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咱们都得谢谢冷知青

作品:《资本家小姐携巨额家产下乡随军

    大家看完热闹纷纷往教堂走,冷云浣在人群里找到村长。


    “王叔,我有个事儿跟你说。”


    王富贵赶忙跟她往旁边走了两步,


    “咋滴啦?有啥难处?还是又有啥好主意了?”


    王富贵心情复杂,一边担心,一边期待。


    “不是,王叔,我刚才听到陈家媳妇跟他家男人说,想换房梁,又想住砖房。”


    王富贵立刻就明白冷云浣的意思了。


    陈家这次受灾不严重,他家虽然也是土坯房,但是年头才刚盖好的,所以经得住雪压。


    但眼看陈家这是盯上了公社分发下来的救灾物资。


    想在自己家房子上动手脚,好把土坯房换成砖瓦房。


    这可不行!!


    等大家一起吃过晚饭,村长把人集中起来开会。


    “这次咱们能躲过雪灾得感谢冷知青,要不是她提前预见,咱们村至少得有三分之一的伤亡,让我们鼓掌感谢冷知青救命之恩。”


    教堂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另外咱们得感谢冷知青,因为她的建议,咱们村这次雪灾表现是全公社最好的,今天郑主任说,年底评选优秀村屯,会给咱们村留一个名额。”


    这次掌声更热烈。


    冷云浣有点不懂,优秀村屯能有啥奖励是咋滴,王富贵和村民都这么看重这项荣誉?


    于是她低声问站在隔壁的林彩凤,


    “对了,你刚来不知道,优秀村屯会有化肥指标,往年大郭家屯就没拿到过。”


    “没化肥收成就不好,收成不好就评不上优秀村屯,评不上优秀村屯就没化肥……”


    冷云浣这才恍然大悟,那看来这荣誉还是挺重要的。


    掌声过后,王富贵又接着说,


    “第三咱们要感谢冷知青,因为咱们村灾后重建做的好,再加上冷知青当面争取,市里的领导才给村里批了二十一根原木,作为目前坍塌房屋修缮用。”


    “这个数量是郑主任带人核实的,同时也记录了咱们村现有的灾情详细信息。”


    “所以大家不要背后捣鼓,想着投机取巧,房子没塌的,再搞塌了,塌了的扩大塌方面积,把你们那些小九九都收一收。”


    “冷知青帮了咱们村这么多,大家也都希望人家在村里多留几天,可人家得到啥了?”


    “吃咱们一口东西了?还是用咱们一点力气了?”


    “我今天就把话放到这,救灾物资就这么多,都是可丁可卯地,就算有剩下的砖瓦,那也是要留着明年给冷知青盖房子地,我看谁还打这些物资的主意?!”


    王富贵说着扫了陈家一眼,陈家几人赶忙低头。


    他们说那些话的时候很隐秘,也不知道被谁听去了。


    事实上是小白。


    冷云浣前世演过一部好莱坞大片,灾难题材的,她在里面饰演一位敬业的地质灾害专家。


    为了适应角色,她必须短时间内搞清楚专业名词,了解行业基础信息。


    在备战开机大量阅读的那段时间里,她发现往往大灾之后,跟着大疫,为了避免大面积死伤。


    她今天特地让小白跑了一趟,去探了一下山里小日子地下实验室的情况。


    军方联合科学家做的防护还算严密,没有外泄情况,看其他动物的反应,应该也不会有地震之类的连续灾害发生。


    那大概就是流感一类的。


    冷云浣这才放心,小白回程时,恰巧听到了陈家夫妻的密谋。


    这也是冷云浣放着大白蛇不用,用小黑蛇的原因。


    大黑虽然比小白熟悉地形,又是白色的在雪地环境不容易被发现,但由于它是外来物种,所以始终无法跟冷云浣共感。


    不像小白,冷云浣可以感受它的感受,包括气味,视觉(虽然是黑白的)听觉,触觉等等。


    冷云浣知道村长的意思,但既然字字句句都是她,她就得表个态。


    “不用留砖瓦给我盖房子,我现在那里挺好的,虽然小点,但够坚固。


    这么大的雪,隔壁知青点的东西屋都压塌了,我哪里还是完好无损,我觉得挺有安全感的。”


    “谢谢村长和大家的好意。”


    “我也表个态,原木都是可丁可卯的,谁也别想多占。


    今天公社郑主任都是带人统计过的,多占了,那就是侵占国有资产,是要蹲笆篱子的。”


    大家一听,一阵唏嘘,没想到一根木头桩子的事儿,这么严重。


    陈家更是彻底断了这个念头。


    在大郭家屯村民们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他们已经对冷云浣说的话,奉若神明了。


    “再说那些砖瓦,如果能剩下,就留着明年开春盖小学和医务室用。”


    她这么一说大家就都没啥意见了,盖小学和医务室那是全村的头等大事。


    谁不想孩子有书读,能出息人,懂得多像冷云浣一样。


    谁不想家里的老人能有地方拿药,定期有市里的医生下乡坐诊。


    没有医务室人家怎么来?


    来了去谁家?


    宋立仁家都没有坐的地方,找他看病都是在院子里,冬夏如此。


    村长接过了话头,


    “最后,说说劳动力分配,无论这次家里房子塌没塌,都得参与咱们村的灾后重建。”


    “这次你家没塌,下次呢?别自私。”


    “咱们也不给工分,就修到谁家,谁管饭,要求中午晚上都得一荤一素,主食必须管饱,做菜也别抠抠搜搜滴,多放点油。”


    “明天开始,粮食再分回去,因为这两天各家各户都清理的差不多了,就剩修缮了。”


    “能搬回去的,明天就搬回去。不能的,还住在教堂,但吃饭的时候,都各家回家自己做自己的。”


    这也是王富贵和薛会计,马支书一起想出来的法子。


    雪也停了,也清理了,房子没塌的,那就得搬回去了,只要有人搬回去,就必须把雪灾前集中起来的粮食分回去。


    不然一天两天还行,久了又要扯皮。


    大家伙也都同意这么办。


    “最后说说房屋修缮的顺序,从轻到重,一切都由马支书统筹安排,谁有意见,谁家最后修。”


    王富贵要是凶起来,也是挺唬人滴。


    说到这里,本来就没啥事了,谁知散会前,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站了起来。


    “我说个事儿,我这辈子算这次,经历过三次雪灾。”


    “咱们得快点行动,修房子,因为雪下得太厚了,山上的狼找不到吃的,是要下山来吃人的呀!”


    “别到时候,咱们连一个躲避的地方都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