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真正的家底
作品:《资本家小姐携巨额家产下乡随军》 从市区坐公交车2个多小时到山脚下,从山下爬上山就走了40多分钟。
等到了宅子门口,冷云浣直接傻眼了。
要不是围墙,房屋都修建的够结实,就门口那两盏风烛残年的破灯笼,再加上门上只剩下三分之一的门神贴画……
多少有点兰若寺的既视感。
好在宅子不是孤零零的一个,而是在一个小村庄比较靠外面的位置。
虽然多年荒废,但背后的村子倒是挺有烟火气的。
冷云浣没有直接开锁进屋。
而是按照爷爷说的,以宅子为顶点,画一个等腰三角形,面对宅子,右下角有两座没有名字的孤坟。
冷云浣面对宅子大概看了看,确定位置就往孤坟的方向去了。
到了地方确定左右没人,动手搬动左侧孤坟的墓碑,向左转动90°后,听到了机械的响声,才松手。
墓碑回正。
做完这些,她拍拍手上的灰,掏出钥匙,回到老宅门口打开房门,走了进去。
从里面关好门,以门口第一块青石砖开始向东走15步,刚好到东侧的墙边。
看好位置是第几块砖,再横穿整个院子到西墙边,抬手按动墙头往下数第五块砖。
用力一推,
西墙下出现了一条裂缝,随后缓慢扩大,变成了一个可以供一人通过的步梯。
冷云浣二话不说走进了步梯里。
步梯是一路蜿蜒向下的,等她进入的深度超过2米,头上的青石板合拢。
地道里依次亮起了灯。
这让冷云浣瞬间想起了盗墓小说里的那些描述。
事实证明,冷老爷子真的是很有先见之明,冷云浣脚下的通路在二十几米后变得宽阔起来。
这里还真的是一处古代墓葬,而且就冷云浣看过纪录片,去过博物馆,上过历史课,选修过考古学的经验来说,
就这个墓葬规格,至少是个中书令的级别。
只不过古墓里的棺材,陪葬都不见了,剩下的全是冷老爷子给孙女留下的家产。
足足120个樟木箱子。
箱子下面用青砖石垫高了一层,又铺了干草防潮,箱子跟箱子之间也留出了可以供一人通过的距离。
一看就是费了不少心思的。
而且冷云浣从宅子走到墓室中心,足足用了20多分钟。
怪不得当年二叔回来,一度怀疑冷老爷子把真正的家产藏在了这座宅子里,还曾兴师动众的来过。
不说挖地三尺也差不多了,连门口的桃树都挖开了,屋后的旱厕也没能幸免,但一无所获。
这才放弃了。
其实这座宅子的建设是找了能工巧匠的。
就说刚才冷云浣也是先往东墙走,再横穿院子,对应西墙的点。
那是因为虽然院子看起来方方正正的,你站在门口数青砖,都是对应的,但东墙跟西墙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西墙比东墙足足多出来0.7米。
这是因为院子里铺的每一块青砖,都不是一样大的。
最小的从东墙开始铺,到西墙变成了最大的,两者放在一起能立刻看出差别来。
如果大小是渐变的,慢慢铺开,就很难用肉眼比较。
姜还是老的辣呀!
冷云浣从入口开始,依次打开120个箱子,她得做到心里有数。
这里面大部分都是大黄鱼,一箱一箱满满登登,金灿灿的,晃得人挪不开眼。
还有一部分珠宝首饰,古玩,字画,都是成色好的精品。
冷云浣甚至在其中一个箱子里看到了唐三彩的壶和水盂。
不愧是商会主席,冷家家底很厚啊!!
还有一箱没装满,里面都是各种账本,文件,其中就有建国后,冷老爷子自己,或者整个商会捐款捐物后获得的凭证。
还有几份军方给冷家开的借据,有借粮食的,钱款的,还有药品。
这些放在后世都是珍贵的历史文献。
代表冷家不是剥削阶级。
冷翊安找了七八年都没找到的老宅地契也在箱子里。
让冷云浣意外的是最后五个箱子,里面装的竟然全是青铜器,锈迹斑斑,但能看出历史的厚重感。
有两箱兵器,剩下三箱里看上去都是生活用品,酒杯,小鼎,香炉,碗盘,尺子等等。
冷老爷子还有这个收藏嗜好吗?
冷云浣没细想,毕竟爷爷去世时原身还小,也许对老爷子不够了解。
但等冷云浣把东西都收进空间,才猛然惊醒。
那五箱不是冷家的家产,而是这座古墓,墓主人的陪葬,实打实的战国时期古董。
呀呀!
这要是放在后世得值多少钱啊!
可惜现在不敢拿出来。
不然就是灭顶之灾。
收好箱子,冷云浣没有原路返回,西墙下的那条通道只进不出。
所以她刚才只是关好了大门没从里面反锁,不然一会儿她就进不去了。
正对着入口的幕墙上有一个钉在墙面上的门环,拉动门环机扩声响起,眼前的幕墙缓缓向后移动。
不多时停下,会有一个只供一人通过的缝隙。
冷云浣侧身通过,顺着墓道前行十几分钟,便进入了一口枯井里。
墓道出口距离井底大概40公分高度。
冷云浣跳下去后,身后的墓道口闭合。
墓道口对面的井壁开启。
这后半段路不太好走,因为不是墓道而是盗洞。
知道有这么一遭,冷云浣特地穿了几年前的旧衣服。
墓道爬出来是废弃的矿洞,墓道挖掘的位置,距离矿洞入口不远。
冷云浣探头出来,就能听到潺潺的水声。
她知道自己到了爷爷说的瀑布位置,算是走出来了。
但,这瀑布距离宅子,还得有三十分钟山路,看来今天是来锻炼身体的。
就当郊游了。
出了废弃矿洞,冷云浣找了个没人的地方进房车空间,换下脏衣服,洗澡,把自己好好收拾了一下。
变成了一个干干净净的村姑。
身穿碎花袄,蓝色粗布裤,黑色手工布鞋,白袜子,绿色方围巾,再挎个竹子编的筐。
走在山里一点不扎眼。
中午11点过,她又回到了荒宅门口,锁好了门,往山下走去。
她得抓紧时间了,还有药没买呢。
虽然医疗卡她还有不少,但毕竟用一张少一张,得勤俭节约,省着点。
所以平时头疼脑热的,还是得备着点药,不过也不用备太多,这个年代的药,的确能药到病除,就是杀伤力惊人。
她琢磨着多弄点中药,就能靠制作台和制药卡合成药品了,更靠谱,无添加。
下了山,坐上公交车直奔医院,那一家子不露面,她就去他们面前露个面。
不然还以为她好欺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