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前门营造社

作品:《四合院:跪拜易中海喊万岁开始

    “老蔡,这些人是?”


    “东家,这些是前门营造社的后人。”蔡全无介绍这些人都时候,那张死鱼脸上竟然充满了自豪。


    “前门营造社?是什么?”林默疑惑的开口。


    看过前世四合院同人小说,听的最多的就是样式雷,可以说是诸天万界样式雷。


    可是前门营造社真的没听过。


    看林默不知道前门营造社,老蔡也不以为意,而是耐心的给林默解释了起来。


    营造学社成立于1930年,创办人是北洋政府时期的交通系大员朱启钤先生。


    朱启钤曾官至前朝总理,后因为支持袁大头而饱受非议,并因之退出政坛。


    其后,朱启钤专注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与保护,并最终投资创办了营造学社。


    营造学社内设法式、文献二组,分别由梁思成和刘敦桢主持,分头研究古建筑形制和史料,并开展了大规模的我国古建筑的田野调查工作。


    因为初期办公扬所处在前门,所以又称前门营造社。


    前门营造社不仅仅重视理论研究,还需经过专业的建筑训练,这使得营造学社更像一所专门建筑学校,因而培养了大量建筑专业人才。


    大名鼎鼎的梁思成、林徽因均出自前门营造社门下,考古学家李济、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都云集在前门营造社。


    后来前门营造社因为打小鬼子的原因搬到了天府,部分剩下的工人还留在四九城,这些就是前门营造社的后人。


    听了蔡全无的介绍,林默有点傻眼。


    自己前世确实没听过这个前门营造社,但是林徽因,梁思成的大名还是听过的。


    都是大建筑家,虽然自己房子不是他们装修,他们一个学社的后人修缮自己这个小小一进四合院,是不是有点屈才了?


    不管在什么年代,有真才实学的人都会被人尊重。


    现在林默就是这样的状态。


    看见几位师傅蹲在院子里,林默就想招呼老蔡去把八仙桌搬出来,但是几位师傅拒绝了。


    互相介绍以后,林默知道了对方姓雷,但不是样式雷的传人。


    雷师傅是前门营造社的老人,手指关节粗大,画线却极稳。


    "东家,您这院子这么改您看成么?"


    雷师傅的树枝点着地面,"正房三间,咱们先换门窗。用东北红松,刷桐油,保准二十年不蛀。"


    "玻璃呢?"林默问。


    "用3毫米平板玻璃,供销社能批。"


    雷师傅在窗户位置画了个方框,"不过得等月底配额,眼下先用高丽纸糊着。"


    他指着东屋,"这间给您做书房。地面铺杉木地板,底下垫一层油毡防潮。墙面刷石灰水,顶棚糊高丽纸。"


    粉笔在西屋划了个圈,"卧室盘一铺火炕,炕沿用老榆木,炕洞里走两道烟,保准冬天暖和。"


    说完雷师傅树枝移到东厢房:""厨房得讲究些。砌两眼柴火灶,灶台贴青砖。墙角垒个碗柜,用香樟木料,防虫。灶台后头给您留个暗格,能藏粮,外面墙角埋口大水缸,接屋檐雨水,现在自来水时有时无的。"


    “以后自来水稳定了,大水缸还可以养点金鱼啥的。”


    "西厢房听说您租给街道办的了?给您盘铺火炕,让租客冬天好过点。你也能受益。"


    雷师傅是明白人,知道街道办的人惹不起,所以替林默给街道办的人卖个好。


    雷师傅的树枝划出炕道走向,"用青砖砌,炕面铺榆木板,烧起来比洋暖气实在。"


    林默指向倒座房:"这两间呢?"


    雷师傅啐口唾沫搓搓手,"地面垫高三寸,铺防潮的杉木板。墙上钉两层苇席,再抹层黄泥掺麦秸,比石灰防潮。其余和西厢房一样,都是火炕。"


    然后指了指墙根,"底下埋两口陶缸,存腌菜不坏。"


    雷师傅突然压低声音:"后院墙根给您暗埋两根陶管,通阴沟。


    明面上说是排水,实际冬天能偷着倒煤灰。"


    怪不得人家能做大师傅呢,不管是明的暗的都给你安排明明白白的,这活如果不给雷师傅,林默觉得自己都亏心。


    "院子呢?"


    "青砖墁地,留出四角种葡萄。"雷师傅的树枝画着葡萄架。


    "立柱用拆下来的旧电线杆,横梁使老榆木。架下砌石桌石凳,夏天能纳凉。"


    "要多久?"林默最关心的还是时间问题。


    雷师傅掰着手指。


    "料齐了的话瓦工十天,木工半个月。就是灰膏得阴干,总得个把月。每天来四个匠人,动静不大。"


    林默摸出包大前门递过去:"用最好的料,钱不是问题。"


    雷师傅把烟揣进兜里:"您放心,都使老料。


    正房给您做几个暗抽屉,柜底板是活的,能藏要紧物件。"


    不得不说这些老师傅手里真的有技术,几句话把四合院规整的明明白白的。


    “雷师傅,一事不烦二主,您看看这些料您能帮忙吗?”


    蔡全无在旁边帮着说和。


    雷师傅想了想,从书包里掏出个磨得发亮的笔记本,翻到中间页。


    "木料用老榆木,西直门拆了几间老宅子,木料现成。,一根二十块。


    砖瓦是东郊窑厂新烧的青砖,一毛二一块。石灰从房山拉,两块钱一袋;桐油是合作社批的,五毛八一斤。这里先不算玻璃,等有配额到时候您自己就能安上。"


    林默递过茶缸子,雷师傅灌了口继续道。


    "工钱按老规矩,大工一天两块二,小工一块五。管两顿饭,贴饼子熬白菜就成。"


    他翻到末页合计:"统共三百二十块左右,要是用旧料能省三四十。"


    "用新料。"


    林默回正房西屋拿出三沓钞票,"这是三百,多退少补。"


    “东家,讲究人。”


    雷师傅在裤腿上蹭蹭手才接钱,一张一张的数了两遍。


    确认无误后才再开口。


    "赶明儿就开干,我让人先去拉青砖,您得院子里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