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神秘女子
作品:《被夺亲跳崖后,嫡兄们悔疯了》 然而,就在他们行至半山腰的一处密林时,谢怀瑾忽然抬手,做了一个停止的手势。
所有人都瞬间停下脚步,屏住了呼吸。
寂静中,一阵细碎的打斗声和女子的呼救声,隐隐约约地从前方传来。
“救命……救命啊!”
声音凄厉,充满了恐惧。
谢怀瑾与长风对视一眼,两人眼中都闪过一丝警惕。
他们悄悄地拨开前方的灌木,只见不远处的空地上,几个身形高大、穿着北狄服饰的士兵,正狞笑着追杀一个衣衫褴褛的汉人女子。
那女子身上带着伤,跑得跌跌撞撞,眼看就要被追上。
“是北狄人!”长月压低声音,咬牙切齿道。
他们的弯刀,服饰,都与那夜伏击他们的山匪,一模一样!
谢怀瑾的眼中,瞬间迸射出凛冽的杀意。
他没有丝毫犹豫,一个冰冷的手势。
“速战速决。”
命令下达的瞬间,十几名精锐亲兵,悄无声息地从林中扑了出去!
那些北狄士兵还在戏耍着自己的猎物,根本没料到身后会突然出现死神。
“噗!”
“呃……”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冰冷的刀锋便划破了他们的喉咙。
没有惨叫,没有挣扎。
几个呼吸之间,战斗便已结束。
那女子眼看就要被抓住,绝望地闭上了眼睛,却迟迟没有等来预想中的凌辱。
她惊魂未定地睁开眼,看到的,是几个北狄士兵倒在血泊中的尸体,和一群身着大梁军服的挺拔身影。
她愣住,随即,巨大的惊喜和后怕,让她双腿一软,直接跪倒在地,放声大哭起来。
“多谢……多谢恩公救命!多谢恩公!”
谢怀瑾走到她面前,声音清冷:“你是什么人?为何会在此处?”
女子闻声,缓缓抬起头来。
一张沾染了尘土和血污,却依旧难掩秀丽的脸庞。
楚楚可怜,我见犹怜。
此刻像受惊的小鹿依赖和感激地望着谢怀瑾。
“回……回大人,小女子名叫宋袅袅,是……是山下宋家村的村民。前些日子,山上的匪徒……下山屠村,我的家人……我的家人都死了……”
她泣不成声,瘦弱的肩膀剧烈地颤抖着。
“只有我……只有我侥幸逃了出来,躲在山里,没想到……没想到还是被他们发现了……若不是大人出手相救,小女子……小女子恐怕已经……”
说到这里,她再也说不下去,只是俯身,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将军救命之恩,小女子无以为报!愿为将军做牛做马,只求将军给小女子一个容身之处!”
她的声音柔弱,带着哭腔,足以让任何一个男人心生怜惜。
长风等人也不禁动了恻隐之心。
谢怀瑾的目光,却依旧冷厉。
他看着眼前这个自称宋袅袅的女人。
她虽然衣衫褴褛,身上带伤,但那双手,却细腻白皙,没有一点做农活的粗糙痕迹。
她虽然神情惊恐,但那双泪眼朦胧的眸子里,在看向自己的时候,却带着一丝若有似无的钩子。
最重要的是,在这戒备森严的云荒山,一个弱女子,是如何躲藏数日,还能恰好在他们经过时,被几个士兵追杀的?
这一切,都太过巧合。
然而,还不等他细想,那宋袅袅已经扑了过来,一把抱住了他的腿。
“大人!求您不要赶我走!我一个人……我活不下去的!求求您,带上我吧!我什么都能做!我不会拖累你们的!”
她哭得梨花带雨。
可谢怀瑾眉头微蹙,心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厌恶。
他,不喜欢任何人的触碰。
除了他的微微。
薇薇身上的药香,清冷而安神,是他从尸山血海中归来后,唯一的慰藉。
而眼前这个女人……
“放手。”
他没有推开她,只是从喉咙里挤出两个字,声音不大,却像是淬了冰。
宋袅袅被那股寒意冻得一哆嗦,下意识地松开了手,却依旧跪在地上,抬起那张梨花带雨的脸,怯生生地望着他。
“将军……我……”
“将军,她一个弱女子,在这深山里,若是我们走了,恐怕……”长风有些不忍,低声劝道。
这些常年刀口舔血的汉子,见惯了生死,却最看不得妇孺受苦。
谢怀瑾何尝不知。
但他心中的疑云,却越来越重。
这个女人出现的时机、地点,都太过巧合。
宋袅袅仿佛看穿了他的疑虑,连忙磕头,急切地说道:“将军!请不要赶我走!我对这云荒山的地形最熟悉了!我都知道!我……我可以为将军带路!我绝不会成为您的累赘!”
带路?
谢怀瑾犹豫了!
这正是他们眼下最需要的。
他们对云荒山一无所知,像一群没头的苍蝇,而敌人却早已在此布下了天罗地网。
可这,也让她的嫌疑更重了。
送上门的枕头,往往藏着剧毒的针。
“你如何证明你所言非虚?”谢怀瑾的声音依旧冰冷,不带一丝温度。
“我……”宋袅袅语塞,随即像是想到了什么,指着不远处的一片峭壁。
“将军请看,那峭壁之后,约莫半里路,有一处隐蔽的山洞,洞内有甘泉,是我们村人以前躲避匪患的地方!若非本地人,绝不可能知晓!”
谢怀瑾给了长月一个眼色。
长月会意,身形一晃,几个起落便消失在夜色中。
片刻之后,他返回,对着谢怀瑾点了点头:“将军,确有其事。”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谢怀瑾身上,等待着他的决断。
良久。
“起来吧。”谢怀瑾缓缓开口,“暂时跟着我们。但若让我发现你有任何异动……”
他没有说下去,但那眼神中的杀意,已经说明了一切。
宋袅袅如蒙大赦,连连磕头:“多谢将军!多谢将军!”
她从地上爬起来,小心翼翼地跟在队伍的最后面,低着头,掩去了眼底那一闪而过的、复杂难辨的光芒。
当谢怀瑾带着一身浓重的夜露与寒气,回到县衙时,天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
周县令早已焦急地等候在大堂,见他回来,立刻迎了上去。
“将军!情况如何?”
谢怀瑾脸色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