金阙之中,更出一高宗皇帝,令天壤为之一新。”


    “高宗为君也,集南方诸帝司马睿之软弱、萧道成之阴狠、陈霸先之虚伪、孟知祥之贪狂、李昪之灭绝人性于一身,却无几人长处之一分一毫。”


    “都说造化钟神秀,不知天地到底如何厚爱,才能产出高宗这朵奇葩。”


    “卖功臣于敌国,杀忠良于阵前,一闻风声鹤唳,辄是丢盔弃甲,仓皇逃蹿。”


    “其性情中,更有一种罕见的奴性。”


    “卑躬屈膝,腆颜事仇,华夷倒置,恬不为怪。正神州陆沉、中原板荡之际,国耻未雪,不思兴复,反先思降,足可恨矣。”


    “若以高宗的生平为标准——”


    “则司马睿虽软弱,却从未向胡虏称臣;萧道成虽阴狠,却从不杀社稷功臣;陈霸先虽虚伪,仍在建康保卫战大破鲜卑;孟知祥虽贪狂,也知镇静治理蜀中,从不搜山捡海;李昪囚禁杨行密的后人数十年,到底还善待了养父徐氏全家。”


    “由此观之,高宗皇帝,实是天下一等一的无廉耻无德行无道义之昏君,纵前人辈出,不能及也!”


    观众们都惊呆了。


    救命,谢枋得真的好敢说!


    被点名的帝王更是心情复杂。


    也不知道谢枋得是不是刻意为之,这几个帝王都有一个共通之处。


    那就是,尽管自身比较拉垮,继承人却很争气,保底也是一个合格的太平守成之主,甚至还出了陈蒨这样开创治世的超级明君。


    算了,骂就骂两句吧。


    反正有人垫底,朕已远胜完颜构,我儿/我侄未来更是远胜宋孝宗。


    另一边,赵构看了谢枋得的回应,勃然大怒,在德寿宫里一通打砸横摔,愤怒地喘着粗气。


    “这个贱民!”他咆哮道,“他怎么敢的……朕要诛他九族!”


    观众才不管完颜构什么感受,他们只想赶紧送这一对父子上路。


    很快,投票进程就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九。


    许愿墙发出通报声:


    “本次许愿正式成立,将由当事人辛弃疾自行决定人选,向理想的君王发送邀请函。”


    【墨憨斋主人冯梦龙:传闻中,赵构是吴越王钱镠的转世,所以两人都活到了八十一岁。希望新来的皇帝赶紧动手把他除掉,不能让他再活这么长。】


    万朝观众绝倒。


    这个冯梦龙每次一开口,都是些让人难以置信的野史。


    不一定是史,但一定很野。


    上回刚说过,李煜转世成了宋徽宗,这回转头就去祸害钱镠了。


    钱镠可是实打实的一代贤王,保境安民,治下经济富庶,文化璀璨。


    试问人家与你究竟何仇何怨,急着把人往火坑里推?


    ……


    后周位面,柴荣目瞪口呆。


    钱镠的年纪可以给李煜当爷爷了,没想到转世一遭,二人居然成了父子。


    他转头看向自己的岳父符彦卿:“魏王,当年你在吴越作战的时候——”


    符彦卿沉默半晌,直接戴上了痛苦面具:“钱武肃和完颜构,根本就没有一丝一毫的相似之处。”


    柴荣心生好奇,到评论区问了一句:“冯梦龙,你的转世标准是如何评判的,还有其他转世案例吗?”


    冯梦龙见他捧场,非常高兴地回答道:“当然啦,世宗陛下,相关的例子有很多呢!”


    柴荣忽然心一紧,就听见这家伙用一种无比激昂的语气说:“比如,你是灶王爷转世,民间大名鼎鼎的财神!”


    柴荣:???


    冯梦龙摸出自己平日记录的小本本,瞅了几眼,又道:


    “韩信、彭越、英布各自转世为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夺取汉室江山!”


