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波月洞中缘 金蝉炼禅心

作品:《重生之白蛇劫起

    只见一个身着宫装、云鬓微乱、面容姣好却带着愁容的女子,在一个小妖的陪同下走了出来。


    正是那宝象国的百花羞公主。


    她一出内洞,便看到了石室中的唐僧。


    见其身着袈裟,宝相庄严,不由一怔:


    “你是……东土来的长老?”


    唐僧忙起身合十:


    “阿弥陀佛,贫僧唐三藏,确是从东土大唐而来,欲往西天拜佛求经。


    误入宝洞,惊扰女施主了。”


    百花羞见他言语和气,不像恶人,又听得洞外杀声惨烈,心中担忧黄袍怪,便问道:


    “长老既是从东土来,可知外面与我夫君争斗的是何人?”


    “乃是贫僧的几个徒儿,因见贫僧被大王请来,心生误会,故而动手。


    贫僧正欲劝阻。”


    唐僧如实道。


    百花羞一听,更是焦急:


    “哎呀!竟是误会!


    长老快请与我一同出去,劝他们住手吧!


    我夫君他……他并非恶妖,从未害过人命啊!”


    她情急之下,也顾不得许多,便欲引唐僧出去。


    看守小妖欲阻拦,百花羞柳眉一竖:


    “让开!若真是误会,伤了谁都不是好事!”


    她在此洞中日久,自有威严,小妖不敢强拦。


    唐僧见这女子明理,心中稍慰,便随她一同走向洞外。


    此时洞外大战正酣。


    黄袍怪独战三人,已渐感不支,身上更添了几处棒伤耙痕,心中叫苦不迭。


    百花羞一出洞门,恰见猪八戒一耙筑向黄袍怪后心,吓得花容失色,惊叫道:


    “夫君小心!长老快叫他们住手啊!”


    唐僧见状,也急忙高喊:


    “悟空!八戒!悟净!


    快快住手!休要伤了和气!”


    孙悟空三人听得师父声音,回头一看,


    见师父安然无恙,并与一女子站在一起,都是一愣,手上攻势不由缓了下来。


    黄袍怪趁机跳出战圈,喘着粗气,来到百花羞身边,低声道:


    “你怎么出来了?此处危险!”


    百花羞却不顾自身,急忙查看他伤势,见他无大碍,才松了口气,对唐僧师徒道:


    “诸位长老,想必是有误会!


    我夫君请唐长老来,实无恶意!


    他……他本是天上星官,因我之故才下界至此,从未伤害生灵,反而时常护佑此地山民。


    还请诸位长老明鉴!”


    孙悟空火眼金睛一扫,果然见这妖王身上并无血孽冤魂,反而有淡淡的清圣之气,


    又见师父无恙,那女子言辞恳切,心中怒气便消了大半,但仍狐疑道:


    “既无恶意,掳俺师父作甚?”


    黄袍怪与百花羞对视一眼,面露苦涩。


    黄袍怪叹道:


    “大圣,非是我要掳掠长老。


    实是……实是得知取经人路过,心中惶恐。


    我私离天庭,羁留凡间,已是重罪。


    若再与取经队伍有所牵扯,恐上天降下更大责罚,连累了她……”


    他深情地看向百花羞。


    百花羞眼中含泪,握住他的手:


    “夫君……”


    唐僧此刻已是明白了八九分,原来又是一段仙凡情缘惹出的劫难。


    他想起自身经历,心中生出怜悯,上前一步,合十道:


    “阿弥陀佛。


    原来大王亦有不得已之苦衷。


    情之一字,确能令人舍生忘死。


    然,大王可知,如此困守洞府,终非长久之计?


