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相对公平

作品:《资本家小姐携巨额家产下乡随军

    冷云浣才走到门口,就听到了一声中气十足的诘问。


    “村长,咱们一年到头存点粮食不容易,你不能说统筹就统筹,这各家各户工分不同,得的也不同,凭啥要全交上去?”


    “就是,别的不说老石家两个傻儿子,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我家四个壮劳力,那家里的米粮能一样吗?”


    “就是说……”


    冷云浣听到这几句话,脚步一顿,她怎么把这事忘了,各家的粮食分配不是均等的。


    因为这件事有意见也是正常的。


    “村长。”


    冷云浣进屋先叫人。


    “您是不是还没来得及说,雪灾结束后,还要按照交上来粮食的比例,再分回给大家呀!”


    冷云浣说的,王富贵还真没想到,他跟薛会计,马支书的思考方向是,按照粮食最少的人家数量统一收上来。


    不够的话,再跟有粮食的人家借用。


    可这就不合理了,借用的部分谁来还?


    还有村里分配粮食最少的人家,是五保户,那点粮食,不可能够全村活过十几天。


    两人正犯难,冷云浣回来了。


    一句话解决难题。


    “村长收大家的粮食,统一存放,也是为了更好的应对雪灾,粮食村里不要,除了村长和薛会计,大家可以选志愿者共同,或者轮流保管。”


    刚才起刺儿的几家,听冷云浣这么说也都不再说什么了。


    其实冷云浣的办法并没有做到绝对的公平,但却能相对公平,让人心里不犯嘀咕。


    问题解决了,村长才开始第二步计划。


    挑人去清理教堂的垃圾,修补窗户,挖临时旱厕,把各家各户不用的石头土坯利用起来,隔成小隔间……


    基本上男知青和村里没事儿干的青壮年劳动力去了一大半。


    另外一半跟薛会计一起统计粮食,搬运到村委会的仓库暂时堆放。


    这样的工作冷云浣原本预计两天完成的,结果足足干了四天。


    接下来第二步就是搬家。


    搬家前先搬粮食,同时盘炕,备足够的柴火,防止大雪封门,没柴烧。


    还有在门前打口井……


    事情多得不得了,但总算忙忙乎乎的在十一月的最后一天,都准备好了。


    冷云浣这才建议村长去一趟县城,第一汇报这次大郭家屯的抗灾行动,第二跟郑主任预支一批赈灾粮。


    等到大雪封门,再去要不现实。


    雪灾都大到能压塌房屋了,出行肯定受阻,什么自行车,牛车都不好使。


    总不能让村长步行几十里路去人工背粮食吧?


    村长一拍脑门给冷云浣比了一个大拇指,套上牛车就出发了。


    冷云浣也顺便跟车去县城,把之前写好的几封信,还有苏御写给他导师的古墓排水建议,一起寄出去。


    同行的还有薛会计和收草药的曹阿牛,狗剩,三虎几个。


    他们又收了一些,准备带去县城卖掉。


    再跟几个药房打好招呼,这十天半个月的,就不能再来送药材了。


    时间刚进入十二月份,天上就开始阴云密布,白不刺啦的,让人提不起精神来。


    牛车晃在半路上,


    狗剩突然来了一句,


    “村长,明年咱们村买部拖拉机吧?”


    村长想都没想,抬起手就准备给他个大脖溜子。


    但手抬起来了,却没落下去,村长的目光落在了装防风的竹筐上。


    “你们好好做草药,也不是不行。”


    狗剩一听,立刻眉飞色舞,感觉要不是在牛车上,能就地来段大秧歌了。


    “王叔,这可是你说的,我们仨一准好好干,您就瞧好吧!”


    这回脖溜子还是落下来了,不过轻轻的,那是长辈对小辈的鼓励。


    村长这回都没用冷云浣给台词,就自由发挥,跟郑主任要了200斤苞米,200斤小米,200斤高粱米。


    说好了,发生雪灾就不用还,如果没啥事儿,就必须如数拉回来,还打了借条,立了字据。


    回城因为心疼老牛,狗剩三个都是跟着牛车跑的,只有冷云浣,薛会计,村长坐车上。


    冷云浣寄信的时候,刚好邮递员发现有一封她的信,是从京市寄来的。


    原来姥姥姥爷收到了她的信,给她写了回信。


    姥爷的字苍劲有力,


    浣浣:


    我和你姥姥身体都还好,不用记挂,得知庭琛一家的情况,也就放心了,我的小外甥女长大了,能顶立门户了。


    那把钥匙你拿好,什么时候回来,我带你去祭祖。


    落款是姥爷亲笔。


    祭祖两个字,在冷云浣眼前晃来晃去,怎么看都像挖坟掘墓。


    也不知道为什么!


    (?>?<?)


    牛车走到半路就开始零星飘雪了。


    冷云浣伸出手,六角形的雪花落在掌心,迅速融化消失。


    今天是大家集体住进教堂的第一天,正如冷云浣预料的那样,几乎每一家都让孩子们,跑回去过一趟。


    不是有东西忘带了,就是牲口少了两只,再不就是得看看窗户关严实了没。


    为了降低雪灾带来的房屋垮塌损失,村长还带人用家具,原木,把各家各户的房梁做了简单的支撑。


    预留的三天时间很快过去了,十二月四日凌晨,在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大雪悄然而至。


    雪落无声,但温度骤降。


    凌晨两点的时候,村长又召集人起来,烧了一遍炕,这才勉强保暖。


    教堂的优点是四层砖,俄国人的建筑,墙体都非常厚,不怕风雪。


    而且内部宽敞。


    缺点也是内部空间过大,不聚气,很难保暖。


    大郭家屯的村民虽然睡在炕上,但还是体验了一把南方孩子的痛苦,被窝以外都是冬天!


    雪下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早晨轮到做早饭的那批人,连门都推不开了。


    好在不用开门也不耽误取水,烧火。


    这还是冷云浣建议的。


    当时有几个村民不屑一顾,但也没说什么难听话,没想到这才开始下雪,就大雪封门了。


    “还好听了冷知青的建议,不然我家那三间土坯房怕是要塌了。”


    “可不是咋的,我小时候有过一次雪灾,那时候还穿开裆裤呢,我妈总说一夜大雪封门,我还不信。”


    “这多好,有口热乎粥喝,还不怕房子塌,不用半夜起来铲雪。”


    “冷知青来一起吃饭。”


    雪灾对于冷云浣来说,唯一的不好就是不能躲进房车空间开小灶了,只能跟大家一起吃粥,啃苞米面饼,配咸菜疙瘩。


    “石头?铁蛋?你们怎么了呀?”


    大家正说着,就听到一声哀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