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我的标准,就是国家标准!
作品:《我,无双国士,助祁同伟胜天半子》 魏建民的质问掷地有声。
在烟雾缭绕的会议室内激起回响。
口号谁都会喊。
理想谁都有。
但现实呢?
执行的难度,资源的消耗,政治的风险。
这些,才是真正要命的东西。
魏建民的目光锁定祁同伟。
“怎么不说话了?祁同伟同志?”
“你的方案,难道就只停留在口头上吗?”
祁同伟只是平静地注视着魏建民。
眼神里没有一丝波澜。
他忽然觉得有些好笑。
初来乍到,与这位魏委员素未谋面。
对方却像是被点燃的炮仗,句句针对。
派系之争?
还是权力排挤?
祁同伟心中有所猜想。
这大概是京城官场送给他这个新来者的下马威。
他正思索如何回应。
口袋里的手机,却传来一阵震动。
祁同伟拿出手机。
屏幕亮起。
一条短信。
来自一个他最熟悉,也最能让他心安的号码。
【数据已发送至你的邮箱,密码是你的生日。——光】
仅仅一句话。
祁同伟安心下来。
他收起手机,重新抬起头。
迎向魏建民那充满压迫感的目光。
“魏建民同志。”
“你的问题,很好。”
“但这些问题,都基于一个早已过时的认知框架。”
魏建民的眉头瞬间拧紧。
“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祁同伟的身体微微前倾,“您还在用算盘,去计算超级计算机才能解决的问题。”
“你!”
一个坐在魏建民身边的干部猛地拍案而起。
“祁同伟!注意你的言辞!你这是在质疑魏委员的专业能力!”
祁同伟甚至没分给他一个眼神。
他的目标,唯有魏建民一人。
“我没有质疑谁的能力,我只是在陈述事实。”
“时代变了。”
“解决问题的方式,也该变了。”
他不再有多余的言语。
直接拿过一台内部加密平板。
动作流畅地开机,解锁,登录邮箱。
在众人不解的注视下。
他点开一封刚刚收到的邮件。
邮件里有一个附件。
下载,打开。
他将平板连接上会议室的中央投影系统。
下一秒。
原本显示着地图和数据的屏幕。
被一行标题文字所占据。
《基于微表情分析与基因序列潜在风险评估的快速甄别系统说明书》。
一串又长又拗口的专业名词。
让会议室里的大部分人当场愣住。
这是什么东西?
魏建民也怔住了。
他看着那个标题,一种强烈的荒谬感冲上头顶。
祁同伟没有理会满室的错愕。
他站起身,走到屏幕前。
“回答魏委员的第一个问题,政治审查怎么审?谁去审?”
他伸手,指向屏幕。
“用它审。”
他划动屏幕,文件内容开始滚动。
一张张精密的数据图表。
一段段冰冷的技术说明被清晰地呈现出来。
“这是‘天网’系统在全球灾难爆发后,通过对海量人员信息的抓取与分析,建立的初步模型。”
“系统可通过高分辨率摄像头,在审讯或问询中,实时捕捉目标人物超过三百处面部肌肉的微小变化。”
“说谎、紧张、恐惧、隐藏敌意……任何试图伪装的情绪,在每秒上千次的帧率分析下,都无所遁形。”
“系统会根据目标的微表情变化,结合其语言逻辑、心率波动,给出一个实时的‘可信度’与‘潜在威胁’评分。”
“我们不需要经验丰富的审讯专家,只需要一个普通的工作人员,对着稿子念问题,系统会自动完成甄别。”
“准确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点七。”
会议室内,一片安静。
用机器,去审查人心?
这……这怎么可能?
魏建民嘴唇翕动。
祁同伟继续说道。
“第二个问题,技术甄别。用什么技术?成本呢?”
他再次划动屏幕。
“用这个。”
屏幕上出现了一款手持式设备的3D建模图。
“便携式基因序列分析仪。”
“我们只需要获取难民的一份唾液或一滴血样,十分钟内,就能完成初步的基因序列比对。”
“系统数据库里,整合了全球已知的各类极端组织成员、国际通缉犯、以及具备特殊遗传病史的个体基因信息。”
“同时,也录入了全球顶尖理工科大学、科研机构、高新企业的公开人才库信息,通过特定基因片段,可以反向评估出其在数理、工程、生物等领域的天赋潜力。”
“换句话说,这台设备,既能筛出混进来的‘狼’,也能找出我们需要的‘羊’。”
“至于成本,”祁同伟顿了顿,“核聚变能源时代,电,就是我们最大的成本优势。而制造这些芯片和设备的材料,我们龙国,不缺。”
“啪!”
一声巨响。
坐在主位左侧。
一名身穿军装的老者。
猛地一拍桌子。
“好!好东西!这他娘的才叫新时代的手段!”
他是军方的最高代表之一
赵立强将军,一个纯粹的实干派。
他早就对这种无休止的会议扯皮感到极度厌烦。
祁同伟的方案,让他看到了另一种可能。
一种高效、精准,甚至带着一丝冷酷的。
未来战争的雏形。
魏建民的脸色,已经难看到了极点。
祁同伟却毫无所觉。
继续他的“产品讲解”。
“第三个问题,价值评估。”
“魏委员觉得这是个笑话,认为我们不能把人当成工具。”
“这个观点,我部分同意。”
“但在国家利益面前,在文明存续的危机面前,任何不谈功利的人道,都是伪善。”
“系统会根据政治审查和技术甄别给出的数据,自动生成一份评估报告。”
“报告不评估一个人的生命价值,只评估他在当前局势下,对龙国的‘利用价值’和‘风险等级’。”
“一个掌握着光刻机维修技术的工程师,他的利用价值,就是S级。”
“一个身强力壮,愿意接受培训成为建筑工人的农民,他的利用价值,就是B级。”
“一个在来源国就有暴力犯罪前科,且在审查中表现出极端倾向的人,他的风险等级,就是S级。”
“清晰、量化、不夹杂任何个人感情。这,就是我们的标准。”
“最后,分区隔离。”
祁同伟将整个方案的最后一页,展示在所有人面前。
那是一张巨大的,被色彩分割的规划图。
“根据评估报告,系统会自动将难民分为四类。”
“S级人才,高价值、低风险。直接送入‘梧桐计划’人才区,提供最优越的科研、生活环境,专人保护。”
“普通劳动力,中价值、低风险。送入‘基石计划’安置区,进行技能培训后,补充到国家最需要的基础建设岗位。”
“无价值、低风险的老弱妇孺。送入‘人道主义’庇护区,保障基本生存,但不占用额外资源。”
“以及……”
祁同伟的手指,重重点在了地图上一片被血色标记出的隔离区域。
“所有高风险目标,无论价值高低,全部送入‘净化计划’隔离区。进行最高等级的监管和再审查。”
“这就是我的分区隔离。”
“不是一锅粥,而是四道菜。每一道菜,都有它该去的地方。”
说完。
祁同伟关闭了投影。
环形会议室内。
魏建民靠在椅背上。
双手抱胸的姿势不知何时已经松开。
他用来质问祁同伟的每一个问题。
都被对方用一套他认知之外的。
却又逻辑严密、数据详实的方案正面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