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三教戒律堂,法度钳三教!
作品:《洪荒:我,玄都大法师,炼丹狂魔!》 眨眼间。
玄都脚下金光涌现,踏入云层之中。
此行,非为求法,非为问丹,只为那日渐加深,恐将撕裂昆仑根基的阐截嫌隙!
金光迅疾,掠过万仞奇峰,穿过灵雾氤氲的山涧。
眼看三清殿已遥遥在望。
殿前玉阶如天梯垂落,瑞气千条。
忽而。
前方翻腾的云海之中。
一道沉稳厚重的身影无声无息地浮现。
恰好拦在了玄都遁光之前。
遁光骤敛,玄都身形凝实,立于云端。
他目光平静地看着眼前之人。
赫然是截教首席大弟子,多宝道人!
多宝依旧身着那件古朴的玄黄道袍,面容宽厚,气息渊深如海。
比之两百年前三教大比之时,更为恐怖!
他周身并无迫人气势,却仿佛自成一方天地,万法不侵。
彼时。
眼见玄都之后,多宝微微躬身见礼:
“玄都师兄,行色匆匆,可是欲往三清殿?”
多宝的声音平和舒缓,如同大地脉动。
闻言。
玄都微微稽首:“原来是多宝师弟。”
“正是,有要事需面禀三位师长。”
而今。
玄都也是有些不明白。
多宝为何会突然现身,拦住自己去路?
这家伙。
搞什么?
多宝轻轻一叹,无奈道:“可是为那落霞坪上,普贤与马元之争?”
“亦或是玉清、上清两峰之间,愈演愈烈的龃龉嫌隙?”
多宝已然看穿玄都想法。
玄都此行,不是为了前去禀报圣人。
还能是为了什么?
玄都心头微凛,多宝果然知晓!
他坦然迎向多宝的目光,沉声道:“阐截二教弟子,同处昆仑祖庭,共承三清道统,本应亲如手足,互助互勉。”
“然如今,理念之歧,根脚之别,竟成鸿沟天堑,动辄口角相争,甚而法宝相向!”
“今日为灵兽,明日便可为灵宝洞府,积怨日深,嫌隙日重,长此以往,同门之情尽丧,昆仑一体之基动摇!”
“我玄都身为三教首徒,岂能坐视不理?”
玄都话语铿锵有力,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话说回来。
就算是未来的封神一事。
于他玄都来说,根本就无关痛痒。
反正那都是阐截二教的事。
就算是上榜封神。
同样轮不到自己。
但是。
玄都身在昆仑,受三清照料无尽。
至今。
他也不愿看着这般矛盾愈演愈烈,最终促使圣人分家。
一但分家。
三教实力,必然受损!
岂能让西方教在此刻乘虚而入?
多宝静静听着,脸上并无太多波澜。
唯有眼底深处掠过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
他缓缓摇头,声音带着一种历经沧桑的平静:“玄都师兄,你之心意,吾岂能不知?”
“然此事,非你之力可挽,亦非吾等所能强求。”
旋即。
他目光投向下方那气象万千却又暗流涌动的昆仑群山,语气深邃:“阐者,明天理,顺天应命,求的是阐述天机。”
“其门下弟子,多择根性深厚,福缘绵长之辈,视披毛戴角,湿生卵化之流为浊物,鄙其根脚,恶其凶顽,此乃其道之本,印入骨髓。”
“截者,截取一线天机,有教无类,求的是众生皆有一线超脱之机。”
“吾师广开方便之门,凡有向道之心,无论出身,皆可入得门墙。”
“门下弟子禀性各异,杀伐果决者有之,凶戾桀骜者亦有之,行事但求心之所向,快意恩仇,不拘清规戒律,此亦为其道之髓,烙印元神。”
说着说着。
多宝索性端坐云巅,似若在阐述某种至高玄奥的理念一般。
“道不同,何以同流?理念相悖,根性相冲,此乃天数使然,亦是劫数所伏。”
“非是我不愿管束,实是无法。”
多宝看向玄都,眼中带着一丝苦涩与无奈。
“管得了身,管不住心,压得了一时,压不了一世!”
“我身为截教首徒,或可约束我碧游宫门人,令其不得主动生事。”
“可玉虚宫门人眼中之鄙薄,口中之讥讽,心中之排斥,我如何尽数抹去?”
“广成子亦为玉清首徒,他又能否令其阐教同门,真心接纳我截教万仙?此非不愿,实不能也!”
多宝的话语,如同冰冷的山泉,浇在玄都心头。
他点明了矛盾最深层的根源。
道统理念的根本分歧!
这才是带来的根性歧视和行事准则的巨大差异。
这种分歧,已非简单的门规约束或个人调解所能化解。
其已然深植于两教弟子的道心深处。
阐教门人,高高在上,傲气冲天。
截教门人,自然也不愿看到阐教门人那副傲骨。
一来二去。
不生矛盾?
怎么可能?
“你的意思便是放任自流,任由这嫌隙如毒疮般蔓延,直至三教彻底分道扬镳,昆仑祖庭分崩离析?”
