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国富民强,民富国强?

作品:《十年质子,皇帝给我当怎么了?

    京都,皇宫。


    萧靖凌接到皇帝旨意进宫,在太监的引导下,朝着御书房而去。


    他目光四处飘动,经过一处亭廊,隐隐看到个熟悉的背影,去往了后宫。


    “还有精力跑来皇宫,看来病的不严重啊。”


    心中暗自想着,来到御书房门。


    “臣萧靖凌,参见陛下。”


    “起来吧。”


    大黎皇帝黎世基抬起头,看向略显疲惫的萧靖凌。


    “看你这样子,比朕还要辛劳啊?”


    “臣昨夜回府,遭遇刺杀,精神未定,确实没睡好。”萧靖凌站在柱子旁边,如实回话。


    “刺杀的事,朕听说了。”黎世基缓缓起身,双手背在身后,走出御案:


    “让你受惊了,可曾有受伤?”


    “谢陛下挂念,并未大碍。”


    “朕已经下旨锦幽司的人去查,以后不会再发生此事。”


    黎世基迈着步子走到萧靖凌面前,朝着高登挥挥手。


    高登心领神会的捧起御案上的两张纸,迈着小碎步,递到萧靖凌面前。


    “这个东西是你弄的?”黎世基轻声发问。


    萧靖凌垂眸扫一眼:“是臣书局里弄出来的。”


    “给青楼花魁排榜,为各大花楼排名,你倒是想法奇特。”


    “主要还是为了给陛下宣传南梵的丝绸,昨日选花魁的消息一出,整个京都的南梵丝绸全被销售一空。


    各大商贾看到商机,已经带着银钱纷纷出京都,下南梵去了。


    如此下去,陛下对南梵的谋划,大业可成。”


    萧靖凌扯着为了陛下的旗号,又是刷了一波忠心。


    黎世基微微颔首:“若如预料,自然是最好的。


    除此之外,朕要问的是,这纸上的字。”


    “字怎么了?”萧靖凌装傻。


    “一夜之间,出现这么多的八卦小刊,而且字体一致,你是如何做到的?”黎世基满眼好奇。


    萧靖凌没打算隐瞒,如实回道:


    “陛下,这是臣手工做的个一个小玩意。


    在模板上涂上墨汁,就能将文字印刷到白纸上。


    根据句子需要,还能调整字的位置。


    臣称它为印刷术。”


    “印刷术?”黎世基深邃的眼眸落在萧靖凌身上:


    “按照你的意思,有了此物,就不需要人去抄写书籍,用你这个印刷术就行?”


    “陛下圣明,此物正是有这个作用。”


    萧靖凌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


    “以前,书籍传承要靠手写,费时费力,还担心出错。


    有了此物,便不需要如此麻烦。


    而且能大量印制同样的书籍。”


    “你这东西在哪?


    能否拿来给朕看看。”


    “啊……”


    萧靖凌稍微愣了一下,尴尬一笑:


    “陛下,此物比较大,不方便携带。


    这可是臣,冥思苦想,才想出来的法子,头发都熬白了,以后书局还想靠它赚钱的。”


    “你还怕朕,跟你抢东西不成?”黎世基被他这小孩子心性,逗得露出一抹笑意。


    萧靖凌微微拱手行礼:


    “陛下圣明英武,怎么会跟我一个小孩子抢东西?


    臣的意思是,臣可以再做一个,献给陛下。”


    “昨夜在济水两岸,有人跟臣打赌,输了要吃粑粑的。


    对方输了,今早他老父亲,送给臣一些礼物特来赔罪。


    臣见他老父亲诚恳,心中不忍,就收了他的礼物,算作原谅他。


    臣用对方送来的礼物换些银钱,做一个印刷板,献给陛下,如何?”


