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魏王府有人弃暗投明?
作品:《穿越李承乾,开局硬刚李世民》 李愔跟李泰结盟?
听到这个消息,李承乾的脸上露出一抹诧异。
没想到李愔不去支持他大哥李恪,反而转头去支持李泰那小胖子,还真是让人费解。
究竟李泰拿出什么利益来刺激李愔?
共享天下么?
李承乾挑眉道:“令武,把你知道的消息都说出来吧。”
对于李愔投靠李泰之事,李承乾并不太在意。
在他看来,李愔这货除了会给李泰惹麻烦外,压根就发挥不了太大的作用。
只有那些门阀世家支持李泰,才能够给自己带来威胁。
柴令武连忙拱手道:“回殿下,蜀王被您下了责罚后,魏王就派人去招揽蜀王,而且还许下了丰厚条件。”
“魏王派麾下的幕僚和将领随蜀王就藩,协助蜀王平定焉耆国的叛乱。”
顿了顿。
柴令武接着说道:“魏王还向蜀王许诺,待他登基以后将立蜀王为诸侯王,并划分48州给蜀王!”
啥?
李泰许诺李愔为诸侯王?
这两货还真是异想天开,大半天就开始做着美梦。
李承乾笑呵呵问道:“令武,李愔相信李泰许下的承诺么?”
换做脑子正常一点的人,都不可能相信李泰说的鬼话。
任何一个君主,都只会千方百计把权力攥紧在自己的手中,而不可能把权力分出去。
况且李愔的眼力劲也不行,到了这个时候还把希望放到李泰的身上。
柴令武应道:“回殿下,蜀王只是假装拒绝一番,在争取到一些好处后,马上答应魏王的招揽。”
接着他把李泰和李愔的对话,大致地说了出来。
听完后。
李承乾对李泰和李愔的结盟倒不太在意,反而对柴令武得知这个消息来源比较在意。
不出意外,魏王府应该有柴令武的人。
这个人能得知此消息,其职位恐怕还不低!
李承乾带着一抹期待道:“令武,魏王府内可是有你的人?”
柴令武微微点了点头。
他走近两步低声道:“魏王府主簿张越跟下官交好,这些消息都是张越口述。”
顿了顿。
柴令武接着说道:“殿下,张越他想弃暗投明,不知殿下您看不看得上他?”
嚯!
还真是意外之喜啊!
此前自己一直认为柴令武和房遗爱两人就是纨绔子弟,没想到他们还能发挥这么大的作用,竟然把魏王府的主薄都给拉了过来。
真是个天大的好消息!
李承乾笑说道:“令武,你回去跟张越说,孤十分欢迎他的加入!”
“只要他传递的消息有用,待孤登基以后不会亏待他。”
魏王府主薄为从六品上官职,执掌文书簿籍及印鉴,属于魏王府的核心官吏。
有张越这个魏王府主薄充当内应,后续东宫探子渗透魏王府就容易多了,而且还能打探到比较机密的消息。
以后李泰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自己的眼皮底下。
“诺!”
柴令武躬身应道。
李承乾看了柴令武一眼,随后解下一块随身携带的玉佩。
他走到柴令武身旁,并将玉佩递过去。
“令武,你今天立了一个大功,孤把这块随身携带的玉佩赏赐于你。”
“希望你以后再接再厉,多多立功。”
这...
看着跟前精美的玉佩,柴令武的表情微微一愣。
没想到还有赏赐!
这块玉佩的价值不大,可上面雕刻的承乾二字,乃是无价之宝啊!
柴令武双手颤抖地接过玉佩,他表情激动道:“多谢太子殿下赏赐,下官定会为殿下多挖掘一些人才!”
孺子可教。
李承乾看到柴令武如此上道,他脸上也露出欣慰的笑容。
接下来李承乾又跟柴令武聊了大半个时辰,他发现柴令武的谈吐和性子,比杜荷和房遗爱两货要好的多。
是个可造之材!
李承乾看了一眼天色说道:“令武,差不多到吃膳食的时间,要不留在东宫吃了再回去?”
柴令武连忙说道:“多谢殿下好意,巴陵公主今晚邀下官到公主府相聚,下官现在得赶紧过去。”
今天晚上巴陵公主可不仅邀他吃膳食那么简单,他晚上还会留在公主府过夜。
这种两个月都等不到一次的机会,可不能白白错过!
李承乾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孤下次再宴请你。”
“下官先行告退。”
柴令武拱手行礼后,接着猴急地转身离开。
大殿内。
李承乾负手而立,他目送柴令武离开后,脸上也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按照现在的势头发展下去,不出半年,魏王府就能被自己渗透成筛子。
...
翌日。
下午时分。
正当李承乾在大殿内处理国事时,东宫左卫率副率封师进,大步走进来禀报道。
“禀报殿下,通事舍人来济求见。”
来济过来干什么?
难不成又有大事要商议?
李承乾发现最近这段时间,李世民隔三差五就会派人来叫他去议事,而且很多时候都是谈论重大国事。
甚至不少属于尚书省的活,也拿出来跟他探讨。
李承乾轻声说道:“请来济进来吧。”
“诺。”
封师进行礼后快步离开。
过了数十息。
来济大步走进来,他一番躬身行礼后,语气恭敬说道。
“太子殿下,陛下请您去紫宸殿议事。”
“走吧。”李承乾点了点头,随后带头大步走出明德殿。
东宫和紫宸殿相距不远,李承乾也没有坐步辇,而是慢悠悠地走过去。
自从他的腿恢复正常后,他越来越享受走路的感觉。
盏茶功夫后。
李承乾在来济的带领下,大步走进紫宸殿。
大殿内,除了伏案批阅奏疏的李世民外,还有脸带喜色的吴王李恪。
“李恪也在?”
看着满脸笑容的李恪,李承乾心里顿时猜测到,李世民叫他过来说的内容。
不出意外,李世民答应让李恪出征高句丽!
李恪也想学自己在军中扬名那一套,可李恪压根就分不清自己的位置。
他作为全军统帅,压根就不需要冲锋陷阵,而且打下高句丽以后,绝大部分名声都落到他头上。
可李恪呢?
他如果不冲锋陷阵立功,能得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