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二渡赤水,漂亮的回首掏
作品:《抖音通古代!开局创死秦始皇嬴政》 【想要北出金沙江,首先要占领一个重要的据点叙永。】
【可我们刚刚经历的土城大战,根本无力再战,所以叙永一直没有拿下,北出金沙江的计划也无法实现。】
【无奈之下,我们朝着川颠黔的边境地带扎西前进。】
【而敌人也很快围了上来,在扎西周围形成了新的包围圈。】
【川军整体西移,堵住长江。】
【云南滇军封锁金沙江。】
【南面、东南面滇军以及薛岳部队正层层逼近。】
【黔军一部固守赤水河一线。】
【此时,何去何从必须早做决断。】
【于是,我们想出了一个应对策略。】
【红五军团,红九军团分别佯攻镇雄、彝良,调动滇军前来救援。】
【而我主力一,三军团则乘虚突破横江防线,打开西进金沙江的道路。】
【可敌方没有上钩,事情又回到了原点。】
【敌方发布新的进攻命令,川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固守长江防线,另一部由北向南攻击。】
【西面的滇军继续固守横江防线,毕节的滇军主力则由南向北攻击。】
【薛岳的三个师由东南方向前进。】
【黔军固守土城、赤水河。】
【敌人此举意在四面合围,一举拿下击溃我方,包围圈越来越小,到了下最后决心的时刻了。】
三国时期。
蜀汉。
刘备看着天幕,红方虽然暂时到了轧戏,但是蓝方很快就会追击上来再次形成包围圈。
去到扎西,无非也就是暂时逃离包围圈,多了一些喘息的时间,其实形势根本就没有改变什么。
果不其然,后面的发展和刘备设想的一样,蓝方的人很快就在此追击了上面,并且围绕着红方再次展开了包围。
“军师,你说这红方能够成功渡过金沙江吗?”
“又被包围了,还有其他的突围办法吗?”
诸葛亮看着此刻沙盘中的形势,沉思片刻,才说:
“走。”
“敌人的兵力重重围困,而红方之前才经历过一扬大战,又长途奔袭,根本没有时间休息,若是开战,很不利。”
“所以,还是走,往东,二渡赤水。”
张飞大为不解,“啊?那这样岂不是又跳回了原点?那刚才干嘛要过来啊?”
诸葛亮笑而不语。
张飞:“……”
军师这故作神秘,含糊其辞的样子真的气人!
贞观时期。
看着敌人再次在扎西四周合围要击溃红方,李世民不由地担心起来。
“这蓝方看来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啊!”
“看穿了红方的调虎离山,根本就不上钩,并且还一直布局兵力围剿红方,稳扎稳打地推进。”
“若是真的被蓝方给合围完成了,红方必死无疑,这简直又是一个死局。”
而且,红方军团在一渡赤水前后那些战役中频频失利,就没有赢下一扬,全都是打输了在跑路。
想必如今红方军团内部肯定是士气低迷,将士们不仅没有缴获到任何有用的物资,而且身体上也人困马乏,就是心里也很不得劲。
而核心领导阶级肯定比下面的将士们更加焦急,承受着更加大的压力。
但是,一旦这种情况红方的人先为了寻求突破的机会而自乱了阵脚,那么蓝方的机会就来了。
西汉汉武帝时期。
“仲卿,这种局面的话,你可有破解之法?”
汉武帝看着天幕上的战况,询问着一旁的卫青。
卫青思索了片刻,觉得虽然红方眼前的局势看起来很危急,但是天幕一开始不是说了吗?这次的战役可是堪称兵家之绝唱的。
所以,红方最后一定会突围出来,并且既然是四渡赤水,那么一定和这赤水有关。
有了!!!
卫青看着沙盘上如今的战况形势,红方如今北面有重兵,布置的密不透风。
而南面、东南面同样也有兵力包围。
西边还有颠军守备着,虽然这颠军此时不出,但是若是红方敢往边境线跨一步,颠军肯定会出军阻挡。
这种情况下,只能再渡赤水了。
“陛下,只能再渡赤水了。”
红方在一渡赤水的时候,就已经和敌方打了一扬土城大战,不但红方损失惨重,而且地方估计也不会想到这个时候红方那个逃了会再次回来。
【我军分析,北面的川军布置密不透风,西面滇军龟缩不出。 东南面则是敌人的重兵集团,这几个方向都不是好的选择。于是,李得胜大大果断决策,挥师东进,再渡赤水河,重回遵义】
【因为防锁土城一线的黔军其实早先已经被我们打残了,战斗力并强。】
【而在遵义的王家烈,此时,兵力分散,在遵义、娄三关、桐梓一线只有大概六个团的兵。】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黔军万万想不到我们会杀一个回马枪。他们在心理上是处于麻痹放松的状态。】
【而事实上也真是如此,此时王家烈正在忙着给他老母亲做大寿。】
【计划已定,红九军团伪装主力,在扎西大肆活动,造成了大军还在扎西的假象。】
【红三军团主力在左,由二郎滩渡口过河,我核心纵队及红一军团主力居中,由太平渡过河,五军团在右。】
【红九军团完成任务后,紧急跟进。】
【守卫赤水河的黔军果然毫无准备,一触击溃,我军占领土城,顺利渡过赤水河。】
【而且,李得胜大大在二渡时,留下了很多船只和浮桥架,还多设了几处渡口。(敲黑板,划重点,记住,之后要考!)】
【这就是二渡赤水。】
天幕之下的各朝古人们看着红方一个漂亮的回首掏,打了地方一个猝不及防,纷纷都喝彩起来。
“漂亮!!”
“好一个回马枪。”
“红方的指挥官果然是神人啊!”
……
“这红方的指挥官这一招金蝉脱壳的办法使用的太漂亮了。”
“此时敌方的大部队都已经移动到赤水河西边,赤水河东的贵州地界,兵力空虚。”
“而且敌人绝想不到,红方刚刚从遵义出来,又会突然打回去。”
李世民对此操作,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