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畸形消费观?山区少年竟分期购买天价光辉电驴?

作品:《国家禁产,你说你这是民用科技?

    【《畸形消费观?山区少年竟分期购买天价光辉电驴!》】


    帖子图文并茂,文章主角是一个看起来不过十六七岁的少年。


    文章里的照片背景是破败的土坯房,少年皮肤黝黑,穿着洗得发白的旧衣服。


    他正抚摸着一辆崭新的“光辉1号标准续航版”,脸上带着不怎么合时宜的喜悦。


    爆料者称,这名叫王小树的少年来自龙国西部最贫困的山区,竟然掏空了家里所有积蓄还不够,居然还是再加上了分期付款才买到的。


    要知道,分期购买多少会有一些利息的。


    话说,这孩子知不知道分期是有利息的?


    还有,就为了买这么一辆“奢侈品”电驴?


    这也太不考虑家庭环境了!


    “疯了吧?一个穷山沟里的娃,买这么贵的电驴?虚荣心爆棚了!”


    “这种家庭条件买这么贵的电驴?虚荣心作祟!”


    “水果手机第二?没想到程光也步入水果公司的后尘了!”


    “纯纯的被消费主义洗脑了!父母的血汗钱就这么被他拿去买玩具?”


    “我一个月挣八千龙币,都舍不得买光辉1号,他一个乡村孩子凭什么?这就是被消费主义腐蚀的典型!”


    “他爹妈怎么想的?也不管管?这种败家子,以后肯定没出息!”


    “建议光辉科技拉黑这种用户!简直是在败坏品牌形象!”


    事件的热度甚至惊动了官媒《龙新闻》。资深记者林晓然看着网上那些恶毒的言论,皱起了眉头。她决定,要去一趟,拍一部纪实短片,看看真相到底是什么。


    镜头之下,真相以一种令人心碎的方式展开。


    王小树的村庄,窝在群山的最深处。


    通往外界的,只有一条长达五十公里的盘山土路,坑坑洼洼,最窄的地方仅容一车通过,旁边就是悬崖。


    林晓然的越野车走得都心惊胆战。


    “这路……平时你们怎么出去?”,林晓然问身边的王小树。


    少年黝黑的脸上,是一种超越年龄的平静:“以前靠摩托,但拉不了重东西,坡太陡,满载就打滑。后来……后来就有了这辆车。”


    在破旧的堂屋里,王小树的奶奶躺在床上,不停地咳嗽。


    面对镜头,少年原本平静的脸上,第一次泛起了红。他眼含泪光,声音带着哽咽,却无比坚定地解释:


    “它……它不是玩具,是俺们家的命根子!”


    “俺们这儿的坡,你们也看到了,摩托车拉点米面都打滑,别的牌子的电驴,连空车都上不来,半路就没电了!只有它,只有光辉1号,能轻轻松松上来!来回好几回都还有电!”


    “龙国政府给我奶奶发了免费的药,但是镇上的干部们也运不过来……路太难走了,我都走着费劲,他们更上不来,只能咱自己去镇上取……”


    “我算过了,充一次电,够我跑几十趟镇子给奶奶买药,来回送山货还能赚些,比我爹以前那个烧油的摩托,省太多太多钱了!这笔账,值!”


    纪录短片一经放出,网络舆论瞬间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那些之前骂得最凶的ID,此刻沉默了。


    弹幕上,飘过的是成片成片的“对不起”和“是我肤浅了”。


    “破防了家人们,我为我之前的言论道歉。”


    “原来小丑是我自己……我以为人家是虚荣,结果人家是在玩命。”


    “五十公里的盘山路……我开车都发怵,他一个孩子骑着电驴来回跑……我真的……”


    “对不起,王小树。”


    “卧槽……原来是这样,我特么就是个何不食肉糜的沙包!”


    “夺命盘山路……这辆车对他来说,还真的是唯一的希望。”


    “这不叫虚荣,这叫在绝境里寻找最优解!少年,好样的!”


    ……


    光辉科技总部,顶层办公室。


    程光靠在老板椅上,默默地看完了整部纪录片。


    当王小树那句“它是俺们家的命根子”响起时,程光的心像是被重锤狠狠地砸了一下。


    他沉默了许久。


    震撼。


    前所未有的震撼。


    他创造了让马一龙绝望,让米国震动,让全世界疯狂的产品。


    他享受着技术碾压的快感,享受着巨额的财富和至高的荣誉。


    可他却从来没有想过,他引以为傲的“神器”,因为它的价格,让最需要它的人望而却步,甚至为了得到它,还要背负上沉重的贷款和无端的骂名。


    3999元……


    这一刻,程光第一次深刻地意识到,他手中这些来自未来的科技,最大的价值,或许根本不是去制造那些震惊世界的奇观,不是去和那些国际巨头斗智斗勇。


    而是去解决那些被繁华时代遗忘在角落里,最基础,最质朴,也最痛苦的民生疾苦。


    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无比坚定地形成。


    他要创立一个全新的子品牌。


    一个专门生产极致便宜、极致耐用、极致可靠的民生产品的品牌。


    他要让自己的科技,真正地流向那些最需要光亮的地方。


    程光拿起电话,拨通了一个号码。


    “帮我收购一家工厂,机械厂最好,濒临破产的那种,设备越旧越好。”


    “另外,用一笔不显眼的资金,成立一个新品牌,确保在任何公开信息上,都查不到它和光辉科技,和我程光,有半毛钱关系。”


    他将这个新品牌命名为——“微光”。


    即便微弱,也是光芒。


    很快,一家位于石城,名为“石装机械厂”的破产企业被悄无声息地盘了下来。


    程光没有去现扬,只是调出了工厂所有的设备数据。


    在系统的辅助下,他开始进行疯狂的“魔改”。


    【生产线优化】能力启动!


