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云州剿匪
作品:《被夺亲跳崖后,嫡兄们悔疯了》 沈思薇拥着锦被坐起身,乌黑的长发如瀑般滑落。
她静静地望着空无一人的房间,脑海中却翻江倒海,全是他昨夜说的那些话。
字字句句,都像是淬了毒的钢针,扎得她心脏密密麻麻地疼。
一个堂堂皇后,大梁的国母,竟对臣子怀着那般龌龊不堪的心思!
甚至不惜用如此阴狠的手段,去算计一个年仅几岁的孩子!
沈思薇只觉得一股寒意从脚底直冲天灵盖,让她遍体生寒。
他不是生来强大,他只是别无选择。
在谢家满门忠烈战死沙场,只剩孤儿寡母之时。
在帝王猜忌、朝臣倾轧,内忧外患之际。
在皇后那双毒蛇般的眼睛暗中觊觎、虎视眈眈之下……
十岁的他,究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独自一人,用那尚显稚嫩的肩膀,扛起了整个摇摇欲坠的将军府?
她忽然明白了,他昨夜那句“你是我的解药”,究竟是何等沉重的分量。
他需要的,从来不是一个依附于他的菟丝花,而是一个能与他并肩而立,能看穿他所有伪装,能为他抵挡明枪暗箭的铠甲。
她正思忖着,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管家福伯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焦急:“少夫人,您起了吗?”
沈思薇心头一凛,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
“福伯,进来吧。”
福伯推门而入,脸色凝重!
“将军呢?”
沈思微皱眉问道:“什么事?这么着急?”
福伯叹息一声:“夫人,今儿一早,朝堂上出了大事!”
与此同时,太极殿内。
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金碧辉煌的殿宇,此刻却充斥着一股山雨欲来的压抑。
风尘仆仆的信使,正颤抖着跪在殿中央。
龙椅之上,大梁皇帝轩辕宏的脸色阴沉得可怕。
他手中紧紧攥着一份刚刚呈上的奏报,指节因为用力而捏得发白,手背上青筋暴起。
“好一个云州!好一群无法无天的匪徒!”
轩辕宏猛地将奏报狠狠摔在龙案之上,那沉闷的撞击声,像一记重锤,敲在每一个大臣的心上!
“砰!”
奏报被弹起,散落一地,上面触目惊心的字眼清晰可见。
“云州匪患……聚集成军……劫掠州府……烧杀抢掠百姓!”
这无异于公然叛乱!是在狠狠地打他这个皇帝的脸!
“众爱卿!”轩辕宏的目光如利剑般扫过阶下群臣,声音冰冷刺骨。
“云州匪患如此猖獗,形同谋逆!谁!愿为朕分忧,领兵前往,剿灭此獠?!”
帝王之怒,如雷霆万钧,压得整个大殿鸦雀无声。
阶下,平日里一个个引经据典、高谈阔论、指点江山的文臣们,此刻全都成了缩头乌龟,一个个低眉顺眼,恨不得把脑袋埋进朝服里,生怕被皇帝的目光扫到。
开玩笑!去云州剿匪?
谁不知道云州地势险要,山高林密,易守难攻?
那里的匪徒,名为匪,实则都是些亡命之徒,凶悍异常,战斗力堪比正规军!
这差事,就是一块烫手的山芋,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一个不慎,便是马革裹尸,万劫不复的下场!
文臣们不敢出声,武将们亦是面面相觑,眼神躲闪。
他们都清楚,若论领兵打仗,整个大梁,无人能出谢怀瑾其右。
可他们自问没有谢怀瑾那份以少胜多的通天本事。
况且,谢怀瑾如今正在风口浪尖上,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去触霉头。
尤其是那几个前些日子弹劾谢怀瑾拥兵自重、功高震主叫得最响的言官,此刻更是脸色煞白,两股战战,恨不得当场找个地缝钻进去。
真是莫大的讽刺!
偌大的一个朝堂,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应战!
轩辕宏看着底下这群噤若寒蝉的臣子,眼中的怒火更盛,渐渐化为一片冰冷的失望。
这就是他的肱股之臣?
一群只会在安逸时争权夺利,危难时却畏缩不前的废物!
就在这尴尬到极点之中,一个声音,清朗而坚定地响起。
“父皇!”
只见三皇子轩辕霈缓缓从队列中走出,撩起衣袍,对着龙椅恭恭敬敬地跪了下去。
“国难当头,匹夫有责。儿臣虽不才,愿为父皇分忧,领兵前往云州,荡平匪患!”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轩辕霈身上。
谁都知道,三皇子虽有野心,但在军功上却是一片空白。
他此刻站出来,是真有担当,还是别有图谋?
轩辕宏看着自己这个儿子,阴沉的脸色终于有了一丝缓和,眼中闪过一抹赞赏。
不管怎么说,在这满朝皆是软骨头的时候,他敢站出来,就是一份难得的勇气。
“好!”轩辕宏沉声道,“霈儿有此心,朕心甚慰!”
然而,轩辕霈接下来的话,却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他俯首,姿态放得极低:“父皇谬赞了。儿臣久居京城,于军旅之事终究是经验尚浅,恐难当此平乱大任。此去云州,若有不慎,不仅辜负父皇厚望,更会折损我大梁将士。”
殿内众人听得云里雾里,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只见轩辕霈话锋一转,目光灼灼地望向皇帝,声音铿锵有力地建议道:
“儿臣恳请父皇,能让镇北将军谢怀瑾,担任此行副将!”
他抬起头,眼神是那样的诚恳与坦荡:“镇北将军用兵如神,威震四海,天下皆知。有他在旁辅佐儿臣,儿臣便如有了定海神针!云州匪患,定能一举荡平!届时,我大梁天威,必将再次远扬!”
几秒钟后,那些朝臣们,尤其是谢怀瑾的政敌们,脸上纷纷露出了恍然大悟,继而幸灾乐祸的表情!
好一招以退为进,借刀杀人,一石二鸟之计!
这哪里是举荐,这分明是把谢怀瑾架在火上烤啊!
龙椅之上,轩辕宏先是一愣,随即,龙心大悦!
他正愁无人可用,三皇子此举,不仅解了燃眉之急,更是正中他的下怀!
谢怀瑾功劳太大了,大到已经让他这个皇帝都感到不安和忌惮。
让他去剿匪,轩辕宏怕他借机再立军功,威望更盛。不让他去,又无人能担此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