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琴瑟和鸣

作品:《重生之白蛇劫起

    唯见天边星幕之下,偶有微芒乍闪即灭,旋即复归星河静谧。


    如此数度明灭,终归于星月交辉的宁和。


    雷劫起落迅疾,不过须臾。


    玄珏与大白默然相望,心中了然。


    老狐此番,怕是凶多吉少。


    虽未亲见其陨落,然其托孤之举,早已道尽了对这化形之劫的绝望。


    二蛇轻叹,悄然游回竹屋露台。


    经此变故,纵有万卷道藏在前,也再难静心观阅。


    一夜无话。翌日,玄珏随大白修习那“翻江倒海”之术。


    大白凝神静气,素手掐诀,朱唇微动,默诵真言。


    法力涌动间,纤指向下轻轻一划——


    霎时间,脚下数千丈镜湖如被无形巨手搅动!


    平静湖面骤然撕裂,怒涛冲天而起,化作十数丈高的雪白浪峰,直贯云霄!


    法诀定其神,术印引其形,法力为其根,三者缺一不可。


    法诀有其玄奥韵律,术印有其独特法度,法力流转亦自有其周天轨迹。


    这一切,在玄珏眉心竖眼的洞察之下,纤毫毕现。


    然法诀可默诵于心,若仅凭观摩术印与揣摩法力运行,便想偷师这等大术,无异于痴人说梦。


    古语有云:法不传六耳。


    法诀,方是术法之核心。


    道行精深者,一念真言即可引动天地伟力,无需繁复印诀,根源便在于此。


    大白收势,湖面渐复平静,她看向玄珏:“记住几成?”


    玄珏心思微转。若直言尽数领悟,怕伤了师姐授法的兴致。


    遂谦然道:“约莫七成。师姐可否再详解一番法诀与术印之妙?而后再演一次?”


    “仅观一遍便得七成精髓?师弟真乃不世出的奇才,切莫贪多求快。


    单论这术法悟性,你可比师姐当年强太多了。”


    大白眼中赞赏之色毫不掩饰,对这位师弟的天赋深感欣慰。


    又悉心教导两遍后,大白便让玄珏自行参悟,她则需闭关月余,出关后再考校其进境。


    临行前,她顺手带走了玄珏的佩剑,连同水妖钢叉、鼠妖短剑一并卷走。


    玄珏心知肚明,自家这位师姐,是要给他的兵刃“淬火加料”了。


    未及半月,玄珏已将这“翻江倒海”之术掌握纯熟。只是此术威力,终究受制于法力深浅。


    他修行日短,积蓄自然远不及大白深厚。思及此,他打定主意,是时候将那鼠妖的妖丹炼化吸收了。


    此后的日子,镜湖再难安宁。一条数百丈长的银环巨蟒时而在湖中兴风作浪,所过之处,湖水或怒卷滔天,或中分如壑,尽随其心意而动。


    湖中鱼虾惊得四散奔逃,湖面栖息的鸥鹭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几欲举家搬迁。


    未满一月,大白便提前出关,将一柄焕然一新的长剑抛给玄珏。


    玄珏接剑入手,顿觉沉甸甸的分量远胜从前。


    剑脊之上,点点星芒内蕴流转,流光溢彩,煞是夺目。


    “师姐,你将那星辰砂熔炼进去了?”玄珏细细端详,问道。


    大白唇角微扬:“那两捧星辰砂,一半融入了我这剑中,一半给了你。


    不过你这佩剑的底材终究逊色些,日后若有机缘,寻些天外玄铁再行熔炼便是。”


    她话锋一转,笑意中带上几分促狭:“好了,让我瞧瞧你这段时间的功课。若不能让我满意…你懂的。”


    “师姐放心便是!”玄珏朗声应道,眼中自信满满。


    ……


    春去秋来,寒暑更迭。光阴似水,岁月如梭。


    十几载光阴,对凡人而言,足以令牙牙稚子长成意气少年,少年成家立业,进而步入沉稳中年。


    然于修行者眼中,不过弹指一挥,闭眼睁眼之间。


    又是一年春好处,和风拂过大地,百花争奇斗艳。


    飞瀑如练挂于幽谷,苍松翠柏掩映云烟。


    白衣洞府下的镜湖之上,一匹通体雪白的神骏踏破烟波,如一道流光飞驰!


