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金陵城的战机转折!

作品:《金陵保卫战:全网誓死不退!

    胜利的狂喜尚未消散,空气中还弥漫着松井石根嚣张的气焰和下属们谄媚的附和。


    然而,这病态的兴奋被一声急促惊恐的“报告!”骤然打断。


    一名通讯兵几乎是连滚爬爬地冲了进来,脸色惨白如纸,甚至忘了最基本的礼仪,声音因极度的恐惧而变调:“将军阁下!急电!吴兴……吴兴急电!”


    松井石根眉头紧锁,被打断的不悦瞬间化为一丝不易察觉的警惕:“慌什么!说!”


    “嗨……嗨!”通讯兵剧烈喘息着,几乎拿不住手中的电文纸,“我……我军后方重要补给枢纽吴兴镇遭到不明武装力量猛烈袭击!”


    “守备中队……守备中队玉碎!运输线被彻底切断!囤积在那里的军需物资……大量被焚毁或被夺!”


    “八嘎!”松井石根劈手夺过电文,手指因用力而颤抖。


    它的目光急速扫过那些致命的文字,脸上的狂笑瞬间凝固,肌肉僵硬地抽搐着,仿佛被无形的重拳狠狠击中面门。


    还未等它消化这个噩耗,又一名通讯军官几乎是同时冲入,声音带着同样的惊惶:“将军!右翼掩护部队报告!他们侧后出现大量不明身份部队,装备精良,战术刁钻,攻势极其凶猛!”


    “我军右翼阵地已被突破,伤亡惨重!对方正向我炮兵阵地和后勤纵队方向快速穿插!”


    “纳尼?!”松井石根猛地抬头,眼中的贪婪和残忍第一次被巨大的惊愕和一丝迅速蔓延的恐慌所取代。


    吴兴失守,意味着通往金陵城下的最主要补给动脉被一刀斩断!


    右翼遇袭,则直接威胁到它整个进攻集群的侧背安全,甚至可能被包抄!


    刚才还因破城在即而热血上头的将佐们顿时鸦雀无声,面面相觑,狂喜的表情僵在脸上,迅速转为错愕和不安。


    观察所内的气氛瞬间从沸腾的顶点跌至冰点。


    松井石根的大脑飞速运转,刚刚还觉得胜券在握的战局,顷刻间变得危机四伏。


    数十万大军的消耗是一个天文数字,弹药、粮食、药品……一旦补给线被长期切断,别说持续进攻,连维持现有战线都成问题!


    前线汹涌进攻的部队很快就会成为强弩之末,甚至可能因为后勤崩溃而陷入混乱!


    如果右翼的敌人继续深入,与城内守军形成夹击之势……


    他仿佛已经看到,无数饥饿的士兵,耗尽弹药的枪炮,以及从侧后方扑来的致命尖刀……


    “查明!立刻给我查清楚是哪支部队!规模、番号、指挥官!快!”松井石根的声音第一次失去了之前的沉稳,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嘶哑和惊怒。


    “命令进攻部队暂缓向纵深推进!巩固突破口!命令预备队转向右翼,堵住缺口!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夺回吴兴,保证运输线畅通!”


    它最后的吼声几乎破音,先前“不准停留”、“不准整顿”的命令言犹在耳,此刻却不得不紧急刹车。


    巨大的心理落差和骤然降临的战略危机,让这位刚才还不可一世的侵略军指挥官,第一次在金陵城下感到了刺骨的寒意。


    破城在望的狂喜,已被后院起火的巨大阴影彻底笼罩。


    ……


    金陵城垣之上,硝烟刺鼻,尸骸枕藉。但持续了几乎一整个白天的疯狂浪潮,似乎真的显露出了一丝疲态。


    “不对劲……你们看!城门口的那股鬼子,是不是在往后缩?”一个满脸烟灰、军服破烂的士兵眯着充血的双眼,沙哑地喊道。


    “机枪!机枪射界开了!他们真的在退!”观察哨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和狂喜。


    消息像一道微弱却无比清晰的电流,瞬间传遍了岌岌可危的阵地。


    “它们在撤退!兄弟们,小鬼子在撤退!”


    这声呐喊,比任何动员令都更具力量,几乎要耗尽了的体力被一股从心底涌出的炽热希望重新点燃。


    残存的守军们挣扎着依托残垣断壁,用更加密集的枪弹欢送着敌人的后退,战斗意志空前高涨!


    在昏暗隐蔽的地下指挥部里,电话铃声、电报滴答声和参谋人员急促的脚步声交织一片。


    面色沉静如水的参谋长“磐石”将军,放下手中的望远镜,嘴角难以察觉地微微上扬一丝弧度。


    他转向身后同样紧张注视着战局发展的卫戍司令长官唐司令。


    “司令,看来……我们的求援奏效了。”磐石的声音里压制着激动。


    唐司令猛地回头,眼中布满了血丝和疑问。


    磐石缓缓道:“日前,我与众将领恳请司令向武汉方面,并向四周广发求援电文,此刻,当是回应已至。”


    时间回溯到数日前。


    日军从淞沪直指金陵,战云压城。


    在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上,悲观与决绝的气氛弥漫,正是以“磐石”将军为首的一批以军人玩家身份,力排众议,向唐生智进言。


    “司令!”磐石当时语气沉毅,“委座欲以金陵孤城之苦战,昭示我华夏不屈之魂于寰宇,争国际之同情与干预。”


    “其意虽……然,既已决定固守,则守城之意义,便不仅在于一城一地之得失,更在于时间!”


    “金陵多守一日,国际视线便多聚焦一分,倭寇之残暴便多暴露一分,我全民抗战之决心便多彰显一分!”


    “然欲久持,非仅凭我城中十万哀兵可为,必须外呼援手!”


    另一名将领接口道:“司令,江城远水解不了近渴。但金陵周遭,岂无热血之师?”


    “川军、桂军、湘军各部,虽经败绩,犹有余力,散落四周,袭扰敌军交通线足矣。”


    “纵使他们无法正面击破重围,只要能在外围动起来,就像牛虻叮咬巨兽,亦能极大地迟滞日军攻势,减轻我正面压力!”


    “恳请司令!即刻以卫戍区最高长官名义,不仅电呈委座详陈利害,请其严令周边各部策应。”


    “更应直接电告各方友军,陈情金陵之危,疾呼救援!不求他们舍身赴死,直冲重围,但求他们尽其所能,袭扰、牵制、断敌补给!让倭寇无法全力攻城!”


    唐司令当时深陷于守城重任与撤退无路的巨大压力中,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他被部下的战略眼光和决绝意志说动了。


    孤立孤城是绝路,若能以金陵为磁石,吸引外围力量不断袭扰,或许真能创造奇迹,至少,能大大延长坚守时间。


    他深吸一口气,下定决心:“诸位所言极是!纵委员长亦有借城促和之念,然我辈军人,守土有责,当尽一切可能争取主动。这电文,我亲自来拟!”


    于是,两封至关重要的电报从危城金陵发出。


    一封致武汉委员长,词句恳切而又暗含战略坚持:“职部奉命卫戍首都,自当率麾下将士与阵地共存亡,惟倭寇攻势凶炽,械精弹足。


    我虽士气可用,然久守极需外援策应,方可持久消耗敌军,达成委座所示‘争取时间,暴露暴日,以利国际干预’之战略目的。


    恳请委座严令第三战区各部队,尤其是皖南、浙西及苏南各部,积极出击,截断敌军补给,威胁其侧后,则金陵守军压力可骤减,固守待变之期亦可大大延长。


    此非为一城,实为全局计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