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除名
作品:《我在四合院低调生活》 规模大约是杨建国这里的三倍。
杨建国此处投资了二十余万,而娄晓娥声称投资数百万。
这似乎不太对劲,规模上并未大太多。
杨建国思忖片刻,得出的唯一结论是娄晓娥买下了对面大楼。
而杨建国只是租下,且只付了三年房租,因此投资成本低得多。
她那号称的三百万投资,估计有二百八十万都花在买楼和装修上了。
娄晓娥的饭店就开在杨建国对面,杨建国无语,这是要正面交锋啊。
“师傅,人都到齐了,咱们何时开业?”
马华、小胖等人都来了。
小胖前几天被于莉夫妇解雇了,只因他只会炒菜,对配料一无所知,终于露馅。
为此,小胖来找杨建国,杨建国也只能稍作安慰。
到店后,杨建国会提供配料让他使用,慢慢弥补这一缺陷。
这傻子,杨建国真不知如何形容。
跟了十几年的徒弟,连配料都不懂,真是太坑了。
“九二零,咱们明天开业,今天大家先来熟悉一下后厨,我跟你们说说。”
杨建国带着人来到后厨,开始交代事宜。
前厅方面,刘岚在给服务员培训。
刘岚在食堂主要负责小包间领导的招待,这方面经验丰富。
“老板,我们刚才看到对面饭店贴公告了,他们也明天开业。”
娄晓娥显然早有准备,去四合院时,那饭店已快装修完毕。
不然,不可能与杨建国这里同日开业。
杨建国租的房子,以前是一家国营饭店,因冲击而倒闭。
国营饭店竟需赫然张贴“禁止无故殴打客人”之告示,其状可见一斑。
个体户餐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营饭店若不倒闭,实属奇迹,往往数月难见客踪。
昔日国营饭店员工风光不再,如今纷纷失业,更成了各家餐馆避之不及的招聘黑名单,毕竟,谁敢用那曾对客人动手之人?
“怎会如此凑巧?”杨建国心中嘀咕,昨日才发布的公告,对方今日便紧随其后,仿佛是刻意挑衅,令他哭笑不得。
手下员工机敏,透露对面餐馆因见己方开业而焦急提速的。
餐饮业竞争激烈,两家餐馆门对门,自是直接的竞争对手。
时下出行不便,客源多依赖周边居民,因此,培养熟客成为关键。
谁先站稳脚跟,谁便能占据优势。
“无妨,别看他们店面宏大,未必是我们对手。”杨建国胸有成竹。
他与傻柱同住一院,对周边动态了如指掌,尤其是后厨之事。
傻柱不仅拉拢了轧钢厂其他食堂的主厨,还高薪聘请了一位纺织厂小灶厨师。
纺织厂虽有名,但其小灶默默无闻,反观轧钢厂小灶,因接待广泛、助力生意而声名远扬。
那纺织厂的厨子,能有何等能耐?
杨建国对此毫无惧色。
估计仅傻柱堪为对手,其余皆不足虑。
然而傻柱的厨艺,马华都能轻易超越。
“没错,就傻柱那点手艺,没什么大不了的。”
后厨几位主厨,对傻柱的厨艺皆不以为然。
他们均师从杨建国,自觉早已能与傻柱一较高下。
若非傻柱在轧钢厂后厨资历深厚,历任班长乃至主任,他们早已挑战于他。
“是不是如此,比试便知。”
“马华,后厨就交给你了,带大家熟悉设备。”
“薪资已议定。”
“为提升积极性,我再添一项福利:设立奖金制度,饭店每月盈利的百分之三作为后厨奖金。”
“望大家努力,日后你们也是饭店的主人。”
仅凭固定薪资难以激励厨师,奖金制度且与盈利挂钩势在必行。
这百分之三,生意兴隆时,数目颇为可观。
“杨师傅……”
不知谁喊了一声,杨建国颇为无奈。
“老板……”
“哦哦哦……”
众人随之起哄,奖金数额虽未知,但有奖励自然欢喜。
“傻柱,你没问题吧?杨建国的饭店就在对面,日后必有一战。”
对面娄晓娥办公室,她面色不佳。
店铺未开,对手已现,还险些被抢先,娄晓娥颇为头疼。
“娄总放心,咱这饭店的档次,岂是他们能比?”
傻柱信心满满。
厨艺上或许稍逊,但饭店规模、装修档次皆远超对方。
对面岂能相比?
厨艺相当,顾客自会选择这边。
后厨之人,他会亲自,相信很快就能成为得力主厨。
毕竟,他在厨房摸爬滚打多年,经验自是丰富。
“我所指的是烹饪技艺,你的手艺定能远超杨建国,对吗?”
