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前程无量

作品:《资本家小姐携巨额家产下乡随军

    孙大娘看着刚建好的三间砖房,乐得合不拢嘴。


    “这不是因祸得福了吗?”


    “娘,咱们终于能住上砖房了,我都舍不得往墙上糊报纸。”


    孙大娘伸出手指点了点女儿的额头,“咱家哪来的报纸往墙上糊呦。”


    “娘,我知道哪里有报纸。”


    “你又知道?”


    孙大娘这个儿子古灵精怪的,脑瓜子好使,比较注意观察细节。


    “之前下雪压塌了两个牛棚那次,我在靠边的那个牛棚里看到过。”


    “你说霍司令两口子住的那个牛棚?”


    见儿子点头,孙大娘就有点动心了,霍千山两口子都平反回城了,那报纸肯定是不要了的。


    她家,石头家,赵老头家因为受灾严重,塌的面积太大,又没有土坯了,所以都盖成了砖房。


    虽然村里人没当面说什么,但眼里的嫉妒骗不了人。


    所以孙大娘就想着,还是跟原来一样,把墙用旧报纸糊起来,免得过年串门拜年时,听那些个酸话。


    “等天黑了,你带把铁锹去挖挖看,有就都抱回来,我明天熬点腻子,都糊墙上。”


    “得嘞娘,我等晚上就去。”


    娘仨说好了,就各司其职,女儿上山割草喂兔子,儿子上山捡柴。


    孙大娘家有两只任务鸡,两只任务鸭,还有一只大白鹅。


    另外就是刚生了7只兔崽子的母兔和另外两只公兔。


    每天都得剁菜和着苞米面投喂,两只鸡都是母鸡,所以隔三差五的还能收获几枚鸡蛋。


    就这样,村里的日子似乎慢慢恢复到了雪灾前的样子。


    而冷云浣也终于收到了孙晴晴发来的电报。


    咸城古墓进入到了重要挖掘阶段,却遇到了难题。


    咸城虽然没有黑省这么冷,但冬天也是会下雪的,原本挖掘进度就慢,又遇到了“无根水”。


    也就是说古墓进水,零下却不冻,无论用水泵抽水,还是人力抬水,就是无穷无尽。


    考古陷入僵局。


    算算时间,苏御灾前寄出去的那封信,考古队应该是收到了的,但却迟迟没有动静,大概率是没看。


    于是收到电报的当天,冷云浣就骑着自行车去了县城,给孙晴晴回了信。


    请她找人打听下考古队的情况,看能不能提醒那位导师看信。


    电报发出三天后,邮递员又送来了一封电报,这次不是给冷云浣的,而是给苏御的。


    考古队负责人看了苏御的信,决定按照他提到的方法尝试,为了保险起见,他们需要苏御全程参与咸城古墓的挖掘工作。


    但因为苏御现在处于下放中。


    所以他们还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申请,走手续,请苏御耐心等待,同时做好随时出发的准备。


    至此,冷云浣的心都还是悬着的,直到8天后,公社领导带来了考古队寄来的派遣文件。


    苏御的事才算尘埃落定。


    王富贵也是在给苏御盖章,写证明的时候,才后知后觉的反应过来,冷云浣这种人才,为啥一定要来大郭家屯。


    原来人家不是来下乡的,人家是来捞人的呀!


    苏御当天就背着行李,跟公社领导一起出发了。


    时间紧迫,文物在水里多泡一天,都有可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所以对方算好了时间,给他定了当天晚上,从三棵树到咸城的火车。


    但其实,只有冷云浣知道,这座古墓在漫长的岁月里,遭遇过三波盗墓者的盗挖,里面的珍贵文物,早就被洗劫一空了。


    但哪怕如此,咸城古墓石棺的出土,也为考古界研究那个时代的历史,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再加上苏御提供的排水法思路,一鸣惊人,必将为他今后的事业奠定夯实的基础。


    换句话说,就是前程无量。


    苏御走时,冷云浣直接塞给他一个帆布手提包,等他上车打开,发现里面全是吃的还有钱和粮票。


    足够他吃到咸城,花好几个月了。


    表妹就是贴心,怪不得梅苒之一直耿耿于怀自己没生个女儿。


    女儿果然更贴心一些。


    送走了苏御,冷云浣还没进屋,就又见到了邮递员。


    “冷知青有你电报。”


    冷云浣很是诧异,这年代电报挺贵的,她拜托孙晴晴的事儿,已经处理好了。


    咋又拍电报啊!


    结果接过来一看,并不是孙晴晴。


    两封电报,一封是裴溯溟发的,说他一月份要过来黑省开会,约冷云浣见面吃饭。


    内容言简意赅,思念却被突然拉长了许多,让人充满期待。


    另外一封是冷云浣的姥爷发过来的,上面就十一个字:


    你小姨已在去黑省的路上。


    小姨?


    她来黑省干什么?


    不是,尼姑能随便下山,离开庵堂吗?


    冷云浣多少有点懵。


    她哪里知道,这个节骨眼上破四旧越演越烈,政府牵头,把尼姑都接下山还俗。


    据说有两个选择,第一结婚,第二下乡,显然苏雪莹还没走出心理阴影,所以选择了下乡。


    下乡哪都能去,但黑省有冷云浣,有苏御,所以她来了。


    冷云浣其实原计划也是等这边事情结束,抽空去看看这位小姨的。


    要是苏雪莹是身体有问题,她还能用治疗卡帮她解决,但眼看她是心理问题,这就不太好办了。


    如今,还不等她去,小姨自己就来了,也好!


    虽然苏御的事情解决了,但是养兔子和种草药都还没走上正轨,冷云浣也的确想留在黑省过年。


    本来就没想那么快走。


    如今就更不着急了,等小姨来了,再看看她的情况,还是得对症下药才行。


    心病还得心药医呀!


    元旦节当天,冷云浣在哈市的三棵树车站,接到了穿着中山装,梳着板寸,刚长出小头发茬子,手里就一个手提箱的苏雪莹。


    “小姨!”


    冷云浣扑过去,热情的给了苏雪莹一个大大的拥抱。


    “小姨你这头发,看上去好飒呀!”


    苏雪莹被她说的不好意思,下意识的摸了摸自己的脑袋。


    “才长出来头发,不好看,说着就把帽子带上了。”


    在车上也不是因为热才摘帽子的,而是为了防止骚扰。


    这个年代短头发的女生太少了,所以给人的感觉都是,当兵的,或者不好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