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到达公社

作品:《七零年代文中极品路人甲

    额头瞬间冒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她本来想坏一下乔玉婉,再点出自己糟糕的家庭,好惹得人怜惜,没想到……


    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扯了扯嘴角:“小婉,不好意思,我不是有意提起你家里的事儿的。


    你知道,我一直在家干活,和外人接触的少。


    就犯傻,不太会说话。


    你,你别生气,我以后一定改。


    我要是以后还哪里说错话,你就说我,批评我,实在不解气打我也行。


    我就是离开家,想着脱离苦海了。


    就胆子大了些,话也密了些,但我没变,我还是我!”


    乔玉婉注意到王美丽紧张,害怕的表情,嘴角微勾:


    “这可是你说的。


    下次再敢大嘴巴,说些有的没的,我一句废话不多说。


    我直接上手大嘴巴子扇你!


    记住了,我只说这一次,别下次被我打,还要问为什么,还要装委屈。


    你这套在我这儿没用。


    还有,咱俩不熟,以后请叫我乔玉婉同志或者乔知青。”


    王美丽被怼的脸色通红,她咬了咬舌头,告诉自己千万要冷静。


    同时提到嗓子眼的心也稍微放了下来,看乔玉婉神色,应该是没发现什么。


    应该就是话赶话了。


    是她有些不谨慎了,操之过急,失了分寸。


    深深的吸了口气,闭上眼睛。


    她需要好好想想,以后该怎么办才好。


    见她安静下来,乔玉婉也闭上眼,听着周围人说话,分析着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齐佳梅心疼的抱住瘦瘦的自己,心里快速背诵骂人合集。


    十一点半,坐了两个半小时火车,到了永春公社。


    永春公社不大,火车站却不小,一辆辆小火车拉着满满的粗木头,不断地向外运送。


    青山梁子大队在公社南边,距离公社不远。


    骑自行车快也就二十多分钟。


    再往南就是乔玉荷下乡的二道湾大队。


    从青山梁子到二道湾也不太远,骑车半小时。


    当年乔玉荷没选择离公社更近,还有亲戚的青山梁子下乡,就一个理由。


    青山梁子,穷!!


    精穷精穷的!!


    是永春公社吊车尾的大队。


    别的大队选大队长都是削尖了脑袋往上冲,轮到青山梁子大队都往后稍。


    他们这儿书记,大队长都没有工资。


    唯一的好处就是不用上工,但可以领满工分。


    工分工分,老百姓的命根儿!


    可凡事有例外,工分在青山梁子大队作用有,但不太大。


    大队地少不说,还有不少坡地和洼地,产粮低,多分不了多少粮食。


    每年生产的粮食交完公粮后社员只能吃七分饱。


    钱更是几乎没有。


    据她爷爷说,青山梁子大队从走大集体开始,到现在,年底从来没分过钱。


    这么多年,从未!!


    唯一的来钱道就是卖鸡蛋,年底卖猪!


    或者省下点豆油,细粮,偷偷拿到公社,找熟人卖出去。


    别的大队就不一样了,比如二道湾大队,人家地多,还都是好地,还办了砖厂。


    到了年底,一家能分一百块左右。


    粮食也分的多。


    一对比,惨的嘞!


    为此,同为第一名的两个大队互相看不顺眼。


    青山梁子嫌二道湾臭显摆,有点钱嘚瑟的找不着北。


    二道湾嫌青山梁子穷横穷横的。


    得知亲孙女下乡都不选青山梁子时,乔老头脸拉拉了好几天。


    把大爷乔富有骂了个狗血淋头。


    骂他这个大队长没能力,不能带领大家伙过好日子!


    这回知道乔玉婉下乡选了青山梁子,乔老头高兴的不得了。


    乔玉婉扛上行李袋,提着黑布遮住的大笼子,轻快的往出站口跑去。


    和其他有气无力的知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出站口乔富有戴着柳树枝现编的遮阳帽,穿着一件洗的发白的蓝布衫。


    坐在牛车上抽着烟袋锅子。


    有一搭没一搭的和其他大队大队长唠嗑。


    “也不知道这次又分下来几个知青。


    我们大队本来就地少,社员都吃不饱,还年年来几张嘴。


    一个个拈轻怕重,干一点活就叫苦连天,净拖后腿不说,事儿还都不少。


    忙一天腰累的都直不起来,还得给他们断官司。”


    友谊大队长王长青叹了口气,用帽子扇了扇风,一脸的愁容。


    “得得得,你还在我跟前叫上苦了,你有我苦?


    你们大队紧挨着公社,社员家里有吃不完的菜还能偷摸卖点。


    多少能换点活钱,我们大队呢?


    哎,说那些都没用,我看这知青啊,是断不了。


    想办法挣钱,让社员过好日子才是主要的,愁啊!!”愁的他晚上都睡不着觉。


    乔富有重重叹口气。


    大队穷,队上的姑娘都想往外嫁,外边的姑娘不愿嫁进来,一直这样还得了!


    大队老魏家的老小魏志国倒是靠着那张花嘴哄来了个媳妇。


    过了没两个月,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


    为了一点子酱油,人脑袋都快打成狗脑袋了,妯娌打的见面都不说话。


    一个屋檐下住着,太难看。


    魏家老两口没法,就上他家抹眼泪儿。


    还有那老任家,为了家里谁上初中闹,家家孩子都多,都能上小学就不孬了。


    上初中的没两家,多数都是家里读书最好的小子。


    看着其他孩子哭的委屈,哪能不心疼,都是自己的骨血!


    可有什么办法?


    说一千道一万,还不是穷闹得,哎!


    天天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汗流浃背,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还是过得精穷。


    无力!


    他宁愿下地干活都不愿当这个大队长,压力山大!


    哎……


    “我啊现在也不想着挣钱,咱老农民没那命,就想着一会儿能选两个能干的。


    别有那明眼一看,风一吹就倒的就行。”


    王长青扒拉下乔富有,“哎哎,老乔,知青来了,你看看我刚说啥来着。


    你看最前面跑出来那丫头。


    跑的是风快,瞅着挺撒楞的,可一看就年龄小,脸嫩的呦!


    长得是挺俊,可俊有啥用,又当不了饭吃。


    瘦嘎嘎的,没二两肉,一看就干不了啥活,反正我是不选。


    打死我也不选,嘿嘿,你看见没?


    别的大队长也直皱眉,八成心里都划弧,年龄这么小,活都不好安排。


    重了,咱们不落忍,轻了,别的知青有意见,社员也不愿意。


    也不知道哪个大队倒霉,啧啧!”


    王长青啧啧两声。


    PS:老姥姥家那儿大队长没工资,真的,就是满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