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众人荐才

作品:《大宋执印人

    “姑父,你那边情况如何?”


    赵煦没揪着事情不放,抬眼望向狄咏,低声询问,神色和语气比之前亲和了许多。


    “官家放心,臣已差人去了剑州,为焦宁弥补身份,焦宁的新身份是我母家之人,改名张宁。”狄咏面色一正,低声回应,“另外,弓直的杨公正大人很是和气,与臣相谈甚欢,愿意让文广公四郎入弓直,为官家近卫。”


    “姑父告知杨家大郎,杨家四郎可为朕之陪读,伴武,明日你等过来时,可一起过来。”


    赵煦面色一喜,杨家虽然没落,但天波府的威势还在,杨家子弟也为军中翘楚,在军中威望甚好,若是收拢杨家为己用,有狄咏和杨家人的威望,他想要收服一些禁军将领,会简单得多。


    “是,臣定当转告。”狄咏点点应下。


    赵煦沉吟片刻,而后说道,“姑父,殿前司都指挥使燕达是太皇太后的人。”


    “经过昨日晚宴之后,朕与太皇太后更加亲近。”


    “而你与朕亲近,是朕的授武师傅,在所有人眼中,你都是朕的人。”


    “你不妨与燕达走动,走动,与之交好,弓直虞侯已经空缺数月,你若是提及杨家大郎,他应该不会拒绝。”


    “不过,弓直指挥使也不能找外人,你在军中,寻一心腹能干之人,担任弓直指挥使。”


    “另外,你记得收拢马军副指挥使李达和骨朵子直李明远的犯罪证据。”


    “找到证据后,就暗中等待,一旦燕达开始动手,就用证据换取马军副指挥使和御龙四直的绝对掌控权。”


    “是,官家。”狄咏行礼,郑重答应下来。


    “你等三人,也尽快熟悉军中弓直之事,尽快掌控弓直。”紧随着,赵煦看向周侗三人,继续嘱咐道,“朕会让姑父想办法,让你等立下些功勋,免得提拔时受人诟病,士兵不服。”


    “是,官家。”


    周侗三人拱手行礼,心情十分激动。


    毕竟,他们若是成了一直指挥使或者虞侯,那可若是入了品,就是真正的朝廷命官,日后若是再提拔,在朝堂上穿朱披紫,也未尝没有可能。


    安排了官面上的交待,赵煦就转移了话题,向周侗问道,“周侗,朕想学剑,听姑父说过,你会十八般兵器,不知剑术如何?”


    周侗拱手行礼,严肃道,“不敢欺瞒官家,臣虽通晓十八般兵器,但最擅长的还是长兵,马战之术。”


    “剑术其实一般,不会名门剑术,只会基础剑术。”


    “官家若是想要学习剑术,还需要另寻良师。”


    “那你可认识通晓剑术之人?”赵煦问道。


    周侗沉思片刻,轻声开口,“回官家,臣几日前,在京中偶遇一道人,道人为人掐算,却是随身带着一把长剑,臣唯恐道人是什么贼人,在道人收摊时,追着道人到了城外,想要一探究竟。”


    “不曾想,这道人实力不俗,早早的发现了臣在追逐,故意将臣引到一间破庙。”


    “臣与之大战后,不分胜负,臣表露身份后,道人才表露身份,自称荆南李助。”


    “那时臣才知晓,那道士是江陵的金剑先生。”


    “官家若是想学剑,不妨招募这李助。”


    “臣与李助不打不相识,知其李助虽是出家之人,但自身学识不凡,有报国之心。”


    “现在正与臣同住,官家若是相召,臣愿效劳。”


    “官家,这金剑李助臣也听过,若是能效忠官家,或可成为臂助。”狄咏紧跟着附和。


    他虽然没与李助交过手,但也听过李助的名头。


    最重要的是,他清楚周侗的为人和实力,既然周侗都如此推崇,能与周侗不分胜负,那这李助定然不凡。


    王升和刘法没说话,因为他们不认识李助。


    “金剑先生李助。”


    赵煦挑眉,李助在水浒中的名头可不低,一手金剑,就是卢俊义也要暂避锋芒。


    而且,李助此人不仅武力不凡,头脑也清晰,腹有文墨,擅权谋,懂军事,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最重要的是,李助人脉了得,认识了不少悍勇强将。


    在水浒中,王庆能成为四大寇之一,有一大半的功劳在李助身上,这等人才,他若是不收入麾下,那会遭受天谴的。


    “既然你等力荐,那朕也想看看这李助是何等奇才。”赵煦轻笑着点点头,嘱咐道,“不过,外臣不可随意进宫,所以姑父,你今日回去后,需将李助收入御龙弓直,做好契书,着甲衣入宫。”


    “是,臣出宫就为李助纳名。”狄咏拱手行礼。


    “对了,你四位可曾听过闻焕章此人。”听闻了李助,赵煦心血来潮,开口询问。


    闻焕章也是水浒中的顶级人才,与后面的太尉宿元景是同学。


    今日,他登位后,就看过官员名录,凭着超强的记忆力,将中枢的官员名字记下,其中就有宿元景的名字。


    只不过,宿元景现在只是户部员外郎,官职正七品。


    刚才,若不是周侗提及李助,他也不会想起这里是水浒融合的世界,想到宿元景,从而想到闻焕章。


    “臣认识。”


    “安仁村闻教授?”


    狄咏和王升先后开口。


    “既然认识,那就说说吧!”赵煦心下一喜,好奇的问道。


    “臣只是听闻,与闻教授见过几面,不甚熟悉,还请狄大人说吧!”王升瞧着狄咏也认识,便没有继续争论,毕竟之前逾矩,可是引起了赵煦的不满。


    “既然如此,那臣就说说,若是有不足之处,还请王老哥补充。”狄咏客气道。


    嗯——


    王升抱拳,他清楚这是狄咏在给他留面,待会他只需要补充几句,就可以得到赵煦的好印象。


    狄咏微笑道,“官家,两年前,臣与公主外出,路过安仁村时,认识的闻焕章。”


    “闻焕章谈吐不凡,又擅于兵法,因此臣与闻焕章成了好友。”


    “不过,闻焕章虽长于兵法,腹有文墨。”


    “但性洁高雅,不知变通,几次秋闱都落榜。”


    说到这里,狄咏面带苦笑,“臣也曾劝过他,但他总言,不可屈身侍权贵,依旧我行我素。”


    “现在正在安仁村教书,读书,以备来年春闱。”


    “官家,臣知道的也差不多,这闻先生是头倔驴,不知变通,唯一要补充的就是这闻先生,懂一些武艺,与枢密院宿元景是同窗好友。”王升补充道。


    听完两人的介绍后,赵煦沉思片刻后嘱咐道,“既然如此,王升你去试探,试探,看看闻焕章愿不愿意走走捷径。”


    “但你切记,不可暴露朕之身份,但你现在的职位可提及,他若是真有才学,应当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是,官家。”王升行礼应承下来。


    “好了,今日就到此,朕该去向太皇太后请安,你等出宫,去办朕嘱托之事吧!”交待完成,赵煦瞧着天色已经完全明朗,便嘱咐一句,离开了练武场。


    狄咏四人也不敢耽搁,纷纷离开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