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赵利真官场吃瘪?

作品:《被兼祧两房后,病弱大嫂重生杀疯了!

    周氏只好将那口气不甘不愿地咽下去,去见华氏的时候,都强行撑着笑容。


    华氏气得一夜都没睡好,但也想明白了。


    姚兰枝她们能将家里祸害成这个样子,可见手段有多么毒辣。


    她让人去打听消息,还要反过来安慰周氏:“舟车劳顿的,你暂且休息一阵,待过了年后再说。”


    反正赵利真过了年,不出意外是要留在京中的,到时候二房的人长久待下去,还怕摁不死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女子?


    华氏想明白,但不代表心里这口气就顺。


    只是周氏是她看着多年的媳妇,脾气在外面养得刁了些,沉不住气。


    所以,她劝慰周氏,也是为了让对方冷静。


    “再过几日,孩子们就回来了,大房那边暂且不过去,先过了年。”


    过年之后,等儿子的官职稳定了,到时候她再请宗族的人前来,打点好了,再跟姚兰枝算总账!


    华氏说着,又跟周氏讲:“便是为了家里的三个哥儿姐儿,我也不能让他们低人一头。”


    赵利真比赵利平小六岁,膝下三个孩子,如今只有长子议定了亲事,剩下两个都还小呢。


    比起来大房那几个,华氏肯定更亲近这三个孙子孙女儿。


    她说起来孩子,周氏脸上就现出几分喜色来,撒娇似的:“您可不知道,这三个皮猴儿,老大半路上拐去书院看他先生去了,这倒还算是点正事儿。老二撺掇着老三,竟然也跟着过去,说去书院玩,那是玩的地方吗,简直就是胡闹。”


    她嘴里说着胡闹,脸上却很得意。


    三个孩子不管男女都是懂事体贴的,夫君这些年也不重女色,她在外面又是风光的大员夫人。


    婆婆也偏心二房,她自觉没什么不满的。


    原本回京受了气,心里觉得十分不爽,但眼下婆婆一说,她又觉得前途有望。


    反正有婆婆在前面冲锋陷阵呢,她操心那么多干什么?


    有她的好日子在。


    华氏也笑:“孩子们有分寸,你不必多操心。”


    周氏笑着说:“老祖宗惯着他们,好在他们也都孝顺,还说要带特产回来给您尝尝呢。”


    婆媳二人说说笑笑,倒是觉得心气儿顺了许多。


    结果这才说完,就见一阵冷风灌了进来。


    赵利真脚步匆匆,甚至等不及丫鬟打帘子,一把挑开,大踏步走了进来。


    华氏年纪大,受不得冻,先瑟缩了一下。


    周氏就回头埋怨他:“夫君怎么这么……”


    话说到一半,先看到了赵利真铁青的脸色。


    她当时就觉得不好,连忙站起身,问:“这是怎么了,出什么事儿了?”


    华氏也瞧见了儿子难看的脸色,表情担忧。


    就听赵利真深吸一口气,但还是克制不住的怒火:“今早御史台参了我一本,说我贪心不足,想谋夺侄孙爵位,还打伤了侄媳妇!”


    那御史台的老东西,简直就是信口雌黄,满嘴喷粪!


    他昨日才到家,即便是起了些不愉快,可他一个大男人,怎么会亲自动手打人?


    但他还没办法辩驳。


    因为他没有去朝堂的资格,今早也不过是去吏部点卯,然后拜访了之前的同僚,见了自己的老上司。


    他本来跟老上司言谈甚欢,结果才说到一半,就见宫里来了个老太监。


    老太监是来吏部送奏折的,皇上见了参奏赵利真的奏折,直接在上面批复了几句。


    老太监把这奏折送到了吏部来了。


    那上面写了寥寥几个字:“言行无状,难堪大用。”


    也就是这八个字,让他老上司的脸,一下就白了。


    再看赵利真的时候,就没有了先前的热络。


    就连吏部的好友们,先前也还是热情得很,这会儿都有些支支吾吾。


    毕竟,先前他们都默认了,赵利真的考核会是优,明年也会在京中给一个好差事。


    本来赵利真春风得意,一切都已经稳了。


    但是皇帝这八个字。


    直接把他打到了地狱里。


    别说前途了,只要他们不傻,有皇帝的这八个字的批复,赵利真就别想翻身了!


    赵利真当时就脸色灰白,努力解释:“这些都是误会啊!”


    但是,不管他说什么,那些人都有些难评,跟他说:“我们相信误会,但是御史台的人怎么会抓到你把柄的,你得给皇上一个解释才是。”


    谁不知道御史台的人都是一群狗,看到谁犯错,那就跟狗见了骨头似的。


    要是赵利真什么都没做,会被御史台的人盯上吗?


    现在奏折都递到皇帝面前了,皇上自己都不敢惹他们,肯定是从严从重的处理。


    他的老上司也语重心长地跟人讲:“为今之计,只有消除此事的影响,最好是让苦主自己跟皇帝解释。”


    按说赵利真也不是这么糊涂的人,怎么会闹出这么大的乱子呢?