    萧靖凌微微抬头看向黎世基,静等他的反应。


    自己突然得了一笔银钱,皇帝肯定是会知道的,不如趁机让其变得合理。


    黎世基在殿内向前两步,留给萧靖凌一个雄阔的背影:


    “难得你有此等孝心。


    既然是你自己得来的银钱,还是自己留着吧。


    你将打造印刷术的方法告诉高登。


    让他去找宫内的工匠去做就好。”


    “谢陛下。


    陛下的御用工匠定然是比臣做的好,差点忘了这一点。”


    萧靖凌憨厚一笑,心中美滋滋。


    罪家送来的银钱,这就算是合理合法了。


    黎世基缓步坐回御案前,端起茶盏轻抿一口:


    “昨夜,你在济水河,出口便是千古名句,着实引起不小的轰动。


    你有这般才华,与熙宁倒是般配。


    只是,因为南梵的事,暂时恐怕要委屈你了。


    你与熙宁的婚约,可能也要延后。”


    “臣不委屈。


    为陛下,为国家,臣这不算什么。”萧靖凌大义凛然。


    黎世基轻叹一声:


    “若是所有人都能如你这般想,朕倒是要轻松许多。”


    “你在府中潜心读书多年,可知道国家强盛之术?”


    黎世基说起国事,整个人的气场都变的严肃起来,不怒自威的气息陡然飙升。


    大黎表面看上去强盛,但是这几年他明显感觉到,似是进入了发展的停滞期。


    国库亏空,百姓并不富足,他虽然没亲眼所见京都外的情况,听到的锦幽司汇报中,已经有流民产生。


    萧靖凌听到黎世基问出如此严肃的问题,神情一变:


    “陛下英明,大黎有陛下在,自是日益昌盛。


    臣只是纸上谈兵之徒,怎懂得国家强盛之术。”


    “不懂得,还是不想说?”黎世基一眼能看透萧靖凌的心思一般。


    “大胆说便是,朕恕你无罪。


    若是你都不说真话,谁还能跟朕说真话?”


    “臣惶恐。”


    萧靖凌微微拱手,直立腰身,稍作思考:


    “陛下要臣说,那臣就斗胆说两句。”


    “在臣看来,国家强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百姓有田种,能吃饱喝足,不用忍饥挨饿。


    国家国库充足,能随时应对紧急情况。


    军队强大,武器充足,兵士善战。


    此乃最基本的三点。”


    “你将百姓放在第一位?”黎世基提出自己的疑惑:


    “书上讲,国富而民强,国为本。


    如你所言,却是反过来的?”


    “回陛下,臣大言不惭,觉得这话是有歧义的。


    应该是‘民富而国强’。


    百姓是一个国家的基石。


    国家的财富哪里来?


    主要是赋税,赋税取之于民,百姓富有,上交的赋税多,国库自然充盈。


    国库充盈,便有更多银钱,打造利器战甲,供养士兵军队。”


    一言落地,御书房内陷入一片安静。


    高登垂着眼帘扫了眼萧靖凌。


    他对萧靖凌的语出惊人都快习惯了。


    但是对他每次说的话,还是感到惊奇。


    黎世基手指轻点御案,眼眸深邃:


    “民富…国强,似乎有些道理。


    民富的时候,自然有过。


    只是近些年,为何朝廷一再减免赋税,百姓反而更加贫困。


    没有遭受天灾的地区,同样如此。”


    “人口在增加。”


    萧靖凌接过话头:


    “百姓富足,生的孩子就多。


    孩子多了,就需要更多的土地,来种粮食。


    但是实际上,人口在增加,土地却是有限的,并不会随着增加。


    粮食产量有限。


    甚至,有些地方的富户、官吏,为了自己的私欲,会强收百姓的土地,令他们无地可种。


    如此一来,流民便会增加,随着流民数量上涨,有人沦为土匪盗寇,有的则……”


    萧靖凌没有说下去,黎世基却明白了他接下来的意思。


    “有的则会揭竿而起,反对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