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搭伴
作品:《我在四合院低调生活》 傻柱无言以对,刘岚说的是实情。
“杨师傅,你觉得易中海是不是那人?”
刘岚不再理睬傻柱,知道他跟易中海关系好,定会为他开脱。
“这个嘛,说不清楚,反正我以后离他远远的,免得被牵连。”
杨建国摇头,他相信很多人都有此想法。
以后,绝不会有人再亲近易中海。
万一被牵连怎么办?
若真证实他是那人,与他亲近的,关系好的,都得遭殃。
“杨师傅说得对,谁再跟易中海亲近,就是给自己找麻烦,说不定还会掉脑袋。”
“傻子才会再跟他有关系。”
刘岚对杨建国的话深表赞同。
现在跟易中海亲近,就是傻。
傻柱在一旁,脸色铁青。
他确信两人正在议论他,与易中海的联系他无法斩断。
巨额债务压身,房子都已抵押,养老保证书也已签署,如何分割?一旦易中海收回房子,他或将流落街头,更别提那沉重的债务。
至于后来那一千块,与房子抵押无关,即便房子奉上,债务依旧。
念及此,傻柱心生撞墙之念,悔恨自己何以至此。
“中海,你回来了。”
下班归家,杨建国见一大妈紧紧抱住易中海,这几日她焦虑至极,终于盼回了他。
“别哭了,我这不是回来了嘛。”
“回家说,回家说。”
易中海皱眉,感到四周邻里都在看他的笑话。
这次,他栽得彻底,且莫名其妙。
那勋章,他未曾多想,随手丢弃,不料这小小物件,险些令他陷入万劫不复。
关键是,何人何时将此物放入他衣兜,他全然不知。
“回家,咱们回家。”
对一大妈而言,易中海的级别已不再重要,只要他归来,她便心安。
家中无易中海,她如失主心骨,这几日度日如年。
“我给你做了面条,快趁热吃。”
一大妈知易中海今日归,早已备好晚餐。
“唉,日后怕是要受苦了,我只能拿一级工的工资了。”
易中海长叹,一生奋斗,却似一夜回到起点,险成学徒。
做着八级工的活儿,却只拿一级工资,无处诉冤。
所幸手艺在身,厂里才网开一面。
否则,有那嫌疑,他早被辞退。
“无妨,二十多块,咱俩也能过。”
一大妈毫不在意,挣多挣少,开销不变。
节省些,二十多块足够。
“哪里够啊。”
易中海轻声自语,他的开销绝非小数,否则多年积蓄不至区区五千余。
秦淮茹的援助,不可或缺。
“中海啊,你回来了。”聋老太恰逢其时地出现,她因易中海的缺席而日子不畅。
一大妈无心烹饪,餐食简陋,聋老太自然无美味可享。
至于傻柱,家中从无余粮,他自身在厂厨解决温饱,家中灶台几乎闲置。
尽管食堂不供早晚餐,但厨子觅食不难,规矩虽禁带饭,却难阻口腹之欲。
傻柱在小灶时,总能饱腹,餐食丰盛。
然而,这些聋老太无从体验,跟随傻柱至厂厨更是不可能,免遭非议已属万幸。
“老太太,我回来了。”易中海简短回应聋老太,心中却犯难,如何负担起更多。
月薪二十七块五,需顾及病中的一大妈,每月药费十块;秦淮茹的资助,五六块不可少;两人生活即便简朴,每人亦需五块,总计近二十五六,何来余钱赡养聋老太?
聋老太每月街道补助五块,本应有所贡献,加之定量粮食,仅需简单照料即可,且她食量不大,尚有结余。
然而,这些年补助从未见分文。
此刻索要,恐难如愿。
“受苦了吧?”聋老太一脸关切,似乎看见养老的新希望。
“无妨,一场误会。”易中海不便多言,成年人的世界,无需诉苦求慰。
“那便好,那便好。”聋老太虽心存疑虑,却也未作深究。
若真是一场误会,怎会导致人被扣数日不归,职级还跌至谷底?
