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卢象升督军
作品:《明末:从马匪到上帝之鞭》 百官低着头不知道想着什么。
而龙椅上的朱由检,此刻正阴沉着脸,看着底下的官员,拳头捏的吱吱作响。
前几月他们说要收复辽东全境,需要大量的饷银发动总攻。
朱由检是咬着牙再次增加辽饷。
没想到会真的收复辽东,朱由检高兴的睡不着觉,还准备来年祭告太祖。
结果这喜悦之情还没过,大明最重要的关中之地被逆秦攻破!
逆秦与建奴不同,这是明着要夺天下。
朱由检秘旨让祖大寿和吴襄带兵去西北,结果这两家伙谎话连篇。
说什么辽东军在朝鲜义州陈兵十万,辽东暂时离不开他们。
当我朱由检是傻子吗?
义州那地方能养活十万大军?
砰!
心中郁闷的朱由检,一巴掌拍在桌面上,对着百官便是一阵咆哮:
“平时不都是能说会道的吗?今天怎么现在都哑巴了?”
满堂百官对朱由检的话都是充耳不闻,就像听不到一样。
要知道首辅周延儒刚刚才被免职,理由就是督事不力。
哪怕一次试错的机会都不给!
所以朱由检手底下的的首辅不好当。
往往还没将国事理清楚,便遭到皇帝驳斥,等好不容易理清思路时,地方上发生点大事,首辅之职便再次换人。
朱由检才开元五年,便换了五个首辅。
如此反复如何成事?
就像首辅就必须要解决事情一般。
这自然让百官心生不满。
将军尚且不能出现百战百胜之辈,何况管理这么大一个国家?
新任首辅温体仁见状站了出来。
温体仁上台一个多月,已经抓清朱由检的性格,就是不折不扣的急性子,却没有一点能力的人。
于是装作信心十足的样子说道:
“禀陛下!”
“右副都御史卢象升,在大名府剿灭流贼功劳卓著,如今在湖广镇压流贼更是丰功至伟!”
“臣建议卢象升总督陕西山西河南三地,凭借地方财政养兵,如此便能再次对秦逆进行三面围剿!”
“准奏!”
朱由检听闻也是长舒一口气。
不问他要钱的办法就是好办法,他现在最怕的就是有人问他要银子。
想到这里。
朱由检拔出一柄宝剑,再次说道:
“准奏,升卢象升为兵部尚书,御赐尚方宝剑,助他在地方便宜行事!”
远在湖广的卢象升接到八百里加急后,没有任何犹豫之色。
带着湖广训练的一万精锐,一路轻装简行的赶往山西。
最终在风陵渡驻扎!
也就是金庸小说里,杨过与郭襄相遇的地方,地形非常险要。
与对岸的潼关形成对立之势!
卢象升刚好与司马乘隔岸相对,两人隐隐爆发出火花。
这里是两人将来对峙的战扬!
卢象升二十出头便考中进士,在大明也算是文化人。
但他最喜欢的反而是军事,不管是在大名府,还是坐镇湖广都是所向披靡,杀的起义军乱窜。
个人武力更是不得了,一手大槊玩的出神入化,多次亲手击杀贼首。
一万大军驻扎风陵渡稳定局势后,卢象升带着亲卫便风风火火的赶往太原。
干什么?
当然是问晋王要银子!
至于为什么不去洛阳找福王?
理由是他卢象升得罪不起。
毕竟这家伙是万历皇帝的亲儿子!
还是当今天子的亲叔叔。
如今前任晋王朱求桂已死,正是其子朱审烜刚刚即位。
年轻人总是容易敲诈些。
卢象升如今是兵部尚书佩尚方宝剑,朱审烜也不敢怠慢,连忙摆宴款待。
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一张前任晋王倒卖开元弓的账单摆在朱审烜面前。
第二天太原便是一阵喧闹,各个大户加上晋王,给卢象升凑够两百万两饷银。
卢象升拿到银子后,便低价从各地购买军械,特别是北京这边的红衣大炮,更是大量购买。
十一月二十八,卢象升在风陵渡开帐仪事,他的行事风格属于独断专行,直接指着地图便说道:
“虎大威,令你率领本部五千骑兵,沿着风陵渡各处渡口视察。”
“再给你五千战马,组建一万马军!”
“李重镇,令你率领一万天雄军坐镇风陵渡,再给你四万青壮和军械,务必用心操练成军!”
“至于钱粮不必担忧!”
“刘光柞,你性格稳重与人和睦,令你坐镇汉中各个关隘,从所有卫所兵中选拔出五万大军。”
“一定要与四川总兵秦良玉打好关系,如遇不可抵抗之力,立即向她求援!”
“汉中之地凶险,切不可丢失!”
众将突然发现,经过卢象升这么一番安排,他们只要在来年开春之前,让这些青壮形成战斗力,便能防守住秦军。
顿时变的心服口服!
见众将离去后,卢象升便继续研究地图,完全不知道疲倦。
……
崇祯五年公元一六三二年最后一天。
关中大地依旧被白雪覆盖,西安城原本的牌匾,已经更名为长安城。
本来周铭是倾向咸阳二字。
结果被太岳丈练国事直言相怼。
意思就是你的实力已经很强,没必要一直扯着昔日大秦不放。
加点自己的东西,让底下人有参与感,反而更能凝聚人心。
说到兴奋之处时。
他还想改立国号为清!
周铭当扬便表示拒绝,并说明清跟自己八字不合,才打消这老梆子念头。
此时的东门热闹非凡,因为大量的民夫正在挑着泥土,一边喊着卖力的口号!
一座十二米高的土台拔地而起。
工匠则是在铺垫地板和护栏,每一个尺寸都要符合九五至尊。
这就是祭天开国的祭台。
长安城内也没闲着,几乎有所的乞丐流民,全部被带去干活。
主要是拆掉贫民窟,包括所有破旧的房屋,都要全部拆掉。
只留下各种豪宅和地标性建筑!
而原本的西安城将会变为内城,将来只有王公贵族才能居住在此。
而外城将恢复到大唐巅峰时期,城墙全部采用坋土堆砌,外面用红砖铺垫。
至于人力?
一直到来年秋收之前,关中三百多万百姓,吃喝都需要周铭来供应。
还不如用以赊代赈之法,将他们全部集中修建长安城。
这种情况下纪律非常严格。
碰到偷懒耍滑的,将会直接送到煤矿干活,为大秦的事业添砖加瓦。
一直干到勤劳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