玄都的声音沉了下来,带着一丝质问。
闻言。
多宝沉默片刻,这才继续道:“玄都师兄,你天纵之资,丹道通玄,更得太清师伯真传,前途无量。”
“何不效仿几位圣人,清静无为,专注于己身大道?证得太乙,乃至大罗道果,方是根本!”
“此等俗务纷争,牵扯因果,徒耗心力,于道途何益?”
“我观你已触摸太乙门槛,当一鼓作气,潜心破境才是。”
话落之后。
他眼中闪过一丝睥睨与坚定。
“至于我,自当追寻吾师脚步,参悟上清大道,以期证得大罗道果!”
“此方为吾辈修士立身洪荒之基!”
这番话,既是劝说,亦是表明心迹。
多宝选择了超然物外,专注于自身道途。
将三教纷争视为不可避免的劫数与俗务。
玄都看着眼前这位道行深不可测的截教大师兄,心中百味杂陈。
多宝的选择,代表了相当一部分顶尖弟子的态度。
清修己身,不问俗务。
这或许是一种明哲保身。
亦或是对现实的无奈妥协。但玄都,无法认同!
他深吸一口气,目光如磐石般坚定,直视多宝:“你的道,乃超脱之道,我不敢妄评。”
“但我的道,始于人族微末,承蒙师恩,忝为三教首徒!”
“此位非虚名,乃职责,见同门离心,祖庭蒙尘,若因畏难而袖手,因清静而旁观,我做不到。”
“三清同源,本为一体,纵有千难万难,亦当寻那一线转机。”
“我意已决,纵使圣人不置可否,亦当竭尽所能,问个明白!”
话语铿锵,掷地有声!
那份对三教一体信念的执着,在玄都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多宝深深地看着玄都,那目光仿佛要穿透他的道心。
良久。
他脸上那丝复杂之色渐渐化为一声悠长的叹息。
其中夹杂着几许难以言喻的态度。
“罢了。”
多宝缓缓侧身,让开通往三清殿的道路。
宽大的道袍在云气中微微拂动。
“道不同,不相为谋。”
“你既心意已决,我也不再说什么。”
“望你好自为之。”
言罢。
多宝身影渐渐淡去。
如同融入昆仑亘古的云雾之中。
只留下那声叹息,在玄都耳边萦绕。
多宝此来,无非是要劝说玄都不要多管闲事。
三教大比之后。
多宝对玄都态度早已转变。
已然承认了玄都的天赋。
他只是希望玄都专注自身。
毕竟。
三教圣人都是对此事管辖不多。
他这位截教大师兄,都无法约束截教群仙。
凭玄都?
一个拜入三教,不足三千年的人族?
天赋异禀如何?
丹道通玄如何?
阐截二教内,弟子何其之多?
就算玄都去管。
能管得住?
眼看着劝不住玄都,多宝也只能离去。
玄都望着多宝消失的方向。
他知道。
自己选择的是一条布满荆棘的路。
但他心中的信念之火,未曾有半分动摇。
他不再迟疑,身化玄光,踏上那通往三清殿的玉阶。
一步踏上玉阶,无形的圣道威压便如潮水般涌来。
眨眼间。
玄都迈过一重重仙阶,直入三清殿中。
三清骤然显化法相。
玄都深深稽首,恭敬道:“弟子玄都,拜见老师!拜见二位师叔!”
礼毕。
他并未起身,依旧保持着恭敬的跪姿。
殿内一片寂静,唯有大道气息流转。
“玄都。”
老子平和温润的声音打破了寂静,如同清泉流淌,直接落入玄都元神深处。
“你的来意,吾等已知。落霞坪之事,昆仑之怨,皆在眼前。”
“你为三教首徒,丹道之责已重,何故再揽此等纷繁俗务,自寻烦恼?”
“清静无为,专注己道,岂非更合丹修之本?”
老子清静无为。
所求,亦是天道。
到如今。
他也想要问问玄都,为何要管这般事。
追求大道,不好吗?
此言一出。
元始的目光也落在玄都身上,带着审视。
通天则剑眉微挑,眼中闪过一丝探究。
显然也想听听这位屡屡出乎意料的首徒如何作答。
玄都深吸一口气,抬起头,目光澄澈而坚定,毫无躲闪地迎向三位圣人的注视。
其声音清朗,响彻大殿:
“回禀老师,二位师叔!”
“弟子非为揽事,实乃尽责!”
“更因弟子心中,有一念不敢忘,亦不能忘!”
他顿了顿,一字一句,清晰无比地说道:
“三教一家!”
三教一家四字。
如同洪钟大吕,骤然在三清殿中炸响!
一股难以言喻的玄妙道韵,随着这四个字弥漫开来。
原本古井无波的老子,那微阖的双眸似乎睁开了极其细微的一线。
眼底深处,仿佛有混沌初开,三气分流的宏大景象一闪而逝!
元始冷峻的面容上,眉峰几不可查地动了一下。
审视的目光中,骤然多了一丝深沉的意味。
而通天,更是身躯微微前倾。
锐利如剑的眸子里,骤然爆发出璀璨夺目的精光。
仿佛听到了某种直指本心的箴言,一股激赏之意几乎要破眸而出!
