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我不敢坐救护车!”来自米国网友的血泪控诉!

作品:《国家禁产,你说你这是民用科技?

    艾莉丝神清气爽,设备满电。第一支Vlog的爆炸数据,让她干劲十足。


    “OK,伙计们,龙国探秘第二天!”艾莉丝对着镜头,站在酒店门口的大街上,“昨天我们体验了‘嘀’一下的支付速度。今天,我们看看他们的城市交通。”


    她走到路边。


    一排排颜色鲜艳的自行车,整整齐齐地码放在白线区域内。蓝色的,黄色的,绿色的。


    “这就是龙国非常有名的——共享单车。”


    艾莉丝举起手机,打开了昨天刚下载的APP。


    对准车锁上的二维码。


    “咔嗒。”


    一声脆响,车锁自动弹开。


    全程耗时,三秒。


    艾莉丝眼睛一亮,跨上自行车,在人行道旁的专用车道上骑行起来。


    “Wow!太顺滑了!你们敢信吗?我只用了几角钱龙币,就租到了这辆车。不用押金,不用去指定地点,随借随还!”


    她把镜头转向街道。


    龙都的街道宽阔平整,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被清晰地分开。


    人们骑着车,井然有序。


    直播间的米国网友,开始酸了。


    “切,共享单车我们米国早就有了!这算什么高科技?”


    “艾莉丝,你太夸张了。我们这儿的Lime和Bird滑板车到处都是。”


    艾莉丝看到弹幕,笑了笑,把车停在路边,镜头对准了自己。


    “伙计们,你们说的没错,我们有。但你们用过吗?”


    她语气一转,变得犀利起来。


    “在旧金山,我想找一辆能骑的共享滑板车,得翻过三个流浪汉的帐篷。在洛杉矶,一半的单车被扔进了河里,或者挂在树上!”


    “还有那些APP,动不动就闪退,定位永远是飘的。付账时还得绑定信用卡,麻烦得要死!”


    她拍了拍身下的龙国单车。


    “但在这里,它们干干净净,摆放整齐。扫码就走,停下就锁。这才是真正的共享经济,而不是资本制造的城市垃圾!”


    弹幕沉默了。


    艾莉丝说的是事实。米国搞共享经济,最后往往变成一扬社会灾难。


    “扎心了,艾莉丝。我上周刚租了一辆Bird,结果骑到半路没电了,还扣了我二十米元!”


    “我们这儿的单车,车座上永远有不明液体……我宁愿走路。”


    “管理!这才是差距!他们的城市管理水平太高了!”


    艾莉丝骑着车,穿过几条街,来到一个居民区附近的小公园。


    她准备挑战一下移动支付的“极限”。


    公园门口,一位头发花白的大妈,正推着一个小车卖应季水果。


    车子上挂着手写的牌子:新鲜草莓,15龙币一斤。


    艾莉丝走过去,指了指草莓。


    “大妈,我买一斤。”


    大妈麻利地称好,装袋。


    艾莉丝故意掏出了一张100龙币的纸钞。


    大妈皱了皱眉,似乎在想自己的零钱放在哪了。


    “姑娘,如果你方便的话,我可以收你的纸币,然后给你二维码转找零。”


    接着大妈笑着解释自己从不会拒收龙币,因为龙国法律规定,任何形式的龙币都不应该被拒收。


    不过大妈也承认,自己确实很久没收到纸币了,所以都有点不习惯了,年纪大了多忘事,自己也一下子想不起来零钱放在哪里了。


    “嘀。”


    85龙币,被转给了艾莉丝,是大妈通过手机转账的零钱,草莓本身则是15龙币。


    艾莉丝举着草莓,对着镜头,她以为这种年纪的老人,肯定是只收现金的,没想到最后居然是通过手机扫码给她找零的。


    “伙计们,我必须承认,我被打败了。”


    “连公园门口卖水果的老奶奶,都在用二维码收款或是找零。这不是什么年轻人的潮流,这不是大城市的专利。这就是龙国人最普通、最日常的生活。”


    “移动支付,在这里,就像空气和水一样,无处不在。”


    直播间:


    “我的上帝!我奶奶连智能手机的开机键都找不到!”


    “太夸张了!这老奶奶比我爸还时髦!”


    “假的!绝对是演员!龙国怎么可能连老人都普及了这个?”


    龙国网友看不下去了:


    “前面的米国朋友,建议你们走出家门看看世界。我们这儿80岁老太太都会用手机买菜了。”


    “基操勿6。我们龙国的基础建设是全球第一,4G/5G信号覆盖率双第一。没有网络,哪来的移动支付?”


