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欲见白龙,玄奘西行

作品:《重生之白蛇劫起

    金光入体,一股温和的暖流瞬间席卷四肢百骸!


    雪练只觉得体内那些因早年胡乱吞食灵药而淤积的妖元杂质,如同冰雪遇阳般迅速消融,


    血脉深处传来阵阵舒畅的悸动,仿佛某种枷锁被打开。


    王道灵的感受更为强烈,那纯阳咒力所过之处,他妖元中因常年炼化毒瘴、阴气而沾染的阴寒戾气,


    如同遇到了克星,被焚烧净化,整个妖躯都变得通透无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


    两人身上同时泛起淡淡的金色光晕,气息在纯阳咒力的洗礼下,明显变得更加精纯。


    王道灵睁开眼,金瞳中的光芒似乎都明亮了几分,看向玄珏的目光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感激。


    接下来的几日,青城山竹屋倒真成了世外桃源。


    雪练得了新功法,又有纯阳咒力淬体,每日除了完成玄珏布置的功课,就是拉着同样得了好处的王道灵切磋印证。


    王道灵得了《太阴吞元经》,又祛除了妖气杂质,心情大好,对雪练的“骚扰”也多了几分耐心。


    小青和红菱则带着两个虎娃娃漫山遍野地采摘灵果、辨识草药。


    小鼍龙敖睿有时跟着她们,有时则独自在山巅吐纳,吸纳此地清灵的山川精气。


    玄珏则彻底放松下来,或是在竹下静坐,看云卷云舒,或是亲自下厨,


    用最普通的山间食材做出一桌桌令人食指大动的佳肴,享受着这难得的宁静。


    然而,这份宁静终有尽头。


    这一日清晨,众人刚用罢早饭。


    小鼍龙敖睿踌躇了片刻,走到正在竹下品茶的玄珏面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


    “师尊。”


    玄珏放下茶杯,看向自己这龙族弟子:“何事?”


    敖睿脸上露出一丝与平日不符的忧虑:


    “弟子……弟子心中挂念一人。


    我有一表兄,名唤敖烈,本是西海龙王三太子。


    前些年……因年少气盛,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触犯了天条,被玉帝责罚……如今被打入那鹰愁涧受苦。”


    他声音低沉下去,带着恳求,


    “弟子知道师尊此番是散心,但……恳请师尊允准,容弟子去那鹰愁涧探望表兄一眼,看看他境况如何。


    弟子……实在放心不下。”


    鹰愁涧?小白龙敖烈?


    玄珏眸光微动。


    这不正是西游路上,那匹驮着唐僧的白龙马?


    西游的开端,已近在眼前了。


    他本就有意四处走走看看,这鹰愁涧,倒是个观察西游棋局起手式的好地方。


    “哦?西海三太子?”


    玄珏脸上露出温和的笑意,并无半分推拒,


    “既是你的至亲,去看看也是应当。


    左右不过是散心,去哪里都一样。


    收拾一下,我们稍后便动身。”


    敖睿没想到师尊答应得如此爽快,眼中顿时迸发出惊喜的光芒,深深一揖:


    “多谢师尊!”


    就在玄珏带着带着众人,驾起遁光,朝着鹰愁涧方向悠然行去之时。


    万里之外,南瞻部洲,大唐国都长安城。


    历时七七四十九日、规模空前的水陆法会,终于到了尾声。


    皇宫前法坛高筑,经幡如林,檀香缭绕。


    高坛之上,一名年轻俊秀、宝相庄严的僧人正口吐莲花,阐述佛法精义,引得台下无数信众如痴如醉,顶礼膜拜。


    此人正是名动长安的高僧——玄奘法师。


    忽然间,人群外围一阵骚动。


    一个跛足垢面、手持破旧禅杖的老僧挤了进来,对着坛上的玄奘高声道:


    “小和尚,你讲的可是小乘佛法,度不得亡者超升,解不得冤孽缠身,只可浑俗和光。


    我有大乘佛法三藏,能超亡者升天,能度难人脱苦,能修无量寿身,能作无来无去!”


    此言一出,满扬哗然。


    玄奘法师不惊不怒,从容下坛,与这老僧当众论起佛法。


    两人一问一答,妙语连珠,直指佛门精义。


    玄奘法师学识渊博,根基深厚,但那老僧所言大乘佛法,境界恢弘,奥妙无穷,玄奘渐感应对维艰。


    正疑惑间,忽见那老僧周身大放光明,瑞气千条,足下升起千瓣莲台,托着他冉冉升空!


    破旧的僧衣化作庄严宝相,垢面化为慈悲妙容——


    哪里是什么跛足老僧,分明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显化真身!


    “吾乃南海普陀落伽山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浩渺慈悲之音响彻长安城上空,


    “见你佛法精深,弘扬有方,然东土众生沉沦苦海,唯大乘佛法《三藏真经》可解。


    此经在西方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


    尔可敢发宏愿,不辞艰辛,西行十万八千里,求取真经,普度东土众生?”


    满城百姓、王公贵族,见此菩萨显圣,无不跪拜祷告:


    “菩萨!是观世音菩萨显灵了!”


    玄奘立于坛下,仰望空中那万丈祥光的菩萨金身,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他双手合十,深深一拜,坚定的声音响彻全扬:


    “贫僧玄奘,蒙菩萨点化,愿效仿先贤,不惧路远,不辞艰辛,


    定要前往西天,拜求真经,使我东土众生,得闻正法,永脱苦海!”


    “善哉!善哉!”


    菩萨颔首微笑,佛光普照,随即祥云托举,身影渐渐融入九天之上,唯有余音袅袅,回荡在长安城上空。


    法会结束,唐王李世民龙心大悦,感念玄奘发的宏愿,


    当即在朝堂之上,执玄奘之手,口称“御弟”,


    并赐下通关文牒、紫金钵盂、锦斓袈裟、九环锡杖等物,


    更亲自斟满一杯素酒,递与玄奘:


    “御弟,此去西天,路途遥远,凶险莫测。


    饮了此酒,盼你早日功成归来!”


    玄奘接过御酒,一饮而尽,再拜谢恩。


    唐王又道:“御弟此行,乃为东土万千黎民求取生路。


    朕便再赐你一号——三藏!


    取通达经、律、论三藏真法之意!


    愿你此去,一路珍重!”


    “谢陛下赐号!贫僧唐三藏,定不负陛下所托,不负东土众生所望!”


    玄奘——如今已是唐三藏,双手合十,声音平静却蕴含着磐石般的意志。


    长安城门外,旌旗招展。


    唐王亲率文武百官,设长亭相送。


    三藏法师身披锦斓袈裟,手持九环锡杖,背负行囊,辞别君王,踏上驿道。


    他目光坚定地望着西方,那漫漫黄尘古道,将是他宏愿启程之处。


    西游大幕,于此刻,在凡尘帝王的注视与佛门菩萨的指引下,轰然拉开。


    【有存稿发的就是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