娄晓娥眉头紧锁,她所求的答案绝非餐馆的级别或装潢。
这些虽关键,但厨师才是餐馆的灵魂。
若饭菜无味,不及隔壁,那便尴尬了。
“烹饪技艺上,您大可放心。”
“杨建国不可能亲自掌勺于厨房,您或许不知,他还经营着一家制衣工厂。”
“听说那工厂近日正迁址,规模已达数千人之众。”
“那工厂足以让杨建国分身乏术,投资甚巨,他必得亲自督战。”
与杨建国比拼厨艺,那还是作罢。
傻柱自知技不如人,这些年虽竭力追赶,却始终望尘莫及。
杨建国学识渊博,远非他能及。
于是,他只能转移话题,厨艺之事就此打住。
“杨建国竟有制衣厂,规模达数千人?”
娄晓娥一脸愕然,望着傻柱。
此事她全然不知。
回国后,娄晓娥也曾有意投身实业,考察市场后,认为制衣业正当其时。
但一打听国外制衣设备的价格,她便打消了念头。
那投资太过庞大,非她能承担。
此刻,傻柱告知她杨建国拥有数千人的制衣厂,她简直难以置信。
“是啊,起初仅百余人,后不断招收学徒,据说新增了好几百。”
“前两日迁新厂,各街道都配合招工。”
“这已非秘密,几个街道都有指标,共招收了三千多人。”
傻柱并未隐瞒,娄晓娥提及此事,便不会再追问厨艺。
一提厨艺,傻柱便心生怯意。
多年来,他靠厨艺为生,这是他最自豪的本领。
他未曾料到,有一日会因谈论厨艺而心虚,这种感觉五味杂陈。
“三千多人,那得投资多少?难道杨建国购置了三千台缝纫机?”
娄晓娥觉得自己仿佛在听天方夜谭。
就凭杨建国,能开得起数千人规模的制衣厂?这岂是儿戏。
莫非是那种设备落后的破旧小厂?
这或许是唯一的答案。
杨建国,恐怕连购置那些尖端制衣设备的途径都没有。
“不对,我听埲梗媳妇说,那厂子的设备相当先进,种类繁多,什么平缝机、锁边机之类的,非常复杂,就连衣服口袋、纽扣的制作都有专用机械。”
埲梗媳妇在制衣厂工作,所以傻柱的消息颇为灵通。
由于与杨建国较劲,傻柱特意打听了这方面的情况。
然而,傻柱听后并无太大反应,因为他根本不了解这些机器的价值。
但娄晓娥不同。
“不可能,杨建国根本弄不到这些机器。”娄晓娥反应强烈。
她曾有意涉足制衣业,因此特意了解过这行。
这些设备的价格,娄晓娥再清楚不过。
杨建国那三千多人的厂子,至少需要两千五百台各类机器吧。
那得多少投资?
国内根本没有这些设备,得用外汇购买。
起码得上亿的资金才够,杨建国有这笔钱?
“真的,我说得千真万确,骗你干嘛?”傻柱一脸漠然。
杨建国的厂子再大也就那样,娄晓娥你震惊什么?
你可是投资几百万开饭店的人,杨建国能跟你相提并论?
在傻柱眼里,娄晓娥投资几百万开饭店,比杨建国开制衣厂还要厉害。
他觉得杨建国的厂子,顶多也就投资了几十万。
杨建国开厂这段时间,傻柱也没少使坏。
在附近几条街上散布杨建国厂子的坏话,破坏招工。
这就是傻子的报复手段。
这招还真有点效果。
在他的坏话影响下,不少原本打算去杨建国制衣厂的人,都改变了主意。
想到这些,傻柱就得意扬扬。
杨建国,敢跟我抢后厨,看我怎么捣乱。
“傻柱,你带我去杨建国的制衣厂瞧瞧。”娄晓娥按捺不住了。
如果杨建国真有这实力,有这渠道,她想跟他合作。
毕竟,做实业可比开饭店来得香。
娄家近年小岛发展不顺,该地混乱频仍。
昔时娄家迁徙,携带众多财物,几尽投于商贸,然谋利维艰。
若非娄晓娥联姻小岛本地望族,娄家几陷困境。
即便借婚姻之便,娄家资产亦不过六七千万,且非净流动资本,饭店投资已属不易。
所幸娄家现业变现较易,若京城有佳机,变现转投未尝不可。
娄晓娥觉时机已至,归乡发展颇为合宜,对此投资之变,她持开放态度。
“有何可观?我遣人引你,我得去后厨看看。”傻柱拒访杨建国之厂,二人素有嫌隙,恐入门受阻,颜面扫地。
“也好,你领人熟后厨,另遣人领我一观。”娄晓娥暗忖,若家资投于杨建国,其是否会应允合作。
……
“天爱姐,今日诸多新人离职,更有数十应到未到。”
“我探得风声,有人散布本厂恶言。”
“言本厂欠薪、无故扣款,更有暴力事件,致人伤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