    回家头一天打杀侄孙,他是不信的,赵利真没有这么蠢。


    但御史台都抓住把柄了,那就必须从源头查清楚。


    不然谁都救不了他。


    赵利真当时就擦了擦冷汗,他原本想先去宫里找皇上,谁知道他在宫门外的头一关就没进去。


    皇帝不见他,他递了折子也无用,赵利真的脑袋被冷风都要吹秃了,到最后,也只能臊眉耷眼地回来。


    这会儿见了家里人,怒火才遮掩不住:“早先便跟你们讲,回京之后先观事态,莫要冲动。如今可好了?”


    他越想越生气,觉得都是家里人连累了自己。


    原本已经稳了的前程,如今因为这事儿,又起了波折!


    赵利真怒火旺盛,周氏也吓了一跳,脸色苍白:“怎么会这样?”


    她又反应过来:“肯定是那个郡主,她怎么这么不要脸,还真的告到了御前了?”


    昨天婆母都装晕了,怎么那郡主还是依依不饶的?


    姚兰枝……


    是了,一定是她!


    “出去的时候,我还让仆妇们去盯着了,但她们声音特别小,根本听不大真切,她必然是那个时候上眼药了!”


    这姚兰枝,还真是一个恶毒的,这可是她的叔父!


    “她是不打算要咱们这些长辈了吗?”


    周氏念叨着,又不着痕迹地看了看华氏。


    其实她一开始也没打算直接跟姚兰枝她们对上的。


    而且昨天回家的时候,那姚兰枝还不在府上,是华氏放心不下自己的孙儿,过去探望。


    结果去了之后,看到赵林恒成了一个废人,变得人不人鬼不鬼的。


    华氏自己先忍不住,要替孙儿报仇。


    周氏又说:“那恒哥儿的房中人是个混账,谁知收拾她,倒是引来姚氏强出头呢?这些恐怕都是她们给咱们下的套!”


    要不是华氏心疼孙儿,也不会上钩了!


    周氏的话里,隐隐有埋怨华氏的意思。


    华氏也听出来了,有些烦躁让她闭嘴。


    而后,看向赵利真。


    “事儿已经出了,事到如今,儿啊,你可是有了主意了?”


    这会儿开始怨天尤人有什么用,早干嘛去了?


    那会儿要不是她拦着,周氏上蹿下跳的,会闹得更大呢。


    这个不中用的。


    婆媳二人起了嫌隙,赵利真倒是没心思搭理这些眉眼官司。


    反正不管怎么起嫌隙,母亲的一颗心在自己这边,夫人也是依靠着他的。


    赵利真不受影响,只沉声说:“先去稳着她,年前的考核已然这样,年后的官职决不能受影响。让姚兰枝亲自给咱们开脱。”


    他回来的路上已经斟酌好了:“母亲,夫人,咱们既然回来,总要有个家宴,你们客客气气地将大房的人请来。”


    周氏迟疑:“如果她不肯来呢?”


    赵利真皱着眉头,华氏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当时就沉声说:“她难道想跟咱们都断亲么?我还没死呢,她有天大的胆子,想要替安平侯府分家?”


    她再如何不是,那也是府上的老封君,是姚兰枝的祖母!


    有她在这里,她就不信姚兰枝敢拒绝!


    听到华氏这话,赵利真一颗心也踏实下来,跟华氏道:“劳烦母亲操心了,到底是一家人,还是以和为贵。”


    至少他的官职稳定下来之前,姚兰枝不能作妖。


    赵利真说着,又跟人讲:“她若是不懂事儿,母亲也可以跟她阐明利害关系。”


    马上就该过年了,所有的朝臣都要给皇帝写请安折子的,赵明澜虽然只有三岁,但他是侯爷,这折子少不了。


    到时候,不还是要自己这个当叔父的帮忙么?


    华氏点头,又叹了口气:“让我儿受苦了,是我的不是。”


    赵利真忙摇头:“母亲说的哪里话,是您跟夫人受委屈了才是,都是儿子思虑不周。”


    他们三人商量完,到底压着火气,在府上预备家宴之前,华氏舍下了一张老脸,亲自去找了姚兰枝。


    ……


    夜里下了雪,早起的时候,外面覆盖了一层白。


    今年冬日雪多,且接连几日成了灾,好在今年赈灾银钱充足,皇帝拿别人的钱大方得很,倒是让百姓们沾光,过了个难得的好冬日。


    于是这皇城内外,都说柔嘉夫人是菩萨心肠。


    姚兰枝听到下人回禀的时候,眉眼也温柔下去。


    “我一个凡人担不起那个名头,只是尽人事赎罪孽罢了。”


    她说这话,朱瑾就有些心酸:“小姐做事,问心无愧的。”


    若不是旁人苦苦相逼,姚兰枝何至于此?


    她才说着,就听外面朱蕉的声音刻意加大:“老夫人怎么来了?若是有事情,着下人传唤一声便是,这天寒地冻地,您当心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