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家具

作品:《四合院:跪拜易中海喊万岁开始

    他满意地转了转手腕,这可比那老大哥的手表实在多了。


    转身走向家具区时,他的目光被一张红木书桌吸引。


    桌面光滑如镜,边角处雕刻着简单的云纹,四条桌腿粗壮结实。


    旁边配着一把藤编靠背椅,藤条编织得密实整齐,坐垫是崭新的蓝布面。


    "这两件什么价?"林默敲了敲桌面。


    柜台后的老掌柜的推了推老花镜:"同志好眼力,这套是前朝翰林后人寄卖的。书桌35,藤椅10块,统共45。"


    还是个文化人用过的书桌。


    至于说价钱倒是不贵,最主要是有眼缘。


    林默蹲下身,仔细检查桌底的榫卯结构。


    木质坚硬,接口严丝合缝,确实是上好的老红木。他又试坐了藤椅,靠背的弧度刚好贴合腰线。


    "要了。"


    他掏出四张十元票和一张五元票。


    "麻烦找个人帮我抬出去。这个板车,我再看看别的。"、


    转了一圈,再也没有找到合眼缘的东西,林默放弃了。


    自己马上要装修房子,等装修好了以后慢慢找。


    另外一个售货员帮着招呼歪脖的时候,墙角一抹寒光突然吸引了林默的注意。


    那是一把带鞘的大刀,斜靠在杂物堆里,刀柄缠着的破布已经泛黄,但刀鞘上隐约可见暗红色的痕迹。


    "那是?"


    老掌柜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突然压低声音:"同志对老物件感兴趣?"


    他左右张望了一下,才小心翼翼地从柜台下取出那把刀。


    "29军大刀队的真家伙,"


    老掌柜的声音几乎微不可闻。


    "当年在卢沟桥砍过鬼子的。原主是位老军人,去年过世了,家属拿来寄卖。"


    林默接过刀,入手沉甸甸的。


    他拇指一顶刀镡,"锵"的一声清响,三指宽的刀身应声出鞘。


    刃口寒光凛凛,靠近护手处的刀背上,深深镌刻着"忠义"两个楷体字。


    刀身靠近柄部的位置,还有几个细小的缺口,显然是经历过惨烈搏杀的见证。


    "这刀啥价"?


    "三十块。"


    老掌柜伸出三根手指。


    "不还价。说实话,要不是现在这年头安稳下来,这种见血的刀,真的买不到的。"


    林默点点头,认可老掌柜的说法。


    这样砍过鬼子的刀,自带杀气,命硬的人放在家里镇宅都是好东西。


    但是那种不走正路的就算了。


    林默没等他说完就掏出了钱。


    这把刀让他想起前世参观抗战纪念馆时见过的那些大刀,没想到在这个世界能亲手触摸到真实的历史。


    老掌柜见他爽快,又从柜台下摸出个油纸包。


    "这是原主儿留下的磨刀石和刀油,一并送你。


    "他压低声音嘱咐:"现在街上查得严,最好包好了带走。"


    林默点点头,从信托商店又买了一块布将大刀层层裹好。


    这时两歪脖已经将书桌和藤椅搬到了门口,他额外付了五毛钱,雇了辆板车把东西都拉回家。


    回程的路上,林默不时摸一摸怀里的包袱。


    歪脖师傅是个健谈的中年人,看到林默买的大件家具,忍不住搭话。


    "同志是新婚置办家当吧?这套家具选得好,红木的能用一辈子。"


    林默笑了笑没接话,只是望着街道两旁灰扑扑的墙面。


    转过几条胡同,远远就看见小汤胡同47号的青砖门楼。板车在院门前停下,他多给了师傅两毛钱辛苦费。


    卸货时,林默特意先把大刀拿进屋里,看歪脖不注意点时候直接收回空间。


    然后才和歪脖一起把书桌和藤椅搬进正房。摆好位置后,整个房间顿时多了几分书卷气。他坐在藤椅上试了试,高度刚好适合伏案书写。


    傍晚的阳光透过新换的玻璃窗照进来,在红木桌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林默摩挲着桌面细腻的木纹,突然觉得这个陌生的世界,似乎也有了些许归属感。


    等歪脖走了以后,林默锁好大门,顶上门杠。


    再次将大刀从空间取出。立在院中,月光下刀身泛着幽幽寒光。


    他深吸一口气,回忆着系统灌输的五虎断门刀法要诀,缓缓摆开起手式。


    "唰!"


    刀锋破空,一招"猛虎出柙"斜劈而出。


    刀刃划过的轨迹在月光下凝成一道银线。林默脚步一错,刀势陡然转为"黑虎掏心",刀尖直刺前方,却在最后一寸骤然收力。这一招讲究的就是个收发由心。


    刀刃翻转,第三式"饿虎扑食"带着凌厉风声横扫而过。


    林默刻意控制着力道,生怕砍坏了院墙。汗水顺着额角滑落,他却不觉得疲惫,反而越练越精神。


    最后一招"虎啸山林",大刀在头顶划出个完美的圆弧,刀身震颤发出嗡嗡轻鸣。


    林默收刀而立,发现刀背上"忠义"二字在月光下格外清晰。他伸手抚过那些细小的缺口,仿佛能感受到当年持刀杀敌的热血。


    整套刀法演练下来,林默没有灌注内力,因为害怕这把刀受到损害。


    看了看刀身,感觉很久没有保养了。


    他先找来一块干净的软布,轻轻擦拭刀身,将上面沾染的灰尘和血迹一点点拭去。


    这刀在岁月与战斗的洗礼下,虽有些许斑驳,却仍透着凛冽寒光。


    擦拭干净后,林默拿出老掌柜送的刀油,仔细的在刀身上涂抹均匀,据说对保养刀具极好。


    顺着刀刃的纹理,缓缓地揉搓,让刀油充分渗透进每一处细微的缝隙。


    待刀油涂抹均匀,林默又拿起另一块软布,仔细地将多余的刀油擦去,直到刀身光亮如新。


    等保养完毕,他将大刀重新挂回墙上,在灯光的映照下,大刀熠熠生辉,仿佛又恢复了往昔的雄风。


    林默看着大刀,心中满是欣慰,他知道,这把刀不仅是一件武器,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29军的大刀,就不知道是不是当年袁小孩父亲送的那批。


    想了想,林默又把刀收回了储物空间,毕竟这里才是最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