三清的反应,虽只在一瞬之间便归于平寂。
但那刹那的异样,已足以说明这简简单单四个字,在他们心中掀起了何等的波澜!
三清同源,一气化生!
这是洪荒至高隐秘,亦是他们立教传道的根基!
然而。
自开宗立派以来,阐、截之别日渐凸显。
门下弟子各承其道,渐行渐远。
多少元会过去。
三清一体更多是停留在口头象征上。
那份血脉相连,道念相通的一家之感。
在日益加深的门户之见中。
早已被有意无意地淡化、甚至遗忘。
今日。
竟从一个二代弟子口中,如此清晰、如此坚定地喊出三教一家!
这声音。
仿佛一道惊雷,劈开了笼罩在昆仑之上的无形阴霾。
直指那被岁月尘埃掩盖最本源的真相!
玄都感受到那瞬间降临又瞬间消弭的圣道波动,心中更加笃定。
有戏!
他迎着三位圣人深邃的目光,继续朗声道:
“昆仑仙境,乃三清共立之祖庭,非阐教之玉虚,亦非截教之碧游!”
“弟子斗胆叩问,若门下弟子视同门如寇仇,为一灵兽,一灵材,一言语便拔剑相向,恶语中伤,积怨成仇!”
“此等行径,长此以往,昆仑一体之基何在?三清同源之情何存?”
玄都将心中积郁的忧虑和盘托出,言辞恳切,掷地有声。
他再次深深俯首:
“弟子位卑力薄,虽竭力调解,然深感此等积弊,根深蒂固,已非弟子一人一力所能化解!”
“根源之结,或在道念之别,然门规之疏,约束之缺,亦是关键!”
“弟子惶恐无措,然职责所在,不敢不言!”
“恳请老师、二位师叔示下!三教一家,昆仑一体,此困局,当如何解?”
“此嫌隙,当如何弥?弟子愿效犬马之劳,万死不辞!”
大殿之内。
再次陷入一片深邃的寂静。
唯有玄都那激昂中带着沉重的话语,仿佛还在殿柱间回荡。
三尊圣人不语。
自身气息,却若江河澎湃,绵延不绝!
良久。
“善。”
第一个开口的,竟是居中而坐的老子。
他古拙的面容上依旧无波无澜。
但口中吐出的这一个字,却如同大道纶音,带着一种尘埃落定般的认可与赞许。
他目光平和地看着玄都,缓缓道:“玄都,你心系三教,情牵昆仑,明察秋毫,更知大义。”
“三教一家之念,深合吾心。”
显然。
这四个字,说到了老子的心坎中!
元始道音随之响起,带着一丝深沉的意味:“玄都,男的你有此担当。”
“三清同源,昆仑一体,此乃根本,不容有失。”
“门下弟子之争,虽为道念碰撞之必然,然失却同门之谊,逾越规矩之限,确需整饬。”
袁术在此刻,同样表达了自身的观念。
通天更是哈哈一笑,声震殿宇,带着毫不掩饰的激赏:“玄都,此言深得吾心!”
“截教有教无类,求的是众生超脱,非是内斗倾轧!”
“阐教顺天应命,亦非是恃清高而凌同门!”
“你所言,正是吾等立教之本意,此局,确需破之!”
三清圣人,态度已然明朗!
他们认同了玄都的判断。
更肯定了三教一家的根本理念!
这多少年来。
昆仑内的一切是是非非。
他们皆是看在眼里!
可以说。
三清心中,对此也有不满。
如今玄都提出。
更愿为三教一体而一往无前。
这使得三清更为欣慰!
老子平和的目光落在玄都身上,如同蕴含着宇宙生灭的至理:“玄都,你既洞察症结,心怀破局之志。”
“依你之见,此困局当如何解?嫌隙当如何解除?门规当如何立?”
关键的问题,抛给了玄都!
老子也想考校玄都一番。
这是三教症状!
而玄都身为三教首徒,本就是其之职责。
他倒想看看。
自己这个弟子,究竟有什么办法来解除三教之间的嫌隙。
玄都心中早有定计。
闻言,精神一振,再次抬起头。
呀目光灼灼,声音沉稳而有力,清晰地提出自己的构想:
“弟子愚见,欲弥合嫌隙,重整门规,当立三教戒律堂!”
此言一发。
“戒律堂?”
元始眼中精光一闪。
“正是!”
玄都朗声道,条理分明阐述。
“此堂专司三教门规戒律,执掌刑罚赏善!”
“其权柄,当凌驾于玉虚宫、碧游宫、八景宫现有规制之上,直承三清圣谕!”
“堂主之位,由弟子斗胆自荐,或由三位师长另择德高望重,刚正不阿之同门担任!”
“下设副堂主数位,可由阐、截、人三教各推举一至二位金仙境以上弟子担任,共同协理堂务!”
“再设执事弟子若干,由各峰推选公正严明者充任,负责巡查昆仑,受理申诉,查明事端!”
短短几句话。
玄都便言简意赅将戒律堂之根本道出。
他目光扫过三清,语气更加郑重:“戒律堂之核心,在于一律由三位师长亲自拟定,并昭告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