    “刘邦转世为汉献帝,被曹操(韩信)挟持,日日提心吊胆,以报前世之仇!”


    “张飞转世了两次,第一次是张巡,改名不改姓;第二次是岳飞,改姓不改名!”


    “白起转世为一头即将上屠宰场的牛,苏轼的前世是五戒禅师,和佛印有三十恩怨,项羽转世为关羽!”


    万朝观众:“……”


    莫名被cue的韩信等人:“……”


    世宗陛下,就是你非要开口问他问题。


    现在可好,大家全都被你拖下水了吧!


    【兵仙韩信:曹操是谁?作为我的转世,快出来走两步。】


    【武安君白起:这时候就看出了欧阳修的好处,他虽然写得慢,但至少不乱写。】


    【庐陵太守欧阳修:多谢武安君,对了,你能把你们家的族谱发我一份吗?】


    【武安君白起:你要作甚?】


    【庐陵太守欧阳修:我最近在考据大唐宰相世系表,要写进《新唐书》,其中也包括白家,你最好能把族谱发我证实一下。根据广为流传的说法,你的后人中有宰相白敏中、大文豪白居易,以及一个人白行简。】


    【武安君白起:行吧,那我回头找找。】


    【大唐平阳公主:「以及一个人」,这个白行简听起来像是凑数的。】


    【兵部尚书谭纶:目前万朝揭露了这么多转世,除了于少保,没一个是正经人。】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这你就错了,于谦虽然前世是文丞相,很正经,但他的转世非常不正经。】


    【景泰帝朱祁钰:廷益转世成哪一位人物了?快说来听听。】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我不敢说,我怕被景帝你带着整个大明追杀。】


    朱祁钰:“……”


    观众们:“……”


    要命,天底下居然还有你不敢说的事?


    你先前给郭嘉造梗,一口一个「一嘉之年」,不是造得很欢快吗?


    陈玉成虽然是少年名将,年轻气盛,但他不是憨批。


    所以明智地选择了沉默。


    他难道能告诉朱祁钰,乾隆年间有个作者写了本《玉蟾记》,让于谦转世投胎到嘉靖时期,封东浙王。


    陷害他的石亨、徐有贞等12位奸臣也都重生成了12位美人,在经历了一段死去活来的虐恋纠缠之后……


    全!部!都!被娶回了家!


    故事的最后,一位王爷和他的十二位王妃,过上了圆满的生活。


    陈玉成:过于毁三观,本王还不想被景泰朝通缉,溜了溜了。


    ……


    脱脱应观众们的要求,在评论区上传了《宋史.谢枋得传》。


    大家很快发现……


    谢枋得的一生,可以称之为「头铁少年百折不挠的一生」。


    天下反骨共一石,黄宗羲独得八斗,谢枋得又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非常的叛逆!


    宋理宗宝祐四年,少年谢枋得参加科举,在殿试中拍案而起,怒骂宰相失职,顺带含沙射影地指责帝王不贤,国将不国。


    宋理宗勃然大怒,将他打发到了……二甲第一名。


    观众:???


    当场把皇帝骂得狗血淋头,都能有二甲第一名,如果谢枋得不骂人,岂不是要当状元?


    倒也不太可能。


    因为这一届的状元,是华夏历史上最出名、也最完美,近乎十项全能的一个状元,文天祥。


    谢枋得科举完毕,断然拒绝了宋廷给他的授官,翩然振袖归乡。


    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叫「从道不从君」,君臣以义合者也,合则就,不合则去。


    宋理宗明显配不上他,他不伺候啦!


