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李定国与信鸽

作品:《明末:从马匪到上帝之鞭

    并开始按照大秦的惯例,查抄福建各地豪商士绅。


    为什么豪商排在前面?


    是因为福建这地方也没什么地,反而商人多的是。


    孔有德也没想到这福建穷苦之地,查抄出来的银子却是多不胜数。


    特别是月港这个大明唯一合法海商之地,就查抄出两千多万两白银,其他堆积瓷器和丝绸更是多不胜数。


    便立即上书给征南大都督练伯严。


    这种便需要铁雄培养的专业人士过来查抄,把豪商士绅再过一遍油,不能让银子埋在土里浪费。


    要知道江苏那边的士绅嘴巴再硬,都被铁雄折磨的不像样。


    基本上该吐出来都都会吐出来。


    等到乾武四年二月,周铭才收到福州攻破隆武帝被杀的军报。


    立即成立大秦海军部,孔有德和常彦虎一正一副两总督,由大秦兵部直辖。


    总督是负责一地或者一事的意思,职位低于大都督却相对独立。


    同时下令修缮福州造船厂,建造这次上报的盖伦船舰船,要往大了造!


    如今大秦虽然沿着河西走廊,在修建大型驿站至西域,但是陆地运送终究麻烦。


    要是海军运送孟加拉的粮食去波斯,那秦军沿海作战就无后顾之忧。


    最关键的是南洋那等膏腴之地,肯定要紧紧抓在手里,大秦的百姓要想开疆扩土,大量的粮食必须要有。


    毕竟吃饱了刀把子才握的紧!


    而这些都需要海军去做。


    百年海军虽然夸张了些,但是深海作战却必须要提前练习。


    就在周铭处理政务时三德子上前说道:


    “陛下,少府的李昭上报,修建直道的倭人已经死伤大半,剩下的奴隶已经不够直道的每日计划!”


    这么点活就干不动了吗?


    那一天天的跳那么欢干嘛?


    后世去西伯利亚那种地方挖种土豆,还能回家那么多人,不应该啊!


    如今九州岛已经民不聊生,不可能去把琉球的百姓抓来修路。


    那里已经被李镇辽化为大秦百姓,将来也是统治倭奴的重要人口。


    周铭看着简易的世界地图,发现修路这种工程还得倭人来,为这陕北之地添砖加瓦他们义不容辞。


    “下旨,令李镇辽整军备战!”


    “军队不够就找征南军借,但是一定快点征服倭岛,朕要大量的劳力!”


    “同时让上官仪那边组织孟加拉人修路,不要舍不得下狠手!”


    旁边的一个十七八岁的文笔小吏,听完后立即奋笔疾书。


    虽然字迹写的和麻花一样,但是脸上的却充满对皇帝的崇拜。


    周铭对着文书就那么随意瞄了两眼,便一巴掌拍在其头顶笑骂道:


    “李定国,朕让你学习兵法战阵三个多月,这字迹还是跟尿洒的一样!”


    这少年正是两阙名王李定国,不过如今还是个小孩子。


    周铭最喜欢两个将军,一个是敢打敢战曹变蛟,还有一个便是李定国。


    由于大秦推进的太快,导致李定国这家伙,居然跟着跑到孟加拉。


    理由是这家伙太能吃,农庄确实养活不下去,便直接当做光棍送过去。


    反正李定国长的人高马大,真实年龄只要不开口,一般人分辨不出来。


    结果这家伙跑过去,有一次被孟加拉人欺负后,发狂之下杀害七八人。


    上官仪看其虽然长的高大,但实际年龄才十五岁,便将其发配回国。


    发生这么大的事情,孟加拉那边的黑冰台自然知道,一听叫李定国便马不停蹄的将人搞到皇宫里。


    这家伙确实长的壮,皇宫里特制小黄羊能吃下一整头,这三个月来长的越来越壮实,看起来都像十七八岁。


    周铭找李定国一个是满足心中爱好,最主要的还是想看看天才的成长。


    于是从大明皇宫搜罗过来的兵书,甚至朱棣的打仗心得也全部给他看。


    特别是常遇春的铁骑纵横之术。


    而李定国确实天赋非凡,兵书和各种兵家注释全部一看就会,看到战争核心点还能举一反三。


    周铭还专门给他找了一百童子军,都是十五六岁的年纪,都是那种脑袋好用体格健硕的,都由他自己操练。


    卫将军孟程来到宫里,差点以为这是自家大哥私生子,便偷偷提了两嘴,结果被周铭罚俸一年。


    李定国拿着破旧草纸无奈说道:


    “陛下,待会不是要重新誊写细文,再让信鸽传送军令吗?”


    而这个时候三德子拿来一个鸟笼子,里面正是两只蓝色鸽子,体型修长适合飞行不肥壮双眼有神。


    “陛下,鸟奴说上次的白色鸽子,大概率是死在乌思藏,那边的老鹰非常凶猛,环境气候也相对恶劣!”


    “最好是在中原地带送信,人和信鸽同时传送信件,以先到者为正!”


    周铭摸着胡须开怀大笑的说道:


    “行,就这么办,给上官仪的信就先送到四川或者缅甸!”


    信鸽这玩意在大唐就已经存在,大明的锦衣卫东厂也时常使用,甚至东南方的大家族也有。


    包括戚继光漠南征战也有使用。


    这些周铭之前都不知道,还是看铁雄传递消息那么快,问过之后才了解。


    大明之前没见到人用,是因为大明官方有稳定的驿站。


    甚至九边也都有烽火台。


    并不需要信鸽这种不稳定的东西。


    但是如今大秦的地盘这么大。


    特别是有些地方还环境恶劣,简直太需要这玩意了。


    偏远的地方就算先传到近点的地方,再用战马传送也会更快。


    周铭带着李定国来到皇宫侧门,这里就是鸽奴平日里的住所。


    在这里放飞信鸽,只要相隔不超过两三百公里,信鸽便能精准回到住所。


    接下来只要在全国重要驿站铺设窝点,便能最大限度的传递战情。


    信鸽回巢最高纪录是五百公里,但是容错率太低,周铭宁愿多养鸽奴。


    只见三德子将誊抄好的细文纸条,插进鸽子腿上的空心竹筒内。


    随着双手一松,信鸽便朝着山东方向飞去,这次只是飞到驿站,省去几百公里的传递路程而已。


    鸽奴还是太稀少需要好好培养,但是好的信鸽更是需要优中选优才行。


    这次有信鸽传递圣旨,坐镇福冈城的李镇辽提前十天便得到消息,立即传令统领以上集结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