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再赴美国

作品:《重生从用分手费买房开始成为首富

    徐立强在接到陆阳的消息时,感到十分意外。


    他万万没想到,陆阳口中“有些投资”的舞台,竟然是在美国。


    此时,徐立强来到中海已近二十天。


    在这段时间里,他并未被安排任何具体职务。


    无论是陆阳还是赵晟,对他的唯一要求就是“多观察”——观察贝壳房产的运营,观察贝壳网的生态,观察中海房地产市场的动向。


    他原本以为自己或许会被安排进入贝壳房产的管理层,但此刻他才隐约意识到,自己的猜测可能并不准确。


    贝壳房产这家公司体系成熟,根基稳固,似乎并不需要他这个“空降兵”的介入。


    通过对赵晟的观察和了解,徐立强清楚地知道,赵晟是跟随陆阳白手起家、将贝壳房产从无到有建立起来的核心元老和功勋管理者。


    如果硬要将他塞进贝壳房产,无疑会影响到赵晟,这无异于传达出陆阳对赵晟的不信任。


    对于一个正处于高速发展期的公司而言,这种内耗是极其不利的,尤其是在赵晟并未犯任何错误的情况下。


    好在,他最终的工作方向似乎与贝壳房产无关,这让他稍稍安心。


    很快,在中海,徐立强见到了从老家赶来的陆阳和张涛。


    “陆总,我们这次去美国,具体是处理什么事务?”


    一见到陆阳,徐立强便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开口问道。


    “去处理我的一桩投资。”


    陆阳的回答言简意赅,并未透露更多细节。


    他打算等到了美国,一切自然明朗,现在过多解释并无意义。


    陆阳在中海休息了一晚。


    第二天,三人便搭乘航班飞往旧金山。


    飞机抵达旧金山国际机场后,陆阳一行刚出闸口,便看到了早已在此等候的周正贤律师。


    在接到陆阳的时间确认后,周正贤便提前一天抵达并安排了接机,展现了他一贯的专业与周到。


    前往酒店的车上,周正贤也向陆阳提出了同样的问题:


    “陆总,我们这次来的具体目的是?”


    此前陆阳在电话中只告知他有要事处理,并未说明详情。


    作为律师,他需要提前了解情况以便做好准备。


    听到周正贤的问话,陆阳不再隐瞒,直接开口道:


    “Google已经对YouTube发出了收购要约。联合创始人查德·赫利对此很心动。”


    “我这次过来,就是作为重要投资人,参与YouTube创始团队与Google之间的谈判。”


    此言一出,周正贤的脸上立刻浮现出惊讶的神色。


    而坐在一旁的徐立强,更是震惊得微微张开了嘴。


    周正贤作为深度参与了YouTube前期融资及法律架构的专业人士,对YouTube自然非常了解。


    但他没料到这家初创公司的发展如此之快,竟然已经引起了Google这等巨头的密切关注,甚至还发出了正式收购邀约。


    这绝非寻常小事。


    而对徐立强而言,他虽然对YouTube本身不甚了解,但对Google这家“当红炸子鸡”却是如雷贯耳。


    作为曾在美国留学并供职于金融圈的他,深知Google在资本市场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清楚地记得,Google在2004年上市时,市值便已超过230亿美元。


    到2004年底,其市值迅速突破500亿美元。


    而进入2005年后,Google市值更是跨越了千亿美元大关。


    这种恐怖的上涨速度,充分体现了投资者对其商业模式和统治力的极度看好。


    这也解释了为何在前世,Google能够豪掷16.5亿美元收购YouTube。


    对当时市值已超千亿的Google而言,这笔交易仅占其市值的约1.5%,并非无法承受的天价,却能为它拿下未来的视频赛道。


    陆阳看着两人脸上难以掩饰的震惊,并不觉得意外。


    这种反应恰恰说明他们完全理解“Google收购YouTube”这件事背后所代表的巨大意义和价值。


    在这个时代,Google凭借其垄断性的搜索引擎,牢牢掌控着全球互联网最核心的流量入口。


    任何一家互联网公司,只要能与其扯上关系,估值和前景都会获得巨大加成。


    这正是查德·赫利团队难以拒绝Google橄榄枝的根本原因。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全面到来之前,搜索引擎就是绝对的流量之王,是几乎所有线上服务的起点。


    掌握了这个入口的Google,其地位如日中天,价值自然无可估量。


    很快,陆阳一行人便入住了早已预订好的酒店。


    根据查德·赫利邮件中的信息,Google方面给出的考虑时间相对宽裕,因此陆阳并不急于立刻前去会面。


    长途飞行的疲惫袭来,他决定先好好休息。


    第二天,在充分休息、调整好时差后,陆阳才动身前往YouTube目前的办公室。


    查德·赫利早已在公司等候他的到来。


    然而,令陆阳略感意外的是,红杉资本的代表并未在场。


    查德·赫利察觉到了陆阳目光中的疑惑,没等他发问便主动开口解释道:


    “红杉资本那边……他们同时也是Google的早期重要股东。对于Google发起这次收购,他们持非常支持的态度。”


    听到这个解释,陆阳点了点头,并未感到意外。


    红杉资本支持Google是再自然不过的商业决策。


    作为Google的投资者,红杉资本在Google所拥有的权益和利益,远远超过其在YouTube这家尚未完全成熟的初创公司中的持股。


    目前的YouTube估值与Google的千亿帝国相比,犹如巨树下的幼苗,毫无可比性。


    对红杉而言,在这道“保大树还是保幼苗”的选择题前,答案显而易见。


    这种基于纯粹商业利益的考量无可指摘,甚至连查德·赫利本人也表示理解,毕竟风险投资的本质就是逐利,而且红杉的做法并未直接损害YouTube股东的利益。


    “陆,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查德·赫利没有过多寒暄,很快切入了压在他心头许久的正题。


    听到这个问题,陆阳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


    “查德,你问我怎么看,具体是指哪一个层面?是问我们是否应该接受Google的收购要约?还是指,如果接受,我们该如何谈判,该提出哪些条件?”


    查德·赫利叹了口气,坦言道:


    “陆,这两个问题,我都想听听你的意见。”


    “关于Google提议收购YouTube这件事本身。”


    陆阳略作沉吟,清晰地说道,“我的立场是尊重你以及创始团队的整体判断和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