这份薪水,简直只能勉强糊口。
但聋老太并不在意这些,只要人能平安回来就好。
她心中早有盘算:
月薪二十七块五,夫妻两人生活费仅需十元,加上大妈的药费压缩到七块五,余下十块正好归她所有。
以往,一大爷每月大约也是给她十块,她的打算并未落空,直到易中海开口:
“老太太,我有件事想与您商量。”
“如今我只能拿一级工的薪水,您每月的街道补助就给我,用来给您买粮吧。”
易中海言罢,注视着聋老太。
这是他唯一能想到的办法,聋老太交了钱,至少每日有饭可食。
“你说什么?我听不清。”
聋老太摇头拒绝,交钱绝无可能。
那每月五块,是她买零食的小金库,交了还能吃什么?嘴馋了怎办?
“老太太,我知道您能听见。”
“我现在这情况,若您不交,我真没法养您了。”
“他一大妈,把老太太的粮本还给她吧。”
易中海并非愚钝之人。
往日收入丰厚,接济老太太不在话下,月薪九十九,花点不算啥。
但今非昔比,若真到了山穷水尽,舍弃老太太也不是做不到。
选择已给,是老太太自己不愿交钱。
此事若传扬出去,他易中海也问心无愧。
聋老太气的脸色铁青,没想到易中海如此决绝。
明明钱是够的,偏要榨取她那五块。
聋老太不知情的是,易中海每月还需资助秦淮茹,因此误以为易中海不愿再养她。
“老太太,我也是万般无奈。”
易中海堵住了聋老太的话。
“好,我去我孙子那儿住!”
聋老太略一盘算,从一大妈手中接过粮本。
交那五块,她觉得太不划算。
看易中海这态度,日后更不会在她身上多花一分钱。
那还不如投靠傻柱呢。
傻柱月薪三十五块五,超出易中海八块。
傻柱单身一人,带上她也不过多花十七八块,况且他不会计较她那五块钱。
“好吧,那你就去傻柱那儿。”
易中海并未阻拦。
他也好奇傻柱会如何照料聋老太,毕竟这关乎他日后的养老问题。
若傻柱不善养老,易中海便会考虑索回钱财。
养老与钱财,总得保住一样。
聋老太冷哼一声,蹒跚离开易中海家,朝傻柱家走去。
她对易中海的怨念,已升至极致,视其为仇敌。
拒绝赡养,便是仇敌。
升米恩,斗米仇,贾家如此,聋老太亦然。
傻柱长期接济贾家,贾家人却视为理所当然,稍有不足便恶语相向。
易中海供养聋老太多年,亦是如此,一旦无力供养,便遭怨恨。
聋老太与贾家人,又有何异?
“老太太,您这是何意?”
望着聋老太递来的粮本,傻柱一脸茫然。
“傻柱子,你一大爷现在月薪仅二十多块。”
“你一大妈体弱多病,需常年服药,薪资已入不敷出。”
“我想,还是别麻烦你一大爷了,奶奶跟你搭个伴吧。”
聋老太道出心声。
她与易中海半翻脸,但此事无需告知傻柱。
毕竟,翻脸皆因那每月五块钱而起。
“什么?跟我搭伴?”
傻柱惊愕不已,这老太太竟想与他搭伙,简直匪夷所思。
“怎么了?难道你连几顿饭都不肯供奶奶?”
