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稀世珍宝

作品:《史上第一软饭王

    沈牧看着如此作态的秦宇,心中明悟,这个二皇子,是借此来嘲讽大皇子呢。


    自己越是表现得好,就越是说明大皇子识人不明,认不清自己这块璞玉!


    果然,秦轩在听到这话后,他的脸瞬间就黑了下去。


    他也清楚,秦宇这话明着是恭维沈牧,实则是在给他添堵!


    父皇现在对沈牧的态度,看来确实不一样了啊。


    秦轩压下心头火气,语气低沉道。


    “沈公子确实有点本事,不过区区从六品,面对今天这种军国大事,怕是也帮不上二弟什么忙吧!”


    秦宇手中折扇合拢,轻轻地拍打着自己的左手。


    “皇兄此言差矣!”


    “我要沈公子帮忙作甚?”


    他语调一扬,漫不经心的说道。


    “我又不像某些人,一门心思盯着那个位置。”


    “我啊,就喜欢结交些有趣的知己好友,平日里吟诗作对,喝喝花酒,岂不快哉!”


    秦宇说完,不再理会秦轩,而是笑吟吟的看向沈牧。


    那样子就像是看见了一件稀世珍宝。


    沈牧被他看得浑身不自在。


    这二皇子,难不成取向有问题?


    他打了个寒颤,轻移几步,拉开了和秦宇的距离。


    不多时,刘忠迈着小碎步从殿内走了出来。


    “诸位大人,陛下有旨,宣各位入殿觐见!”


    刘忠的视线在人群中扫过,看到沈牧时,脸上露出了一些嫌弃的表情。


    这小子,当真是走了天大的狗屎运,陛下竟然会在这个时候也召见了他。


    沈牧察觉到刘忠的针对,心想,这老货,还真是不待见自己啊。


    不过是陛下要见他,刘忠又说了不算。


    他正要跟随叶战一起进入大典,胳膊却被一只柔荑轻轻拽住。


    沈牧回首,叶凝烟正蹙眉望着他。


    “今日非比寻常,陛下正在气头上,你进去之后,寻个末尾的位置,万不可冒失上前,明白吗?”


    她并非轻视自家夫君,只是这等场合,确实轮不到他一个新晋的从六品小官发表什么意见。


    万一失言,触怒龙颜,后果不堪设想。


    沈牧微微一顿,旋即明白过来。


    娘子这是怕自己不懂规矩,冲撞了皇帝。


    他心头微暖,轻声询问。


    “娘子,那你呢?”


    叶凝烟瞪他一眼。


    “我自有我该站的位置!”


    她乃陛下亲封的女战神,品秩不低,朝堂上的位置自然十分靠前。


    沈牧嘿然一笑,不再多问。


    站在末尾?


    那再好不过了。


    他巴不得离皇帝远远地,免得又被皇帝惦记上。


    众人鱼贯而入。


    行宫大殿之内,气氛紧张。


    沈牧一入殿,四下瞅了瞅。


    很快,他便相中了大殿后方一根粗大的蟠龙红漆柱。


    这才是绝佳之地!


    躲在柱子后面,皇帝压根瞧不见他。


    沈牧心中一定,悄然移至柱后,倚着柱子闭上眼睛。


    叶凝烟与叶战、卢金等武将立于武将队列前方,并未留意自家夫君的小动作。


    在她想来,沈牧能听劝,老实待在后面,那就行了。


    殿内寂然无声,几乎能听见彼此的呼吸。


    群臣静候天子驾临。


    不过一盏茶的工夫,刘忠的公鸭嗓子声传来。


    “陛下驾到!”


    皇帝阴沉着脸走了过来,无形的威势,瞬间充斥了整座大殿。


    皇帝眉宇间凝结着浓烈的煞气,显然被那铁勒王子气得不轻。


    他径直走向御座,龙袍下摆一甩,带着怒气落座。


    冰冷的视线在下方群臣身上刮过,最终定格在户部尚书杜恪明身上。


    “杜恪明。”


    户部尚书杜恪明乃是上京杜家家主。


    这杜家精通算术,家族中有许多人都在户部担任要职。


    杜恪明闻声心头猛地一跳,急忙从队列中走出,躬身拜倒。


    “臣在。”


    杜恪明知道陛下现在正在气头上,态度也就越发的恭敬。


    皇帝盯着他,冷声问。


    “朕问你,户部府库,现能调拨多少粮草?若要支应二十万大军,最快多久能筹措齐备?”


    杜恪明立马回想一下之前的盘库数据,回答道。


    “回禀陛下,夏粮尚未归仓。若要备足二十万大军一月之用,待夏粮悉数入库,即可调拨。”


    皇帝听到这话,眉头拧成一团。


    如此,大军便不能立即出征了。


    他又问道:“朕要的可长期储存的军粮!试制进展如何?”


    杜恪明低着脑袋,惶恐道。。


    “回陛下……尚,尚未功成。”


    此事是户部近年来最重要的一件事。


    但屡番尝试,皆未能制出陛下想要的军粮。


    皇帝闻言,面色又阴沉了一分。


    “何时能成?”


    他的语气显然有些不耐烦了。


    杜恪明听着皇帝带着怒气的催问,额头冷汗直冒。


    这新式军粮,哪里是说研制就能研制出来的。


    他硬着头皮,声音低沉道。


    “陛下,这……这能长期保存的军粮,倒也不是没有。”


    “只是……”


    杜恪明偷偷看了一眼御座上皇帝的脸色,见皇帝那张脸阴沉得可怕,心中更是叫苦不迭。


    他赶紧将近年来户部试制军粮的一些事情说了出来。


    “军粮若要长期保存,无非便是用大量的盐腌制,再晒得极为干硬。”


    这种法子,古已有之,并非什么新奇玩意儿。


    杜恪明顿了顿,继续说。


    “此等军粮,的确能存放许久,数月不坏。”


    “但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


    “晒得太久,坚硬无比,必须用水长时间烹煮,方能入口。”


    “野外奔袭,尤其是深入敌境作战,哪有那般从容生火煮食的条件?”


    “一旦无法生火,这军粮便与砖石无异,根本无法食用。”


    杜恪明越说,声音越低。


    这的确是大夏军需的痛处。


    皇帝听着杜恪明的话,脸色很不好。


    草原何其广袤啊!


    北伐草原,后勤补给线漫长无比,军粮若不能长期保存且方便食用,大军如何能够深入腹地作战?


    就这军粮一项,便给北征草原大计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皇帝心里窝着一股无名火,却又发作不得。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殿下垂首站立的文武官员,语气冰冷的问。


    “诸位爱卿,可能想出什么法子,解决这个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