    那些生锈的老旧车床、冲压机,在系统的虚拟空间里被重新编程,优化结构,更换了几个核心的传动零件后,精度和效率瞬间提升了几个档次。


    程光也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


    程光还收购了几家山区倒闭的老厂子,雇佣当地老人也用相同的技术标准生产日用品,让他们也能有一份收入改善生活。


    况且,运输本来也是重大成本之一,直接当地生产,还节省了一大笔运输费,“微光牌”日用品价格自然也能降低。


    接着,是产品设计。


    第一款产品,就是一辆结构简单到极致的电瓶车。


    和“光辉1号”以及“光辉1号减配版”不同。


    这台“微光牌”电瓶车没有酷炫的外形(虽然光辉1号也没什么好的外形就是了……),没有智能化的功能,一切都为“耐用”和“廉价”服务。


    电池,是“超能电池”技术最最最骨灰级的阉割版。能量密度被砍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但作为交换,它换来了变态的循环寿命和低到不可思议的制造成本。


    车架,用的是最普通的Q235钢材。但在系统提供的【特殊热处理工艺】下,这种廉价钢材的强度和韧性,甚至超过了市面上许多所谓的特种合金。


    最后,是销售策略。


    程光做了一个让所有市扬部人员都无法理解的决定。


    放弃所有线上渠道!


    没有网店,没有直播带货,甚至连官方网站上都没有。


    产品只通过遍布全国最偏远乡镇的五金店、农资站、便民超市,进行最原始的线下铺货。


    他要确保,这辆车,不会被黄牛盯上,不会被城市的猎奇者抢购一空,它只会出现在那些最需要它的人面前。


    第一批“微光牌”电瓶车,被低调地运往了龙国西部和北部的上千个偏远乡镇。


    它的售价,让所有第一次看到它的经销商都以为自己眼花了。


    199龙币。


    程光还用了一些手段,让经销商不得不按照199龙币的价格售卖,防止他们囤货居奇或者翻倍卖。


    然而……


    虽然设想的反黄牛和囤货策略很周全。


    但当这些车被摆上货架时,预想中的抢购并未发生。


    村民们围着这辆造型古朴甚至有些丑陋的电瓶车,脸上写满了警惕和鄙夷。


    “一百九十九?开玩笑吧?这玩意儿比我家的手推车还便宜!”


    “肯定是骗人的铁皮垃圾,估计骑不出二里地就得散架。”


    “老板,你可别进这种货了,坑人玩意儿。”


    产品,无人问津。


    ……


    过了大约一周多,龙国西部,一个偏僻山村里,村支书王大山正愁眉不展。


    村里用来往镇上驮运物资的唯一一头骡子,昨天夜里,病死了。


    这对于交通基本靠走的西部山区小村来说,无异于天塌了。


    这种山路,车是根本出不去进不来的。


    情急之下,王大山在镇上的农资站里,看到了角落里那辆无人问津的“微光”电瓶车。


    他看着那离谱的价格,心里也犯嘀咕。


    但现在,死马也得当活马医,电驴也当活驴用了!


    他咬咬牙,用村里仅剩的一点集体经费,买下了这辆车。


    回到村口,王大山二话不说,直接将两大袋、足有几百斤重的化肥扔上了电瓶车后座那简陋但结实的货架上。


    他深吸一口气,跨上车,硬着头皮,朝着那条连拖拉机都跑得费劲的夺命盘山路开去。


    嗡——


    电机发出沉稳的低鸣。


    这辆载着几百斤货物的廉价电瓶车,面对那近乎三十度的陡峭土坡,车身没有丝毫的晃动,轮胎稳稳地抓住地面,竟以一种沉稳而不可阻挡的姿态,稳步向上攀爬!


    碾过遍地的碎石,驶过湿滑的泥潭,整个车身坚固得就像一块整钢!


    当王大山满头大汗,却又一脸不可思议地开着这辆“神车”回到村口时,全村人都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


    他开了近两个小时的往返烂路,拉着这么重的货。


    而那个简陋到只有一个长条的电量显示器,几乎就没怎么动过!


    一个村民颤抖着手,指着那辆车,结结巴巴地问。


    “大……大山……你这……你这神仙坐骑,路上没充电吧?”


    得到否认的回答后,村民们面面相觑。


    “老天爷……王大山买到神车了!”


    “王大山买到神车”的故事,开始通过乡亲们最原始的口口相传,在这片广袤而贫瘠的土地上,迅速传播开。


    村民之间口口相传的消息可能比不上网络,但是速度也不慢。


    也没过半个月的时间,通过各村之间的八卦情报网,不少龙国西部山区的村民闻讯,纷纷涌向最近的乡镇,开始抢购那辆之前被他们鄙夷为“工业垃圾”的电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