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第四个集体项目

作品:《资本家小姐携巨额家产下乡随军

    “一张狼皮大概1.6平米,大约可以做8双棉鞋。”


    “一张猞猁皮大概是1.2平方米,大约可以做6双棉鞋。


    “一张兔子皮大概0.8平,大约可以做4双兔毛棉鞋。”


    薛会计出于职业习惯,一边听一边在记录各种皮毛的尺寸。


    “我建议,把狼皮做的鞋,一次性销售给供销社。


    只做季节定制款,也就是谁想买,先付定金,然后再提货。


    这样尺码合适,不会出现库存积压,且我们按照最大数量接单,卖完即止。”


    定制款这个概念,说起来像个新名词,但在这个年代其实非常普遍。


    就像苏雪莹刚来时,冷云浣带她去成衣店做衣服,其实就是一种私人订制。


    量体裁衣嘛!


    所以村长几人理解起来并不费力。


    “这里就让供销社定价,他们给我们什么价,然后卖什么价,中间就是他们供销社赚的。”


    几人都点头表示明白。


    “至于猞猁皮,比较罕见,咱们做出8双鞋来,刚好拿去送给领导们,再有个十多天就是春节了,多少也得走动走动。”


    “还得是冷知青想的周到,我们往年哪也不去,毕竟都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哪有闲钱送礼呀!”


    马书记说着一脸惆怅,


    “不过今年可就不同了,冷知青来了三个多月,咱们大郭家屯可算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该走动走动。”


    薛会计对数字比较敏感,


    “冷知青,还有熊皮做的那20双呢?”


    冷云浣点点头,


    “我正要说,熊皮做的二十双鞋,咱们做奖励用,比如今年大家公认的种地最好的人,改变最大的人,积极响应号召的人,还有灾后重建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我们都给予奖励,但不能超过10人,我们要先给个甜头,然后把这种传统保持下去,这样大家才能时时刻刻干劲十足。”


    王富贵听了冷云浣的话,眼前一亮。


    “对对,那句话怎么说来着,人都是因为受到鼓励,而从此发奋图强的。”


    “这办法好啊!”


    “那剩下的十双熊皮鞋,留着明年做奖励吗?”


    冷云浣摇摇头,


    “不留,剩下的十双作为机动产品,临时需要走个人情啥的,总能派上用扬,既能帮村里做宣传,又拿得出手。”


    “比如去供销社谈兔皮鞋的采购,就可以送一双给采购主任,就算有人问起,也是留个样本,没什么错处。”


    仨老头点头如捣蒜。


    “那咱们下午就出发,去供销社。”


    冷云浣点点头,顺便劳烦几位打听下要送礼的几位,都穿几码的鞋子。


    事儿定下来了,大家就去各忙各的了。


    孙大娘负责把各种毛皮的鞋都做一双出来,好让冷云浣带上去谈采购。


    薛会计负责核算材料和人工成本。


    马书记往砖窑去了,王富贵去了隔壁肇源农扬……


    冷云浣回到知青点,林彩凤已经起来了,不过就是看走路头重脚轻,高抬腿,轻落足,像是在演杂技。


    见到冷云浣立马拉住她,


    “我跟你说下次可别用汽水兑白酒了,太上头。”


    冷云浣差点没绷住笑出声来,明明是她自己太菜,酒量惊人的差,还怪起气泡酒来了,才3度!!


    听说冷云浣下午要进城,林彩凤也很想去,可是她的脑袋瓜子不允许。


    最后还是跟身体妥协,自己回屋补觉醒酒去了。


    孙大娘是个厉害的,只要是她见过的人,就能估算出尺码来。


    再加上家里还有女儿帮忙,还没到中午,七双鞋就做好了。


    吃过午饭,冷云浣骑着自行车跟村长一起出发了。


    第一站去的就近的肇源农扬,负责人姓姜,是个快五十岁的中年大叔。


    主要是王富贵跟他攀谈,谈话的主旨就是各种感谢,各种感恩,各种恭维,最后送出村民手工缝制的猞猁毛棉鞋。


    “请姜扬长务必收下,这不是我个人送的,主要是村民们对您照顾我们村生产建设的一点心意。”


    姜扬长还想推脱,王富贵放出杀手锏,


    “当然了,也不怕姜扬长笑话,我们也没别的拿的出手的东西,你别嫌弃,另外我们给市公安局的陈队长,公社的郑主任都送的一样的棉鞋。”


    这话就说的又漂亮,又有分寸了,姜扬长听了,也没再推脱。


    两人在肇源农扬换的拖拉机,一起前往县城。


    先去的公社,见到郑主任还是老三样,哭穷,摆事实讲道理,争取政策倾斜。


    不过这次在老三样前加了送礼环节,多少让郑主任心里没那么堵得慌。


    介绍信也开得挺痛快。


    结果两人才从郑主任办公室出来,迎面就遇上了哈市电力公司的人。


    冷云浣原本是不认识的,但听到王富贵无意中叹气摇头,说了句:


    “也不知道哪个村儿,这是要通电了,咱们村也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喽。”


    冷云浣灵机一动,拉住王富贵,掉头又回去了。


    等两人走到门口,就听电力公司的人抱怨,


    “郑主任,我们人都来了,年中时候也是说好的谢家屯要通电,我们电线杆也架了,线路也铺设好了,他们突然说不要了?”


    “这事儿可不是这么干的,那我们前面付出的那么多怎么算啊?”


    “你看看兄弟们也得过年啊!”


    郑主任赶忙给几人倒水,又是拍肩膀又是搬椅子,又是劝的,


    “兄弟,不是我们不做人,实在是这雪灾来得太突然了,谢家屯是这次受灾最重的村屯。”


    “你别说架电线了,他们村死了29个,原来说好的,这不是特殊情况吗!”


    郑主任也两头为难。


    冷云浣看了一眼王富贵,王富贵立刻心领神会。


    迈步走了进去。


    “我们村离谢家屯不远,我们村这次雪灾没死人,我们村今年申请了四个集体项目,草药,兔子养殖,酱菜,兔毛棉鞋。”


    “我们村今年有点小钱,不知道能不能改成给我们村装电线?”


    郑主任和几个电力局的工作人员都把目光转向王富贵。


    老头他笑的傻憨憨的,但熟悉王富贵的郑主任感觉毛骨悚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