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爱凑热闹和上门闹事

作品:《听驴心声:汴京美食经营日常

    看明白了怎么回事,然后就看到了人群里的小八。


    他下了马车,走到小八边上。


    小八驴眼机警地看向他,似乎是见到是他,支棱的耳朵也不显得那么敌意了。


    “又看热闹呢?”


    魏钊看了一圈,没见到沈小娘子的身影。问,“你不回家吗?一起啊。”


    小八驴头往下点了点,十分通人性的往魏钊手上蹭了蹭,扬着下巴,朝着州桥街的方向。


    “沈小娘子在摆摊呢?”


    魏钊笑问,见小八又做出点头的动作,“走吧,送你过去。”


    小八眨眨驴眼,不确定,再看看。


    沈听禾看着一人一驴来了,起身打招呼,“魏大人近来很是辛苦啊。”


    魏钊笑着回道:“是啊,要科考了,忙的事多。”


    看了眼摊位,“准备收摊了?”


    “还剩几个。”


    “给我装起来吧,家中祖母爱吃。”魏钊淡定说道。


    若是魏老夫人在,定是要给他个眼神的。分明那日买回家的,他吃了一半还多。


    就连林叔都说,郎君一向不大喜欢甜腻的东西,却每每都吃沈记的点心吃得起兴。


    姚瑶把剩下的几个猪扒包给魏钊装了。


    沈听禾见魏大人还没走,投去疑惑的目光。


    魏钊淡淡笑了下,“我要等小八一起。”


    小八:啊啊啊,魏大人,我亲爱的魏大人,真的好暖啊!


    沈听禾给小八套车的手用劲儿有点重了。


    小八:?


    驴眼看过去,聪明的脑瓜一转,呦,小娘子吃醋了。


    “当然最喜欢小娘子了,魏大人嘛,只能排咱家人以外,算第二喜欢吧。”


    沈听禾忍不住笑,“算你懂事。”


    魏钊露出疑惑,谁懂事?不过很快,他的目光就在那张淡然含笑的脸上移不开了。


    怎么回事,今夜觉得眼前这张脸笑起来格外好看。


    似乎月亮也明亮的与以往不同。


    回家的路上,沈听禾就在听小八说看人打架的事,还说卖瓜果的也不容易,从城外挑进城里,但一晚上也卖不了多少。


    小八:“小娘子不是每天都做一些饮子吗?我看那踩烂在地上的梨子就挺好,汁水好多,要不是人多挤不进去,我都想去吃了。”


    沈听禾:——


    勤俭节约是美德。


    魏钊一路上发现,走在身边的沉默小娘子,偶尔会偷笑,或者是望天。


    眉心不由动了下。


    听说,女子在面对自己心上人的时候,会有一些反常的反应。


    心里忽地漏了一拍,沈小娘子该不会是对他——


    嘴角抿了下,把两人间有两步宽的距离又缩短了些。


    沈听禾没发现这点小动作,可一直无事可做的姚瑶发现了。


    她跟在他们身后,把人啊,驴啊的动作都看得一清二楚。


    开始的时候,她有种小娘子和驴用眼神交流的感觉。


    后来又见那位魏大人,不知道怎么的,忽然就靠小娘子近了一些。怀疑自己刚才是看错了,小娘子是在和魏大人眼神交流?


    姚瑶摇摇自己的脑袋,她应该是困了,得赶快回去睡觉。


    魏钊在后巷和沈听禾辞别,问,“明日在州桥街摆摊卖什么。”


    沈听禾:“红豆吐司和小餐包。”


    魏钊:“红豆吐司,明日留一个,我回来时去拿。”


    沈听禾:“魏大人明日直接来店里拿就行,不用跑一趟。”


    魏钊:怕我辛苦?


    他笑了下,“食肆若像今日一样关张,祖母就吃不到了。”


    说完,没等沈听禾再提出建议,就转身回家去了。


    沈听禾眉头拧了下,刚刚她怎么有种怪怪的感觉。


    小八:魏大人那是还想同我一起回家呢,小娘子,你干嘛老想让人家来食肆买啊。


    沈听禾:哦,原来是这样。


    翌日。


    开张的时候,王慧茹没有来。


    沈母在柜台的角落里发现了一封书信,说不在来上工了,怕牵连到食肆。


    沈听禾听着母亲叹气,又想到王慧茹的不易,心里不是滋味。


    当初她是因为王长临在救爹娘的事上有恩,才想要帮王慧茹的。正所谓送佛送到西,王慧茹的那个糟心前婆家,得想个法子解决了。


    因为前面缺人手,暂时让吕悦去传菜。


    厨房里四个人,能忙的开,就是累一些。


    原本想着,这两日就去找王长临,让他回家时劝劝姐姐,一味躲着也不是办法。


    不想刘家人上门了。


    如今刘家只有老太太和一个五岁大的儿子。三个女儿都嫁了从商的,有做花料的,还有做布匹的,倒腾皮货的。


    “王慧茹呢?”


    因不是闺阁里的女子,看着都不似那种娇滴滴,似是一言不合就会抬高声量的厉害角色。


    沈母皱眉看着一老一少和三个年轻妇人,“人已经走了。”


    如今正是饭口,食肆里的食客不少,原本就忙得昏头转向,这些人偏挑这个时候来是什么意思?


    但凡之前扫一眼,就知道王慧茹不在店里。


    刘老太太忽然嗷的一声哭起来,突兀的吓人一个激灵。


    食客们被吓了一跳,纷纷皱眉看去。


    沈母也烦不胜烦,“你哭什么?人不在我这,想找出去找去。”


    “我的命好苦啊!”刘老太太抱着五岁的儿子,开始边哭边念,“王慧茹克死了我儿子!断了我刘家的香火!还装病逃出来过好日子了!当初嫁进我家的时候,拿了我家的聘礼是千好万好!如今聘礼也花光了,人跑回了娘家,翻脸不认人了啊!”


    州桥街的食客,很少有接触到如此撒泼打滚的妇人的,这会儿有人看着心烦,也有人看着热闹。


    “掌柜娘子,这人怎么回事啊。”


    沈母解释起来也不客气,“来找她前儿媳。之前死了儿子,先是给儿媳招接脚夫,后来没招成,儿媳病重,需要花银子治病,就给休回了娘家。娘家给治好了病,就来我店里做工,被他们知道了,来店里闹来了。”


    刘家的大娘子听了,银盘脸上眉毛竖起,“你怎么说话呢?我家的事,你知道什么,就在这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