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准噶尔汗国

作品:《明末:从马匪到上帝之鞭

    得青壮合计十三万人。


    适龄女子二十四万人。


    如今这些人都聚集在云南边境,按照少府李昭的意思,就是赶紧送到长安来。


    但是云南巡抚不允许左良玉的土司兵过境,导致如今耗费大量的粮草。


    缅甸刚刚经历战火,大量的农田荒废无人耕种,实在没有这么多的粮草供应。


    周铭倒是忘了这事。


    缅甸和孟加拉都没有划省,导致如今还属于外国他邦,云南巡抚做的倒也没错。


    于是周铭立即写旨意给内阁,让他们设立缅甸省和孟加拉省。


    同时让云南四川的驿站,从各个农庄调集粮草十万人一个月的粗粮。


    这十几万缅甸壮丁,都是修渠的消耗品,周铭没那么多粮食去给他们吃饱。


    何况吃饱了还容易闹事。


    周铭想了想,又下令左良玉将缅甸至云南的古道加固加宽后,再从湖广省迁徙民众二十万。


    至于这些适龄女子咋办?


    如今大秦还真的就不缺女人。


    朝鲜和倭岛加起来,李镇辽至少送过来七八十万,如今还有几千个没地方去,放在皇宫里给少府织布。


    毕竟这是大秦这个大国开启的乱世周边小国的男丁大量被消耗。


    剩下来的适龄女子自然就多起来。


    左思右想后,周铭还是决定放入各个农庄里养着,后面迁徙人口去东欧平原时,便提前给男丁配对送过去。


    愿意去那边的都是英雄。


    自然要给他们配上贤内助。


    最后一份则是吴三桂和姜毅联名写上来的,意思就是大秦崛起以来,便将河西走廊关闭起来养马。


    没有中原的粮食供应,导致西域大量的小部落没有粮食过冬。


    本来还可以与沙俄交易粮食,但是那么大的沙俄突然就没了。


    这什么大清来了。


    本来大清为吸引骑兵,还用粮食在大草原上钓鱼,结果大秦的军队又来了。


    无奈之下纷纷加入准噶尔汗国。


    后面又有几百万俄罗斯族难民到处跑,其中一部分能力强的,便跑到哈萨克境内,顺着河道迁徙到准格尔。


    导致准噶尔汗国人口暴增至一百五十多万,已经彻底成为大秦的心腹大患。


    两人决定趁着其还没有融合完毕之前,合兵十五万剿灭准噶尔。


    周铭没想到自己率领大秦意外崛起,竟然有这么多的连锁反应。


    居然让准噶尔部提前成为汗国。


    关键实力也非同一般,后世准噶尔就算再过四五十年,巅峰人口也不过七八十万,这一下子就给翻倍。


    这一百五十万部众起码能拉出二十万大军,真要是拼命能拉出三四十万青壮。


    而且伊犁河谷那一块地形复杂,两人这十五万大军还不一定够。


    不过他们敢去打便是有信心!


    周铭不打算过多的干涉,但是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的。


    于是下令曹变蛟带领三万狼骑,直接从吐鲁番跨越天山缝隙,直插准噶尔盆地的轮台,后世这里也叫乌鲁木齐。


    这样做是因为吴三桂和姜毅,将从巴尔喀什湖出发,将准噶尔汗国封锁进伊犁河谷内,同时也在那里准备决战。


    如果准噶尔的大汗巴图尔珲台吉准备逃跑,乌鲁木齐就是他进入准噶尔盆地的唯一路线。


    不在这里将其彻底消灭。


    人家往带着七八千精锐骑兵,往准噶尔盆地的沙漠里一躲,届时就如同大海捞针一般困难。


    周铭可不是康熙和乾隆,有大把的时间去跟准噶尔捉迷藏。


    何况巴图尔珲台吉此人,远不是噶尔丹这个里废物可以比的。


    为什么说其是废物?


    巅峰时期的准噶尔精锐甲骑就有五六万,其他火枪兵和骆驼炮兵也算不错。


    如此实力可保国本不失。


    如果继续采用其巴图尔珲台吉的政策,与沙俄和哈萨克诸部打好关系。


    凭借西域这中转之地,便能继续吸纳流民和小部落,稳定得增长实力。


    就算是打仗也得分清盟友关系。


    打沙俄那就结盟大清和哈萨克诸部,打大清就结盟沙俄和西藏和硕特。


    这是很简单的政治博弈。


    但是狂妄自大的噶尔丹偏不,他要一次打十个,直接将周边势力全部得罪。


    结果就是每次与康熙对线时,都不能举国之力去打。


    游牧政权还妄图与农耕国玩持久战,这不就是典型的倒反天罡?


    至于巴图尔珲台吉此人。


    后世人家能精准的把握时机,将准噶尔这个卫拉特小部落弄成汗国。


    还会用法律来稳定不同部落的人心,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能力。


    要是巴图尔珲台吉跟康熙对线,那就是皇太极跟朱由检对线,


    正在军营训练的曹变蛟,接到周铭的圣旨后,那一双虎目都发出精光。


    这几年下来皇帝每天让他不是读兵书,就是看兵法大家的用兵套路。


    剩下的就是训练狼骑营。


    要知道他的铁枪早已饥渴难耐!


    ……


    而此时吴三桂和姜毅,已经在巴尔喀什湖东北面的阿拉木图汇合,也是进入伊犁河谷的入口。


    这里向西两百公里,便是大唐时期的碎叶城,也就是李白的老家。


    巴尔喀什湖这一块地盘,在大唐时期就是你争我夺最激烈的地方。


    姜毅这次也是脑袋一热,收到吴三桂的军报邀约后,便立即署名请战。


    带着五万人马沿着天山腹地,然后又跨越伊塞克湖和天山余脉才到地方。


    这一路上还好有僧格巴图这个蒙古人副都督,就好像天生知道这么走似的,每次分岔口的选择都是对的。


    要不然这五万大军面对如此恶劣环境,怕是要全部饿死在山中。


    姜毅这次带来的是五万步卒,主要是弥补吴三桂大军的火器不足。


    毕竟哈萨克省这种没开发的地方,火器实在是少的可怜,大秦的支援也只能是锁子甲和火枪,等容易携带的物品。


    而准噶尔曾经依靠大明的秦王和沙俄,可是购买了不少火枪和火炮。


    根据探子的消息,伊犁河谷内还有大量的作坊,能够自制小型火炮和火绳枪。


    准噶尔汗国毕竟是游牧政权。


    所以他的驻地每年都不一样,而今年却刚好驻扎在伊犁河谷这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