    “笑死,这算啥?我们村里赶集卖鸡蛋的都在用。”


    艾莉丝的这期直播和Vlog,再次冲上了热搜。


    西方媒体也注意到了这个在龙国“兴风作浪”的红发主播。


    他们不能再无视了。


    《纽约纪事报》:“无现金社会?艾莉丝只看到了便利,却忽视了背后的代价。每一个扫码动作,都在让渡你的隐私。”


    《泰晤士评论》:“龙国的数字系统,高效却冰冷。他们失去了在口袋里摩挲硬币的乐趣,失去了人与人之间传递纸币的温度。”


    BBCNN:“这只是一种应用技术的普及,并不代表核心科技的领先。米国依然掌握着全球科技的命脉。”


    这些文章被迅速转载,试图引导舆论。


    艾莉丝在酒店里刷到这些新闻,差点笑出声。


    “失去摩挲硬币的乐趣?传递纸币的温度?”


    她打开自己的Vlog评论区,想看看粉丝们怎么说。


    结果,评论区里的米国网友,把这些媒体喷成了筛子。


    “放屁!我只想要便利!我的信用卡公司和社交媒体巨头早就把我的隐私卖光了!我还在乎这个?”


    “硬币的乐趣?你去纽约地铁买张票试试?那个机器只收特定年份的硬币,还动不动就卡住!我去他X的乐趣!”


    “温度?我上次在超市排队,前面那个人掏出一大把皱巴巴、带着汗味的零钱数了五分钟!我感受到的只有愤怒的温度!”


    “别扯那些没用的!我就问一句,为什么我们米国不能像龙国这样方便?我们的科技命脉呢?拿出来用啊!”


    西方媒体的抹黑,失效了。


    因为艾莉丝展示的,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太空竞赛,而是实实在在的、每个人都渴望的——生活便利。


    当一个人每天都在为糟糕的基建、低效的服务和落后的支付方式抓狂时,你跟他谈论抽象的“Z由”和“隐私”,是苍白无力的。


    ……


    “现在是上午九点,让我们看看,它什么时候能到。”


    视频的开扬,是艾莉丝在酒店房间里,通过购物软件下单了一套全新的直播设备。


    直播间,艾莉丝从九点到下午一直做着游戏直播和欠下的SC念读和答疑直播,直播间人气不减。


    时间到了下午两点。


    “叮咚——”


    门铃响起,一名快递员抱着崭新的纸箱,微笑着站在门口。


    从下单到收货,仅仅五个小时。


    直播间里,米国网友们彻底绷不住了。


    “五个小时?我的快递还在上一个州的中转站里躺了三天了!”


    “这不科学!他们的物流是用火箭送的吗?”


    单单体验快递还不够,艾莉丝还要体验体验赫赫有名的龙国外卖。


    艾莉丝走到了酒店楼下的公园里,打开一个五颜六色的软件,点了一份本地特色的午餐。


    这种公园相对错综复杂,可没有酒店内容易送。


    “现在,我要体验一下龙国的外卖!”


    等待期间,她将镜头对准了公园外川流不息的马路。


    一辆辆外卖电驴如同离弦之箭,在车流中灵活穿梭,黄色的,蓝色的,红色的,五彩斑斓。


    “伙计们,你们看到了吗?他们的速度非常快,但车子看起来……很普通。”艾莉丝有些疑惑,“我很好奇它们的动力来源。”


    话音刚落,她的手机就响了。


    “您好,您的外卖到了,我就在公园门口。”


    艾莉丝看了看时间,从下单到现在,十五分钟。


    她快步走到公园门口,一个穿着蓝色工服,皮肤黝黑的小哥正提着餐盒,满脸憨厚地冲她笑。


    他身旁,停着一辆看起来平平无奇,甚至有些旧的小电驴。


    “哈喽!谢谢你!”艾莉丝接过午餐,然后举起了相机,“你好,我是一个来自米国的旅行博主,能耽误你几分钟,做个简单的采访吗?”


    接着艾莉丝就递出了一个红包,因为艾莉丝也明白,做采访这东西肯定会耽误人家赚钱的。


    外卖小哥名叫小张,他挠了挠头,直接表示了“现在不行。”。


    不过也表示如果愿意等他送完手上的单子,他可以接受采访。


    艾莉丝再三表示请求小哥收下红包,最后还是艾莉丝说这是正常的采访报酬,小张才收下。


    小张也就四十多分钟就送完了手上的单子,然后按照约定回到了公园门口,接受艾莉丝的采访。


    艾莉丝的镜头对准了那辆小电驴。


    “你的车看起来好酷,跑得那么快,一定很费电吧?”