聋老太心中失望,傻柱的态度,显然有些不情愿。
“并非如此,老太太,我并无异议。”
“我不在家吃,都是食堂解决。”
在食堂,想吃饭总能找到办法,特别是傻柱还是大厨。
傻柱打算以后就在厨房解决餐食,因为他手头拮据。”你就不能每天给奶奶做点吃的吗?“聋老太不愿放弃。
回易中海那里已不可能。”老太太,我中午上班不回家,这真没办法啊。”
“您在一大爷那儿不是挺好的吗?“
“一大爷工资虽少,但您每月有补助啊。”傻柱面露难色,不解为何聋老太来找他。”奶奶想跟你吃,你不愿意收留奶奶?“
跟一大爷夫妇搭伙,补助就得交出去,伙食也未必好。
哪有跟傻柱一起吃得香,他工资还多八块,又没病没灾。
聋老太心里盘算着,真要交五块钱和粮本,她太吃亏了。
七十多岁,吃得不多,供应粮常有剩余。
五块钱,更不该花这么多。
跟易中海夫妇搭伙,交补助她要吃亏。
她忘了以前吃了多少顿不交钱的饭。”那中午怎么办?“傻柱被多年教育影响,难以拒绝。”你早上做点包子馒头,中午找人帮我热一下就好。”聋老太早有打算。”这……行吧。”傻柱无奈,心想哪有那么多白面做包子馒头。
他的细粮每月早被盯上,买回来就没了。
但没办法,只能先答应聋老太,以后再看情况。”这才是我的好孙子!“聋老太见傻柱答应,高兴了。
离开易中海,到傻柱这儿吃得更好。
以前只能偶尔尝尝傻柱的手艺,现在可以天天吃了。”那老太太,我去给您做饭。”
拿了聋老太的粮本,傻柱出门买粮去了。
回家时,家中已空无一物,显然是埲梗来过。
“老太太,粮本上的粮食我都给你买回来了。”
“您想吃什么,尽管告诉我。”
不久,傻柱提着粮食归来,包括三斤细粮和十几斤粗粮。
“我要吃包子。”聋老太笑得合不拢嘴,似乎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好,您稍等。”傻柱无奈地前往地窖摘了颗白菜,为老太太做了一顿包子,心中却忧虑重重。
傻柱从未想过要为聋老太养老,毕竟还有一大爷夫妇在。
这突如其来的搭伙生活,让他头疼不已。
再也不能像在食堂那样轻松带饭菜回来,以后都得回家现做给老太太吃。
饭后,聋老太一脸笑意地离开,夸赞包子做得真香,比一大妈的手艺好多了。
……
“媳妇,你不是说今天在家洗衣服吗?怎么锁门了?”第二天晚上下班,杨建国回家发现家门紧锁。
等了一会儿,媳妇骑着自行车回来。
杨建国感到奇怪,因为媳妇之前说不走,他才没带钥匙。
“别提了,中午那老太太跑到家里来,让我给她热饭。”媳妇解释道。
“你不是不让我理她吗?我一看这情况,就说有急事回家,躲出去了。”
听完媳妇的话,杨建国明白了,这聋老太真是不要脸,竟来扰自己媳妇。
“我去找她。”杨建国坚决支持媳妇的做法,但也知道不能一直躲着,得让那老太太别再来了。
“你跟她说,别让她再来咱家,那模样太吓人了,好像随时会死一样。”杨建国说。
江天爱也不喜欢聋老太,那老太太只要有人就装虚弱,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让人心里发怵。
江天爱不知她是装的,还真以为她要死了。
这要是死在家里,多晦气。
“聋老太,我正要找你,你以后别再来我家扰我媳妇了。”
出门时,杨建国撞见聋老太正往中院走,他毫不客气地开口:
“这老家伙真是厚颜!搅黄了我前妻的事还不够,竟还有脸上门。”
聋老太加快步伐,不予理会,心中暗自思量:你越不让我去,我越要去,你能拿我怎样?
杨建国见聋老太不理睬,愈发气愤,高声喊道:“大家都出来看看,这老太太是如何不要脸的!”“都出来评评理,这老东西扰我媳妇!”
聋老太故作耳聋:“你说什么?我听不见。”
杨建国知道再争执无益,干脆大声叫嚷起来:“既然你不顾脸面,那就别怪我让你颜面扫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