    其速之快,几若惊雷闪电,奔行间有清脆铃音叮当作响。


    凝神细看,白马颈项雪白的鬃毛间,赫然伏着一团火焰般的赤红——那是一只皮毛赤红如霞的小狐狸。


    这一马一狐,正是雪练与红绫。


    十数载苦修,雪练已能御气踏波,纵横湖面。


    小狐狸红绫深得大白宠爱,修行进境更是远超雪练。


    二者熟稔之后,便常如影随形,嬉戏相伴。


    此刻,雪练正踏波飞驰,湖心深处忽有琴音骤起,铿锵激越!


    旋即,一缕清越箫声悠悠相和,缠绵入云。


    闻此仙乐,雪练长嘶一声,人立而起,四蹄凌空一踏,便如离弦之箭,调转方向,循着那琴箫合鸣之声破浪而去!


    不多时,雪练的身影仿佛撞入一片无形水幕,面前涟漪荡漾开来,它连同背上的红绫,瞬息消失在平滑如镜的湖面上。


    眼前豁然开朗,一座翠竹小屋静立。


    屋周奇花异草竞相绽放,馥郁芬芳萦绕鼻端。


    琴音铮铮,如金戈铁马;


    箫声悠远,似月下松涛。


    两音相合,时而轻快明朗如春风拂柳,时而又隐含着几许难以言喻的幽思哀怨。


    仙乐绕梁,余音袅袅。


    花间彩蝶随乐翩跹,枝头灵禽伴音梳羽,排排绰绰,如痴如醉。


    只见那抚琴者,一袭白衣曳地,气质清冷如霜;


    弄箫者,则是一身青衣,潇洒出尘。


    琴是古拙瑶琴,箫乃自制横笛——皆因那位玉人素来不喜洞箫之音,青衣男子便唯有自削灵竹,制了这管横笛。


    两条修长的蛇尾,一黑一白,自两人衣袍下蜿蜒而出,垂落露台,在清澈的湖水中轻柔搅动。


    时而如藤蔓相缠,时而又俏皮地分开,彼此追逐嬉戏,搅起圈圈涟漪。


    倏忽间,那条白色蛇尾猛地扬起,卷起千堆雪浪!


    它灵巧地缩回,盘于白衣女子身下。


    旋即,她身下云雾升腾,托着她连人带琴凌空而起。


    湖中巨浪随之涌起,簇拥着那团云雾向竹屋外飘飞而去。


    飞出竹屋的刹那,白衣女子蓦然回首,展颜一笑。


    那一笑,令周遭奇花黯然失色,天地为之屏息!


    仿佛整个世界的色彩与光华,尽数凝聚于她那惊鸿一瞥的回眸之中。


    青衣男子亦收尾腾身,足尖在清波上轻轻一点,身姿飘逸如嫡仙临凡,紧随其后。


    他几个起落便追至前方,一足点波,一足微曲,身形向后飘飞之际,足尖在湖面划开一道长长的雪白水痕,玄衣翻飞,若凭虚御风。


    两人身后,百鸟翔集,彩蝶纷飞,如同追随仙踪。


    这琴箫相和,你追我逐,鸾凤和鸣般的景象,当真羡煞凡尘。


    若有外人得见,定要慨叹:


    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甘为连理枝。


    于水宁化并蒂莲,不羡鸳鸯不羡仙!


    一曲终了,两人已追逐嬉戏至崖边,旋即沿着陡峭崖壁扶摇直上,飘然落于峰顶。


    琴箫声歇,白衣女子眸中含笑:“师弟的箫技,更胜往昔了。”


    “师姐的琴艺,亦是精进神速。”青衣男子收起瑶琴,两人相视莞尔,继而并肩远眺。


    忽见西南天际,一道刺目天火撕裂长空,疾速坠落!


    二人目光一触,心意相通,立时驾起云雾,化作两道流光,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