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为后代“化缘”
作品:《四合院:笑容不会消失,只会转移》 何张氏知道自己一个人办不成事,得找几个盟友。
院里还有谁家情况跟她一样?刘海忠,闫富贵。
对,就找他们。
何张氏挣扎着下了床,先敲开了刘海忠家的门。
刘海忠正对着白寡妇隆起的肚子叹气,为了这个女人和她肚子里的种,他头发都快愁白了。
“老刘,愁什么呢?”何张氏一屁股坐下。
刘海忠瞥了她一眼:“你来干什么?看我笑话?”
“瞧你这话说的,咱们现在是一根绳上的蚂蚱。”
何张氏压低了声音,“你愁,我也愁。咱们院里,算上易中海家那俩,还有你我,再加上闫富贵家那个,这等着出生的和刚出生的加起来有多少张嘴?”
她话头一转,语气带上了鼓动:“咱们这是为国家添丁进口,院里人帮衬一把,出点力,捐点粮,是不是应该的?总比你一个人扛着强吧。”
刘海忠腰杆一下挺直了。
何张氏一看有戏,接着说:“再说了,院里这种时候,正需要你站出来,领导大家互帮互助,共渡难关。这事要是办成了,你在院里的威信,那不就更高了?”
“领导大家…互帮互助…”刘海忠念叨着这几个字,脸上的愁容立马散了大半。
对啊。这既能解决自己的粮食危机,又能体现自己的领导能力,一举两得。
他当即一拍大腿:“你说得对。这事儿,我干了。”
白寡妇知道何张氏不安好心,但是为了孩子的粮食,她也没说什么,任由刘海忠被人当枪使。
两人一拍即合,立刻又去找了闫富贵。
闫富贵正在家里想着去哪里搞粮食,看见这俩人一起过来,料定没好事。
听完何张氏添油加醋的计划,闫富贵脑子飞快地转了起来。
捐粮?让别人捐粮养活自己家那个还没出生的“孙子”?
这买卖,划算。太划算了。
他不仅不用花一分钱,还能解决聋老太这个孕妇的口粮问题。要是操作得好,说不定还能落下点富余。
他一拍大腿,满脸沉痛:“老刘,你们怎么才来找我。我早就为这事愁得睡不着觉了。咱们院里的孩子,可不能饿着啊。”
他甚至主动补充细节。
“光说捐粮不行,得卖惨。”闫富贵压低声音,一副出主意的样子,“咱们得让大家伙儿觉得,不捐粮,就是丧尽天良,就是眼睁睁看着孩子饿死。得从道德上压垮他们。”
“没错,就得这样。”何张氏和刘海忠连连点头。
何张氏、刘海忠、闫富贵三家,一个“孕妇家庭同盟”算是结下了。
他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联合起来,逼全院的人给他们这几家捐粮食。
何张氏还不满足,她怂恿道:“光咱们三家不行,得把易中海跟何大清也拉下水。他们家也有孩子,跑不了。你们俩是爷们,去说比我方便。”
刘海忠和闫富贵对视一眼,点了点头,接下了这活。
他们先去了何大清家。
何大清听完,脸当场就黑了。让他掏钱掏粮去养别人的孩子?做梦。
“不行。我家的粮食也不够吃。”他一口回绝。
闫富贵凑上去,笑嘻嘻的:“大清啊,你别急着拒绝嘛。我们也不是让你出大头,你是什么身份?轧钢厂大厨。” “你只要站出来带个头,做个表率,这事不就好办多了?”
他顿了顿,又指了指秦淮茹的肚子:“再说了,你家淮茹也怀着呢,这事儿对你家也有好处,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何大清不吭声了。
他心里一盘算,这事要是成了,秦淮茹的口粮问题确实能解决一部分。自己只要象征性地出一点,就能换来更大的利益。
“行吧。”他最终松了口,“不过我话可说在前面,我最多就出五斤棒子面,再多没有了。”
“够了够了。”闫富贵和刘海忠喜出望外。
搞定了何大清,他们又来到易中海家。
易中海正在屋里逗着龙凤胎,脸上全是满足。听完两人的来意,他脸上的笑容慢慢没了。
他很矛盾。一方面,他确实为孩子的口粮发愁,但另一方面,他拉不下这个脸去跟邻居开口。
看着犹豫的易中海,闫富贵凑到他耳边,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老易啊,你最近天天往黑市跑,钱花了不少吧?家底还受得了吗?
这光景,谁知道要持续到什么时候。咱们大人能扛,孩子能扛吗?他们还那么小,可不能饿着啊。”
最后那句话,戳中了易中海的心窝子。
是啊,大人可以饿,孩子不能饿。
为了盼恩和念恩,脸面算个屁。
“我…我同意。”易中海艰难地点了点头。
但他还是提了条件:“这事我可以参与,但我绝不当这个出头鸟去发言。我不能落人口实。”
刘海忠立刻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吧老易,这事有我呢。”
当天晚上,刘海忠就在院里敲响了铁盆。
“开会,开会,全院大会。”
各家各户的人都莫名其妙地走了出来,围在院子里议论。
王小六一家也站在人群里。
吴奶奶看着院子中央那几个“大爷”,撇了撇嘴,跟吴母和王小六嘀咕:“瞧这架势,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王小六没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
人到齐后,刘海忠当仁不让地站到了院子中央。易中海果然如他所说,抱着胳膊站在一边,一言不发。
刘海忠清了清嗓子,摆出一副领导的架势,准备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