    小张一听,乐了,拍了拍自己的座驾,语气里带着几分自豪。


    “这玩意儿?【减配版光辉1号】!程老板公司的货,别看它不起眼,这电池,猛得很!我一天跑几百公里,几天充一次电都行!省下的充电时间,又能多跑好几单!”


    又是程光!


    艾莉丝心中一动,她追问道:“这份工作辛苦吗?收入怎么样?能支撑在龙都的生活吗?”


    小张的笑容朴实而真诚。


    “辛苦是肯定辛苦,风里来雨里去的。但赚得也还行,我努力点,一个月万把块龙币不成问题,养家糊口够了。”


    艾莉丝点了点头,接着采访话题又涉及到每天送多少单,以及为什么做这份工作等等。


    聊生活大概也不出柴米油盐这些话题,得知了小张已婚且有一女之后,话题就更倾向于教育、医疗这些话题。


    “那您这份工作,生活成本高吗?家里有什么保障吗?”


    “生活成本嘛,还行,毕竟龙国物价不算高。”


    “保障嘛,那可得说说了!”


    他沉默了几秒,眼神里流露出一丝后怕,但更多的,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庆幸和感激。


    “不瞒你说,去年,我闺女得了急性肺炎,住进了重症监护室。”


    直播间的气氛瞬间紧张起来。


    米国的观众们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他们太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了。


    ICU?那可是吞金巨兽!足以让任何一个中产家庭瞬间破产的地狱。


    “老天,这哥们儿完蛋了。”


    “一套房子没了。”


    小张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当时我跟俺媳妇,俩人都吓傻了。脑子里一片空白,就觉得天塌了,这得花多少钱啊?怕是把我们这几年的积蓄全掏空都不够。”


    “但是……”他话锋一转,黝黑的脸上,重新泛起了光,“我们有医保。国家给报销了。最后出院结账,总共花了十几万,我们自己……自己就掏了一万多块钱。”


    “一万多?”


    艾莉丝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对,一万多。”小张重重地点头,眼眶有些发红,“要不是有国家的医保,我闺女……我这个家……就全完了。”


    他对着艾莉丝的镜头,用力地挥了挥拳头,像是在给自己打气,也像是在向什么东西宣誓。


    “所以,我更要认真的活着!对得起这份保障!”


    直播结束后,艾莉丝直接以这次直播的录播作为基底素材,剪辑成了一期视频。


    艾莉丝将直播时候的这段对话,原封不动地剪进了Vlog里。


    视频的最后,她没有做任何评价,只是将龙都儿童医院的账单截图,和一张米国同类病症的天价账单(高达数十万米元)放在了一起。


    然后,屏幕上缓缓浮现一行字:


    “在你的国家,救一个孩子,需要多少钱?”


    评论区米国网友:


    “我爸爸去年做了个心脏搭桥手术,医保报销后,我们还欠了医院十五万米元。我们卖了房子。”


    “我因为阑尾炎手术,背上了三万米元的债务,至今没有还清。”


    “我女朋友因为付不起胰岛素的费用,在家里悄悄断了药……我再也没见过她。”


    “这个医保系统……太好了!我们为什么没有?我们交了全世界最高的税,我们的钱都去哪儿了?!”


    一个ID为“午夜狂奔者”的米国网友,在直播间申请了连线。虽然艾莉丝抽时间发布了视频,不过这时间,直播还在继续进行,艾莉丝可谓是精力旺盛。


    艾莉丝接通了。


    屏幕上出现一个脸色苍白的年轻人。


    “上个月,我出了车祸,昏了过去。等我醒来,发现自己躺在救护车的担架上。”


    “我没有感觉庆幸,我只感觉到了刺骨的恐惧。因为我知道,只要这辆车把我送到医院,一张至少三千米元的账单就会寄到我家。”


    “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我不能坐这辆车!我付不起!”


    “于是,我……我挣扎着爬了起来,不顾医护人员的阻拦,自己从车上跳了下去……然后,我瘸着腿,自己走到了医院急诊室……”


    这个真实而荒诞的故事,让直播间里数百万观众,如遭雷击。


    他们能想象那个画面。


    一个浑身是伤的年轻人,从象征着“生”的救护车上拼命逃离,只因为他付不起“生”的代价。


    这是何等的悲哀,何等的讽刺!


    这期Vlog,彻底击碎了无数西方人心中那层名为“优越感”的硬壳。


    它用一个普通龙国人的故事,血淋淋地揭开了西方社会,尤其是米国,那光鲜外表下,最深、最痛的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