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离谱搞笑的文言文翻译
作品:《抖音通古代!开局创死秦始皇嬴政》 结果却被邹忌给借机规劝了一番,让他以此为戒,纳谏除蔽。
好吧好吧,于是田因齐为了不让邹忌再念叨他,于是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诏令才刚刚颁布下去,结果他就听见了天幕上传出来的和他刚才所说的差不多的话,田因齐一愣。
他说的这话是这个意思吗?
他疯了吗?别人来刺杀他,他还要给别人赏赐。
紧接着,他又急忙让人唤回去颁发诏令的官员,“让那个宣读诏令的人说清楚点,这句话的意思是齐国的所有的大臣、官吏以及百姓,能够当面批评寡人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不是来刺杀寡人……”
可千万不要有人真的听信了天幕上的胡言乱语,跑来刺杀他。
西汉时期。
刘向看着自己刚刚才写好的《战国策·齐策篇·邹忌讽齐王纳谏》,很快,他就找到了那句和天幕上一模一样的话。
顿时,他心中狂喜,直接抚掌大笑起来,“没想到,老夫写的《战国策》居然能够流传到后世去,想必老夫的名讳也青史有名。”
只不过,这句话的意思难道不是齐王向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说,能够当面批评他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吗?
怎么会是刺杀?
后世人看书难道都是按照字面的意思来乱编的吗?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翻译:你美什么?你也配合徐公比。】
刚回到府中的邹忌,听见天幕上的话,差点一个失手将脸上的胡子给揪下来。
这句话的意思难道不是说他更加美,徐公比不上他吗?虽然这句话是他的妻妾说的话。
“城北徐公是出了名的俊美,但是难道我邹忌就很难看?”
怎么可能?朝堂上的人都说我形貌昳丽呢!
【“周烈王崩,诸侯皆吊。”
翻译:周烈王死了,诸侯也跟着上吊了。】
东周时期。
姬喜看着天幕,无语的抽了抽嘴角。
明明人家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个周烈王死了,四方诸侯来吊唁。
“后世之人这是在玩儿吧?”
毕竟稍微读点书的也不至于会将这句这么简单的话理解成这样。
随即,姬喜想到什么似的,面色灰暗下来,心中止不住地叹息。
这个周烈王死了,四方诸侯会来吊唁,也不知道我死了,诸侯会不会遵循周礼来吊唁,给他一个面子上的尊敬。
不是姬喜妄自菲薄,而是如今天下,周王室式微,那些诸侯国早就已经公然蔑视周礼,称王争霸。
而他,自从他登基以来,所做过的最大的动作竟只是重修了祖庙的瓦檐。
如今,姬喜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周王室的祖宗基业不要断在自己的手里,不然叫他如何下去面对周朝的列祖列宗?
西汉时期。
作为收集编撰了《战国策》的刘向,他对于书中的每一句话都记得清清楚楚,他知道这句话是出自《战国策·赵策三》中的一句话。
只是,天幕这搞怪的翻译真的是让他心中郁闷。
【“荆轲嘿而逃去。”
翻译:荆轲嘿嘿一笑,逃跑了。】
秦始皇时期。
听到荆轲,嬴政就想起了当年荆轲刺秦的事情。
自从成为秦王以来,他还是第一次这么狼狈的被人追杀着滚落台阶,绕柱而跑。
所幸最后,这个胆大包天敢刺杀他的荆轲被他一剑斩于剑下。
听见天幕上这关于荆轲的翻译,嬴政顿时笑了。
嘿嘿一笑然后逃跑,在配上嬴政印象中的荆轲那张粗糙的老脸,真个猥琐。
荆轲刺秦的事情之后,那些反秦的实力和各国的遗贵,居然还将荆轲传颂成为一个敢于反抗大秦的英雄人物,这实在是恶心到了嬴政。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翻译:我想用五百里地来换安陵君,安陵君能许配给我吗?】
刚才还对天幕“抹黑”荆轲形象颇为满意的嬴政在听到这一句话之后,顿时面色一黑。
因为这句话是当初他在灭韩亡魏之后,面对这魏国的附属小国安陵国使者唐雎说过的话。
但是,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我想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国,让安陵国的国君一定要答应。
而不是他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求娶安陵君,他可没有龙阳之好。
“天幕……”
嬴政瞪了一眼这天上的光幕,真的是这天幕创起人来,还真是众生平等。
【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孔子说:怎么会有这么破的房子?】
春秋时期。
被天幕点名的孔子一脸懵逼,他有这么失礼直白地说过别人的房子很破旧的话吗?
不对,孔子反应过来,这句话的意思明明就是没有什么简陋的。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才是我说过的话。”
作为《陋室铭》的作者刘禹锡这会都快气死了。
这句话是他在《陋室铭》的时候引用的《论语》上孔子说过的原话,意思明明就是孔子都说过有何简陋的呢?
虽然这房子表面看上去是简陋破败了点,但是住在这房子里面的人品德高尚,所以只要是君子所居住的地方,就不觉得简陋。
【“呼儿将出换美酒。”
翻译:没酒了可不行,将你儿子叫出来,换成美酒接着喝。】
李白目瞪口呆:“……”
这句话是这样子翻译的吗?
天幕不要乱搞我的诗啊喂!
【“温故而知新。”
翻译:复习学过的知识,结果发现好像都是新的。】
孔子:“……这天幕上的后世人真的是……促狭。”
我还能说什么?只能扬起一抹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各朝各代的学渣们听到这句话倒是很赞同。
毕竟,他们确实是啊,每一次重新复习学过的知识,结果发现那知识认识他们,他们不认识那知识。
“这个知识老师是不是当初跳过了没讲啊?”
“还有这个知识老师当初好像也没有讲?”
“这个讲过了吗?怎么我的脑子一点印象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