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馋鬼和寿司

作品:《听驴心声:汴京美食经营日常

    诗经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沈听禾深以为然,郎君如玉雕,她心不如磐石,手脚麻利的用油纸包了递过去。


    “郎君想买,自然是卖的。”


    俊俏郎君欣然拿出荷包,一个个铜板数来,二十五文,荷包再次瘪肚。


    很难不让人怀疑,荷包会自己生钱,只要郎君想花,就会现生。


    许是她眼神太直白,对方问:


    “怎么,小娘子的炸鸡不卖穷人?”


    沈听禾见俊俏郎君玩笑的看自己,赶紧摆手,“岂会,是郎君的荷包好看方才多看两眼。”怕他不信,也回了句玩笑,“且又穷又馋也不是罪过,得君喜爱,乃炸鸡之幸事。”


    俊俏郎君挑眉,“某与小娘子英雄所见略同。”


    铛啷啷,铜板落入钱匣子,佳人只余背影。


    与小八回家的路上,沈听禾又听了不少趣事。


    桥东头卖糖水的和卖糖人的打起来了,吓哭了来买零嘴的五岁孩童。


    孙羊正店酒楼,两个人聊自己家丢了东西,偷东西的贼在边上边听边乐,被寻来的衙役抓了。


    斗鸡摊子,两个下注斗鸡的人,自己打起来了。


    最后还听了件小八的心事,由于虹桥的驴多,好几个小美都想和它好,难以抉择。


    到家后,小八又溜了一圈墙根回来。


    爹的前女友和离带娃回娘家来了,和爹聊了两句,夜里被娘教训。


    大哥和大嫂说酒楼里有人要给她介绍屠夫,被大哥揍了。


    二哥和二嫂房中依旧没有动静,据小八猜测,两人到现在都没同房。


    一夜无梦。


    沈威醒来看到放在厨房桌案上的精致食盒,边上留字:大哥的爱心便当。


    想来是特意给他的意思,心里美滋滋,进城上工的脚步都轻快许多。


    帮厨王三,也就是要介绍屠夫那个,顶着一只淤青的眼,给主厨周大郎添油加醋,“家里不过是城郊开朝食铺的,也敢和您的手艺做比,小的给您争两句,他就敢动手,区区一跑腿的,脾气可大得很。”


    “你挨一拳头,不是因为给人家妹子介绍个光棍屠夫吗。”有人公道的给上一句。


    王三气急败坏瞪一眼,“那不也是沈威先说他妹子厨艺比周厨好?”


    公道人士心中腹诽,说的是你厨艺不比人家妹子。


    “给我一块尝尝,就一块——”


    “哎哎哎,别抢我嘴里的啊!”


    后厨一面连接后院,是临时休息或者过夜的地方,这会儿传出动静,像是在抢什么好吃的。


    好事者出去看,见是几个跑腿和跑堂的追着提食盒狂奔的沈威。


    王三一看是沈威带头闹事,回头就对周厨道:“此等不守章程的,就不该留在楼里。”


    周大郎皱眉去看,见果然闹得过了,出声制止,“在抢什么东西,如此没有规矩。”


    沈威停下脚步,朝着周厨作揖,“舍妹带的便当,这几个馋鬼尝起来没完了。”


    周大郎一听又是那妹妹,“便当为何物?”


    目光已然锁定,沈威心中就算万般不舍,也得舍出一个来。将食盒递上前,掀开盖子。


    周大郎确是好奇,打眼探去,蟹肉,鱼籽,生鱼片他都认识,可做成一个个小小的椭圆形置于食盒之中,却是他没见过的新花样。伸手拿出一个,发现是上下双层,下层用荷叶包裹米饭,蟹肉之类就是铺在上面,放到鼻尖闻,有股淡淡的鲜味,放入口中——


    饭团有醋香和淡淡的芝麻油味,米香酸甜,颗粒分明。蟹肉也似腌制过,入口鲜嫩。最奇妙的是,蟹肉和米香组合在一起的味道,新奇又美味。


    沈威看出周厨没吃够,忍痛再割爱一回,送上生鱼片口味的,“蘸料汁更好吃。”


    周大郎见料汁是芥粉和醋调和,也不意外,生鱼片都要蘸芥辣。可当他将蘸过料的饭团送入口中,味蕾像是开了一场盛宴,芥辣的冲味,醋的香,蜜的甜,生鱼片和醋香米饭碰撞,是种难言的美味享受。


    东西好不好吃,看吃的人就知道了。


    王三鬼鬼祟祟伸手,被沈威拍掉,哼了一声,抱着食盒走了。他走得昂首阔步,小妹这次可给他长了一回脸面。


    周大郎开始好奇沈小娘子师从何处了。


    次日,沈威再带炸鸡到白矾楼,算是彻底风光一回。原来近几日风靡,令人交口称赞的新派食物炸鸡,竟是他妹子沈小娘子所研发,还没试过的已经跃跃欲试。


    王三在沈威面前,算是蹦跶不起来了。


    沈听禾炸鸡生意爆火,趁势推出鸡肉卷。


    用蒸出的春饼包裹表壳酥脆的炸鸡柳,可按照喜欢的口味添加葱丝,香菜之类调味,秘制的酱料是必须添加的,类似于甜面酱口味。


    鸡肉卷一出,大受好评。


    沈听禾将其列入朝食行列,若晚间吃不下饼的,可以早间到铺子去吃。


    因她全力宣传,朝食铺子外多加四张桌都不够用,常有人等位。还多了些以往不会来的贵人,似家住城外的小京官,巡捕,胥吏之流。


    半个月后,沈家人齐聚,不敢相信地看着面一大箱子铜板。


    “算过了,得有一百多两。”


    其中朝食铺子五十两,虹桥夜市五十两,要赶上以往半年的营收。沈父想,若是生意一直这么好,说不定真能实现闺女说的,要在城里开酒楼呢。


    沈听禾早打听过了,城中黄金地段的铺子,像是御街,州桥夜市这类商业繁华地段,月租最高三十两银子,便宜要十五两。


    以现在的收入,已经可以把铺子开到城里去了,到时候的收入只会更多。


    她把想法一说,沈家人都愣住了。


    沈母道:“若是进城做朝食,也不能住在城外,这样太耽误工夫,需要在城中也找一处住宅,最好是能店铺就带屋舍的。”


    沈父:“现在算知道了,闺女要给开酒楼不是随便说说的。”


    沈威沈肆:很好,不用每天城里城外跑了。


    宋喜儿和王巧珍对视一眼,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兴奋之色。


    这一夜,沈家人对未来期盼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