    岂不闻‘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黄袍怪喃喃道:


    “回头?如何回头?天条森严……”


    唐僧却道:


    “佛法亦讲慈悲渡化。


    大王若真心向善,护佑一方,未尝不能将功折罪。


    更何况,尔等真情,天地可鉴。


    若一味躲避,反而落了下乘,易生事端。


    不若坦然面对,或有一线生机。”


    他这番话,既是说给黄袍怪听,也仿佛是自身感悟。


    经历了诸多磨难,他越发觉得,许多劫难并非来自外魔,而是源于内心的执念与畏惧。


    唯有直面,方能化解。


    孙悟空听得挠头:


    “师父,你跟这妖怪讲这些大道理,他听得懂吗?


    不如让俺老孙一棒……”


    “悟空!”


    唐僧制止了他,目光却看向黄袍怪与百花羞。


    黄袍怪闻言,陷入沉思。


    百花羞则泪眼婆娑地看着他,眼中满是希冀。


    良久,黄袍怪长叹一声,对着唐僧深深一揖:


    “多谢长老点醒。是小神执迷了。”


    他态度骤然转变,竟自称“小神”,显然是认同了唐僧的话。


    他转身对孙悟空道:


    “大圣,此前多有得罪。


    还请长老与众位高徒入内奉茶,容小神赔罪,并……并有一事相求。”


    孙悟空见师父无恙,这妖怪又服软,便也收了棒子,哼道:


    “这还差不多!若有歹心,俺老孙可不答应!”


    于是,一场干戈竟就此化为玉帛。


    师徒四人被请入波月洞中堂落座,小妖奉上香茗果品。


    黄袍怪与百花羞敬陪末座。


    黄袍怪这才将自己的来历一一讲述。


    他原是二十八宿之一的奎木狼,因与披香殿玉女相恋,导致其下界转生为宝象国百花羞公主。


    他因思念之情私自下界前来寻她,化作妖身占山为王,只为再续前缘。


    唐僧师徒听罢,皆是唏嘘不已。


    猪八戒听得眼泛泪光,想起了他的高小姐。


    沙僧沉默不语,不知在想什么。


    孙悟空也挠挠脸,难得没有喊打喊杀。


    唐僧叹道:


    “原来如此。


    大王亦是情深义重之辈。


    只是大王,你拘禁公主于此,虽得相聚,却令她远离父母邦国,担惊受怕,岂是长久爱惜之道?


    而你自己,亦担着天大干系,日夜不安。


    此非良策。”


    奎木狼苦笑:


    “长老所言极是。


    小神亦知此法拙劣。


    只是……只是不知该如何是好。


    今日恳请长老,能否……能否在西行路上,若得机缘,在天庭或佛祖面前,为我二人稍作分说?


    不求宽恕小神之罪,只求能给她一个妥善安置……”


    他言辞恳切,竟是要托付后事一般。


    百花羞闻言,泣不成声。


    唐僧看着这对苦命鸳鸯,心中慈悲涌动,双手合十,郑重道:


    “阿弥陀佛。


    贫僧若有机缘,定当尽力。


    然佛法虽广,不渡无缘之人。


    二位若能多行善事,积功累德,或能感召上天,自有转机。”


    奎木狼与百花羞连忙拜谢。


    随后,奎木狼不再阻拦,反而备下丰盛斋饭款待唐僧师徒,


    又亲自送他们出洞,指明西去路径,态度极为恭敬。


    师徒四人离了波月洞,继续西行。


    路上,唐僧回想此次经历,心中感慨万千。


    此难无声,却关乎情爱、责任与抉择,于他心境的锤炼,丝毫不逊于刀兵之劫。


    他忽然对三个徒弟道:


    “悟空、八戒、悟净。


    日后路途,若遇事端,勿要轻易喊打喊杀。


    需知万物有灵,皆有其情。


    降魔是手段,而非目的。


    渡化之心,方为根本。”


    孙悟空若有所思,猪八戒似懂非懂,沙僧默默点头。


    经此一难,唐僧的取经之心,于坚定中更添了几分慈悲与通透。


    而波月洞中,奎木狼遥望师徒四人远去的身影,紧紧握住百花羞的手,眼中重新燃起一丝希望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