    于是,谢枋得回家了,一生都拒绝给宋廷当官,自始至终没有入仕,仅在宋末帝崖山时期挂过一个官职虚名。


    本是山中白云客,举杯对流霞,曳裾草木深。


    他学通六经,淹贯百家,诗词写得很好,还为《诗经》写注,又编写了《千家诗》流传后世,成了往后许多代人的启蒙读本。


    倘若没有那一场天崩地裂的剧变,他的一生,或许就会这样平静无波地走到尽头。


    然而,元军来了。


    鞑虏的鼙鼓惊动川岳,铁骑踏碎烟尘,连天的烽火带来了四野血色,百姓哀哭。


    于是谢枋得的身份,也从「宋末词人」,变成了「抗元名将」。


    他在乡间召集民兵义士,成为义军领袖,前往前线。


    曾率军万余,驻守信州,大破敌军;也曾浴血千里,奋战江西,保卫自己的家园。


    他军旅多年,佳绩颇多,却在最关键的一战遭到留梦炎出卖,孤军陷入重围。


    血战之后,仅以身免,只能隐姓埋名,浪迹民间,直到元朝至元二十四年被捕,自尽于大都法源寺。


    这座寺庙,也曾是羁押文天祥的地方。


    观众们看着谢枋得的故事,就仿佛看见了四百年后的李来亨。


    二人都不是宋廷、明廷的臣子,甚至和皇帝有着杀亲之仇(谢枋得的父亲同样为宋帝所害)。


    没有食君之禄,没有受过朝廷寸恩。


    却在山河倾塌时,独自逆流而行,挺身而出,力抗胡虏,欲以只身孤剑,救此河山。


    身前强敌如云,而身后空无一人。


    世上最艰难的事,从来不是一条道走到底的捐躯赴难。


    而是明明有别的选择,只要屈膝一跪,便可以活下去,从此金紫加身,玉楼朱阙青云直上。


    但他们断然拒绝了。


    纵百死摧折、万刃加身,亦处之泰然,战至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让他们甘愿为之慷慨赴死、凛然无惧的,绝不是什么对一家一姓王朝之忠义。


    毕竟,他们从来就没有表明过自己的效忠。


    他们为的,是汉家天下。


    为万古存正气,为后世留高风,为了坚守信仰、传播火光,而永眠在黎明前的漆黑长夜。


    纵身死魂灭,浩气犹化为风霆,精魂犹变为日星,永垂于世。


    到沧海横流时,才知谁是中流砥柱,汉家脊梁。


    等尘埃散尽,吹尽狂沙,方能见证凛凛如金石的满腔真心。


    谢枋得是《宋史》正式独立列传的最后一人。


    他作为一个时代落幕的铿然尾音,一声声余韵悠长,千秋之后,犹有回响。


    就在此时,评论区弹出了一条消息:


    【明延平王世子郑经:说到谢枋得,他曾在我们福建待了许多年,教化百姓,带领义军作战,故而他死后,福建人民给他封了神,号「谢府元帅」,香火不绝数百年。】


    【当年我父王入台时,他一度显灵,在风浪中指明方向,护送舰队渡海。】


    【所以后来,我在台湾建起了「厚德宫」等多处庙宇,来供奉谢枋得。】


    万朝观众直呼好家伙。


    二位民族英雄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完成了一次跨越时空的会面。


    ……


    随着本次许愿正式开始,镜头也很快对准了许愿人谢枋得。


    宋理宗位面,庐陵城,一处隐居的庄园。


    现在是宝祐四年,距离宋朝灭亡还有二十多年。


    纷飞的战火都被隔绝在外,还远远没有侵扰到江南,这里南国烟水,依旧安宁和乐。


    山中风日静好,初夏的榴花朵朵如炽火般盛开,落满了白衣。


    有个少年静坐在廊下林荫间,摆弄着一盘自己新想出来的棋局,微风将樱桃的甜香吹来,熏人欲醉。


    如此山光如此夏,仿佛岁月都在此定格。


    少年的一瞬即是永恒,又岂知日后的沧海横流,世事变迁。


    他的朋友本来还在弹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爬到树上,摘了一把樱桃掷给他,笑问:“忙了好些天,你的棋谱编好了吗?”


    那少年拈着棋子沉思,声音清澈,一如山间的泉鸣:“还差一点火候。”


    树上的人笑着说:“加油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