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春闱将至
作品:《娘娘她凭签到系统宠冠后宫》 楚景宸还让王德发亲自送了几道御膳过来。
又引来各位夫人的恭维,好听话不要钱的往外说。
用完膳,温玉颜独留了温母下来说话。
“母亲,昨晚的事情父亲都告诉你了吧。”
周氏点了点头:“难为你了,娘一直都知道她不懂事,只是想着一个小丫头罢了,加上她娘也还算乖顺,这才多有包容,没想到这次她差点把自己作死。”
“今儿一早,你爹已经把她们娘儿俩送到庄子上去了,还让我写信回老家,给她找个夫婿,及笄之后就送出门子。”
温玉颜暗叹 ,原以为她爹只会好好教训一下,没想到直接就要把人嫁回老家去。
“回去也好,京城繁华迷人眼,就算给她找个好夫婿,只怕凭她的脑子,也是被人耍的团团转,不如回去找个知根知底的人好好过日子。”
周氏附和道:“是啊,还算你爹没有被权力糊了眼,娘还怕他脑子拎不清,想给她找个有权有势的夫家呢。”
温玉颜安慰道:“娘放心吧,父亲不是那种人。”
“不过咱们一家如今花团锦簇的,您也要时常规劝父亲,莫忘初心。”
“萧氏、关氏的例子你们都知道的,大厦倾覆,不过就是陛下抬手之间的事。”
周氏娘家虽是商户出身,却也知道一个道理。
帝王的恩宠能给你,也能给别人。
她郑重地点点头:“娘知道,你自己在宫里也要时刻小心。”
“嗯,娘放心吧。”
数日后。
南楚,北狄双方协议签署完成。
伤势一直不见好的拓跋元澈无比期待着可以回到北狄。
这里毕竟是南楚,他一个北狄人,想找个有能耐的郎中都找不到。
南楚皇帝只派了御医给他处理了一下伤口,留了些药就没再来了。
他本就心虚,哪里敢说什么。
如果能回到北狄,父王一定会让人治好他的。
他欢天喜地的迎接了使臣,谁知这人竟然说父王不让他回去!
“你到底在说什么?父王让我留下,留在南楚??”拓跋元澈如遭雷击。
使臣理所当然的说:“是的,十一王子,王上说您既然已经谈妥了停战协议,自当由您留在南楚,充当双方和平的使者。”
王上的原话是,那个废物,连这点小事都谈不好,就让他留在那别回来了。
让他谈条件,他谈的什么?割让三座城?
反正王上儿子多,少他一个也不少。
“不...不不不...不会的,我不要留在这。”
“你带我回去,等我回去给你很多金银财宝,只要你带我回去,我府上的东西全都给你,任你挑选......”
拓跋元澈激动的语无伦次,只要能回去,就算让他跪下又如何。
“王子还是不要太过激动,注意身体,臣先告退了。”
使臣说完转身就走。
拓跋元澈急了:“你回来...本王叫滚回来...啊...”
不管拓跋元澈如何愤怒,咆哮,也改变不了留在南楚为质的事实。
使臣本来还想接回圣女,但是亲眼见到了圣女的惨象后,没人再提带人回去的话。
反正两人已经被南楚皇帝赐婚了,就让他们夫妻都留在这里好了。
想来大王也不需要一个口不能说,手不能写的圣女。
楚景宸给两人赐了宅子,除了拓跋王子的三个贴身侍从,其余人都返回了北狄。
拓跋元澈伤口还没愈合,动一下都疼,只能整天躺在床上。
乌兰圣女也像一滩烂肉一样,瘫在床上。
侍从原本就是受尽了拓跋元澈的责骂殴打,这下主子落难,可就轮到他们的好日子了。
宅子门口有侍卫守着,每日有人送菜来。
他们几人先吃饱,剩下的都是那夫妻俩的。
不管拓跋元澈如何辱骂,他们都当听不见。
反正饭菜给你了,爱吃不吃。
为了防止他伤好后的报复,几人还把他的药也扔了。
伤口迟迟不好的拓跋元澈最终感染,瘫痪在床。
当然这是后话。
*
转眼便到了初春三月。
天气已悄然回暖,阳光也变得愈发和煦起来,微风轻拂着大地,带来了一丝春天的气息。
春闱将至。
不少外地学子已经提前到了京城,为这扬考试做着最后的冲刺。
温云笙去年已经中举,今年也要下扬参加此次春闱。
温玉颜特意让人给家中捎去了不少滋补养身药材,希望这个便宜弟弟能考出好成绩。
初六这天。
天刚破晓,晨光熹微。
贡院外已人头攒动,身着长衫的举子们,背负着十年寒窗的期许,目光中满是紧张与憧憬。
贡院的大门缓缓打开,发出沉闷的声响。
举子们拿出自己的浮票、识认官印结、亲供、互结等文书,等待提调官的验证。
检验通过,方能进入贡院考试。
温云笙排在队伍中,神色镇定,内心却也难免有些忐忑。
周围的举子们有的小声交头接耳,议论着考题范围;有的则默默祈祷,神色虔诚。
终于轮到温云笙查验,他不慌不忙地递上文书,提调官仔细查验后,点了点头,示意他可以进去。
进入贡院,温云笙找到自己的考舍,狭小而简陋。
他坐下来,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心情,等待着考题发放。
与此同时,温玉颜在宫中也牵挂着温云笙的考试。
她特意嘱咐周和,让他留意春闱的消息。
今天不止是春闱开考,也是她的生辰。
原本楚景宸想给她办个小宴,不过她实在是没什么精力应酬。
只想一家人一起过个简简单单的生辰。
她现在肚子太大了,八个月的身孕,跟要生了似的。
早上起床还要宫女的帮助才能坐起来。
等她收拾好坐在饭桌前。
就看到饭桌中间,放着一碗卖相不怎么样的长寿面。
要是平时,这样的面是端不上桌的。
去年她生日是孙嬷嬷亲自做的面,今年这又是谁做的?
红樱面色如常的把长寿面端到她面前。
碗里粗细不一的面条歪歪扭扭地交缠在一起,上面还码放着几块方方正正的牛肉粒,旁边放着几颗小青菜,面汤呈淡黄色,应该是鸡汤。
她挑起一筷子面条尝了一口,味道还不错,就是面条没什么嚼劲儿,软塌塌的。
她猜只有这面是她们擀的,配料都是膳房现成的。
不过有这个心就很好了。
她笑意盈盈的看着她们:“说说吧,今年的长寿面是谁做的?”
谁知几人都低着头不承认。
难道她猜错了?这玩意儿是膳房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