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广积粮、筑高墙
作品:《开局被逐:归来紫袍压满门》 庞虎连看都没看就知道是李毅来了。
别看他选的地方距离京都只有20里地,但却异常荒凉。
周围荒无人烟。
压根儿就不会有人来。
庞虎连想都没有想,一把将马叔口中的白布给拽了出来。
庞虎将匕首架在马叔的脖子上,语气森然道。
“叫!”
“大声叫!”
“要不然我现在就宰了你!”
嘴巴挣开束缚的马叔,本应喘着粗气大口大口呼吸新鲜空气才对。
但知道了刀疤男是冲少爷来的马叔,怎么可能制李毅于险境。
所以,即便是庞虎已经将匕首贴在了马叔的脖子上。
马叔也将嘴巴闭的死死的,不肯发出一点声响。
这让庞虎瞬间大怒。
“呲!”
庞虎反手就是一下,将手中的匕首狠狠的刺进马叔的胳膊。
“老东西!”
“给我叫!”
胳膊处传来的剧烈疼痛,让马叔的眼球瞬间爆起,双目瞬间变的通红。
但他还是死死咬紧牙关,一声不吭。
“老东西!”
“我倒要看看你的骨头有多硬!”
庞虎说着便将手中的匕首用力刺下,然后转动了起来。
胳膊处传来的剧烈疼痛,让马叔额头的青筋瞬间爆起。
双目通红一片,眼球更是深深的朝外凸起。
但马叔愣是紧咬牙关,一声惨叫也不曾发出。
随着庞虎不断转动手上的匕首,马叔也因为承受不住这股巨大的疼痛,脖子一歪。
再次昏死了过去。
“老家伙!”庞虎恶狠狠的将匕首拔出。
“算你骨头硬!”
眼看山下的马蹄声越来越远了,庞虎也是不敢有任何犹豫。
赶忙上前两步,冲着山下大喊道。
“李毅,你的老东西在这里!”
只杀李毅这个毛头小子,本身就没什么乐趣。
更何况自己都跟李毅这么多天了,直接一刀把他宰了。
那岂不是太无趣了。
自己费了这么大功夫,才把李毅给引过来。
怎么能让他就这么轻易的死去?
他要让李毅亲耳听到这个老东西的惨叫,要让他心慌。
要让他着急。
等到李毅一脸焦急的跑上山时,自己在再当着他的面。
一刀了解这老东西的性命。
庞虎想,那个时候李毅脸上的表情应该会精彩吧?
他一定会奋不顾身的上来,要跟自己拼命。
到那时自己再把他挨在地上,狠狠摩擦。
让他好好感受感受什么叫绝望!
从焦急到愤怒,再从愤怒到绝望。
应该没有人能受的住这种打击吧?
杀一个人本没什么乐趣,但若是击溃一个人的心理防线后。
再杀掉的话。
那乐趣可就相当大了。
只是让庞虎没想到的是,这老东西的骨头这么硬。
胳膊都快被自己捅穿了,这老家伙愣是一声都不吭。
这着实打断了他的计划。
不过也无所谓了,只是少了一步而已。
后退两步,照样能击溃李毅的心理防线。
.....
纸条上的信息有限,李毅根本就不知道马叔的具体位置。
他只知道在城外20里处的荒山。
所以李毅只能不停的策马狂奔。
随着胯下黑风速度的不断加快,时间的不断推移。
李毅不会骑马的弊端也就显现了出来。
他的屁股以及的他大腿根儿被马鞍磨的生疼,显然是已然破皮了。
胯下那股火辣辣的痛感,让李毅一脸的眉头紧皱。
但他却一刻都不敢停歇,强忍着胯下的疼痛,将黑风骑的飞快。
眼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周围的荒山也越来越多了。
却还是不见马叔的身影,这让李毅顿时心急如焚。
但他却一刻都不敢停下。
他是生怕自己慢上一刻,就再也见不到马叔了。
就在李毅心急如焚之际,突然耳边传来一道声音。
“李毅,你的老东西在这里!”
这让李毅脸色瞬间举办。
“吁~”李毅急忙拉动手上的缰绳。
“吁吁吁吁~”
黑风在一阵局促的哀鸣声后,缓缓停下了脚步。
李毅顾不得胯下的疼痛,赶忙翻身下马,抬头环绕四周。
在月光的照耀下,李毅果然在一处荒山上,看到了一道模糊的身影。
李毅没有任何犹豫,直接迈步朝着这座荒山狂奔。
虽然李毅的每一次抬脚,皮肉摩擦之间,胯下都会传来一股钻心的疼痛。
但李毅却丝毫不敢停歇,他只能忍着胯下的剧痛。
朝着山顶狂奔。
....
皇宫,御书房内。
奉帝从后宫解决完苦闷后,便回到了御书房。
今天再怎么说也是放榜的日子。
他不看看名单,属实有点说不过去。
更何况明天就要殿试了,他还是要准备准备的。
别的暂且不提了,前三的文章他总归是要再看一遍儿的。
之前内阁呈上来的文章,他虽然看了一遍。
但当时他心里装的都是李毅将军酒售卖的事儿。
再加上那文章也没什么让他眼前一亮的点。
奉帝也就没过多干涉内阁定下的名单。
直接就圈行了红色朱批。
明天就要殿试了,他当然是要认真看看这些状元探花的文章了。
此时正值深秋,马上就要进入深冬了。
每当深冬来临,大雪纷纷之际,就必定房倒屋塌。
各地灾民不断。
而相师又说,今年又是古往今来百年难遇大寒之年。
这次的灾情恐怕要比往年严重不少。
而每逢入冬,鞑子必定南下。
一边儿是外敌的入侵,一边儿是遍地的灾民。
奉帝也是相当的头疼,他既不想让边境被鞑子入侵。
又不想让自己的子民受灾情之苦。
可他实在是无暇分身,顾及不及啊!
这灾是年年救,年年重。
鞑子是年年打年年多。
奉帝为此也是头疼不已,所以今年的考题就与这些有关。
可这些学子的答案,却是让奉帝大失所望。
无法就是对外坚壁清野,广积粮,筑高墙。
对内多撒网,设粥场。
让当地的土豪乡绅集资赈灾。
也不能说他们答的不好,只是没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新意。
正是因为太普通了,所以奉帝才没什么太大的兴趣。
因为,每到大灾之年。
朝堂上的大臣们都是这样提议的,他也是这么做的。
只是这效果,不怎么好啊!
正在奉帝为即将到来的寒冬头痛之际,一名小太监突然来报。
“皇上,恭青云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