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 章一个大家族
作品:《七十年代,带着空间去下乡》 叶子衿猜测,大姨在这个村里亲戚应该不少,不然不会这样风风火火去一趟来一趟的。
想想渔船周大叔家的警惕,简直是天壤之别。
叶子衿站在树下,看着树上摘芒果的人。
大姨儿子像只灵活的猴子,在芒果树的枝桠间穿梭。
他熟练地将一个个饱满的芒果摘下,轻轻放入篮子里。
叶子衿也没闲着,等他把芒果送下来,她就把篮子里的芒果小心翼翼地装进麻袋。
芒果不能磕碰,不然很快就坏了。
大姨很快就回来了,拿回来一杆秤。
放下称就过来帮忙,一边装着芒果,一边跟叶子衿唠起家。
“闺女啊,你咋突然想起用粮食换芒果啦?现在这年月,粮食可金贵着呢,城里人有时候买都买不到。”
叶子衿笑着回答:“大姨,我就爱吃芒果,想着多换点回去,蹭天气热,晒些芒果干慢慢吃。”
大姨听了,惊讶的说:“芒果还能做成干,我还是头一次听说。”
然后叶子衿就开始跟她说做法,大姨一听,默默将做法记在脑子里。
叹了口气:“要是早听说还能做干,每年就不会烂这么多了。”
叶子衿有些尴尬的说:“做法我给你说了,可你家今年没芒果了。”
大姨脸上笑开了花:“哈哈,我家这芒果树啊,每年都会接,明年在做也不晚。”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时间就在这忙碌而又和谐的氛围中慢慢流逝。
柱子专注地摘着芒果,豆大的汗珠从他额头滚落,却丝毫没有停下手中的动作。
一个多小时后,原本挂满芒果的树上一个芒果都见不到了,树下整整齐齐地摆放着七八个麻袋,里面装满了芒果。
叶子衿看着这堆芒果,有些尴尬地对大姨说。
“大姨,我把芒果都换走了,你家今年没芒果吃了。”
大姨却笑着摆摆手:“没事,闺女,我们年年都吃,也吃够了。”
“再说了,有了你这些粮食,可比吃芒果强多了。”
“大姨这儿子也到了说亲的年纪,有了这些粮食,也好给孩子攒点家底。”
交易顺利完成,叶子衿看着满满当当的马车,心中十分满足。
她突然又想起村里晾晒的干海货,便问大姨。
“大姨,你们村的干海货卖吗?我还想买一些。”
大姨一听,眼睛一亮。
“卖呀,闺女!咱村靠海,家家户户都有晒些干海货,像鱼干、虾干啥的都有。”
“你要是想要,大姨给你找几家问问。”
叶子衿高兴地说:“那就麻烦大姨啦!我想换些海鱼干,虾干。您看看还能换些什么?”
大姨思索了一会儿:“要我说啊,你还可以换点鳗鱼干,这东西好吃又有营养,炖着吃、煎着吃都很香。”
“虾米,包饺子、熬粥的时候放上点,可提鲜了。”
“还有鱿鱼干,用来炒菜,烤着吃,味道也不错。”
叶子衿连连点头:“大姨,您说得太对了,就照您说的换。”
“您看用粮食换的话,大概怎么个换法?”
大姨说:“这个嘛,我也不太清楚现在的行情。”
“不过闺女你放心,大姨肯定给你问个实在价。”
说完,大姨转身对还在收拾工具的儿子喊。
“柱子,你去把你大伯母,二伯母,大奶奶,小婶婶,还有你二姨,她们通通都喊到家里来。”
柱子答应一声,然后就出门了。
叶子衿心想,还真是一个大家族,看来她是来对地方了。
没过多久,柱子就领着一群人浩浩荡荡地进了院子。
大姨笑着给叶子衿介绍:“闺女,这都是实在亲戚,你要什么跟她们说。”
叶子衿点点头,笑盈盈的对她们点点头。
众人也都热情回应,看到漂亮小姑娘,大家都很喜欢,纷纷打量着这个要换干海货的姑娘。
大姨拍了拍手,招呼大家到屋里说,于是大家都跟着她进屋。
等到所有人都坐下后,大姨才开口。
“大家都知道了吧,这闺女想用粮食换咱的干海货,你们说说自家的海货咋个换法。”
大伯母率先开口:“俺家的虾干,那都是挑的最大个的虾晒的,三斤粮食换一斤咋样?”
叶子衿心里琢磨着,这价格确实便宜。
但还没等她开口,二伯母接过话头。
“大嫂,你这价可不实在,人家闺女诚心跟咱们换,我家两斤半粮食就换一斤虾干。”
大伯母一听,脸上有些挂不住。
“他二婶,你咋能这么说,俺家虾干质量好着呢,你家的本来就比我家的个头小,这能比吗?”
二伯母也不示弱:“质量都差不多,咱可不能坑了这闺女。”
叶子衿那个着急呀!这些大姨婶子真的是太实在了,争着抢着都要给自己便宜。
还没等她开口,大姨就看不下去了,赶紧打圆场。
“都别争了,要不就两斤半粮食换一斤虾干,大家都没意见吧。”
她都开口了,众人纷纷点头。
接着,大奶奶慢悠悠地说。
“我家除了有虾干,还有鱿鱼干,三斤粮食换一斤鱿鱼干,闺女你看行不?”
“我家鱿鱼干特别肥,晒得也干,吃起来可劲道了。”
大奶奶还带来了一条鱿鱼,叶子衿接到手里看了看。
确实很不错,便点头应下。
“行,大奶奶,我要十斤鱿鱼干,虾干也都可以拿过来。”
小婶婶也不甘落后:“我家的鳗鱼干,至少有一米长,两斤粮食换一条,都是新鲜鳗鱼晒的,可香了。”
叶子衿想着大姨之前说的鳗鱼干吃法,觉得换一些也挺好,便说道。
“婶子,给我来十五斤鳗鱼干。”
这时,二姨从篮子里拿出一包虾米。
“闺女,你尝尝我家这虾米,可鲜了。”
“我也是两斤粮食就换一斤虾米,咋样?”
叶子衿尝了尝,确实鲜美,便决定换二十斤。
她感觉慢慢问,太麻烦。
干脆说,“你们家有的,只要品质好,都送这里来,有多少我要多少。
众人一听,高兴的不行,然后你一言,我一语,都回家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