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税制

作品:《史上最强西域王

    “一起测量,一起建设。”一道低沉的声音从暗处传来,小黑走了过来。


    听到这个声音,王拓瞬间松了口气:有小黑大人出面,此事便稳了。在众人心里,小黑大人的话与殿下亲口交代并无二致。


    只是小黑大人平日寡言少语,偶尔回应几句,多是日常琐事,此刻突然表态,更显郑重。


    “一起弄!”


    韩定国应是,领着工匠们散去。


    王拓随即出门,不多时便领着一人回来。


    “殿下,这是何远,原是刘家堡管理财赋的官员,如今在府中闲置呢。”王拓引荐道。


    林恒打量着何远:此人年岁不轻,衣衫褴褛,神色拘谨,目光闪躲,似有畏惧。


    “坐吧。”林恒示意,“王拓,你也留下。今日与你们商量的,是王府的经济统筹问题。”


    两人小心翼翼落座,面面相觑,不知殿下何意。


    “不知不觉,来到轮台城已两月。”林恒语气平和,却直指核心,“此前因战备所需,王府运转多以军需优先,物资调配偏重应急。如今城中流民渐增,战备状态下的物资调配模式难以为继,需从长计议。今日请你们来,便是商议后续经济结构的调整。”


    何远闻言,眼中陡然闪过精光——这正是他的专长。


    “小黑,去把王妃请来。”林恒喊道。


    他揉着下巴暗自思忖——经济管理太敏感太复杂,自己如今忙于战事,实在抽不出空研究这些琐事。将来若出岔子,恐怕会牵扯更多精力。


    还是得让周野参与,毕竟她曾是世家掌权者,对财税制度熟稔。林恒还深知,钱这种东西,谁都不该完全信任,人的自律更不可靠。


    片刻后,周野轻纱覆面,款步走入议事厅。林恒示意她坐在自己身旁,低声交代几句。


    周野原本眉头微蹙,听闻是管钱的差事,神色顿时明朗起来,连指尖都带着几分雀跃——她出身侯府,父亲正是大汉朝税制的制定者,对经济管理自有一套见解。


    “人齐了。”林恒抬手做了个“请”的动作,看向王拓,“你先说说目前的情况。”


    王拓拱手应声,开始介绍现状,其实大家都也都知道,军营实行军管制,物资统一分发,住房统一安排,大家集体劳作,甚至不需要铜币流通,所有交易都靠实物。


    等王拓说完,林恒转向何远:“你发表下意见,也让我看看你的见识。”


    何远清了清嗓子,为博得新主子认可,迅速组织语言:“殿下,按史例,军管制难以长久。


    当务之急是发展个体经济,以铜币为媒介,重新激活市场。但需防微杜渐——可将房屋所有权归于殿下,高价售予百姓,使其欠债,每年收入仅够还利息,殿下便能牢牢掌控全城命脉!”


    何远眼中泛着兴奋的光,仿佛已看到百姓因欠债而俯首的场景。


    林恒不动声色,却看向周野。


    周野闻言,神色一凝,随即正色道:“何远的提议虽有道理,但还少算了工商税、农田税、人口税。若这些税制缺位,武备恐怕难以为继。”


    她出身名门,对大汉帝国税制了然于胸,甚至这套制度就是她父亲亲手制定的。此番分析直指核心,何远听得一愣,暗自咋舌:原以为王妃只会管管内宅,没想到竟是个财税行家!


    林恒却未因两人的言论发火。他深知这个时代的贵族思维——掌控一切,压榨一切,但这种制度严重制约生产力,他不愿重蹈覆辙。


    待众人稍作停顿,林恒敲了敲桌面:“我提几点看法,诸位听好了。”


    厅内气氛一肃,众人立刻正襟危坐。


    “第一,房屋归我所有,但免费发放。”


    “每户可申领一套,人口超五口可分家另领,需签订契约。若因军事或公共需求收回房屋,必另安排新居,不可直接强占。”


    林恒话音未落,何远已忍不住问:“这与百姓自持房屋有何区别?”


    林恒轻笑:“区别在于房屋不可交易。纵然百姓欠债再多,房屋也绝不会被抵押;商人无法囤积资源,百姓也就不会因债务问题流离失所。”


    王拓与何远面面相觑,不明所以。


    “第二,耕地归我,但分予百姓耕种。耕田不可转让,但使用权可继承。其中,我们固定收取20%的粮食。”


    何远松了口气——这税率够高,足够支撑军备与官僚开销。可接下来的话又让他愣住。


    “这20%的粮食,王府按市场价购买,若当年市场价过低,我们制定高价收购,确保百姓种地积极性。”


    “殿下!这岂不是变相补贴?”何远惊呼,“若王府不收税,仅靠铸币和贸易,岂非亏空?”


    林恒抬眼看他:“铸币权在我手中。只要持续采矿铸币,铜币供给不是问题。但粮食才是维系势力的根本。”


    何远摇头:“殿下,西域三十六国皆可铸币,但无一国能靠铸币致富,总需依赖税赋与贸易。”


    林恒点头:“你说得对。铜币产出慢,当经济体还小的时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是当经济体庞大时,单靠铸币不现实。”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但我们可从服务收费——垃圾处理、房屋修缮、进出水管理,还有官办工坊的产品,这些都能成为收入来源。”


    众人皆是茫然——他们未曾经历过现代工业社会,对“工坊产品创收”的概念难以理解。


    “工坊分两类:官方与私人,互相竞争才能促发展。但火药与军用物资必须官办。”林恒补充道。


    何远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却说不上来。


    这时,周野突然开口:“若外商来此贸易,该如何征税?”


    林恒早有预案:“工商税暂定净利润的20%。待楼兰商队打通后,凭我们这处要塞的地理位置,税源自会滚滚而来。”


    “这税率不高。”众人附和。


    林恒不再多言,直接定调:“王拓,你总管此事,同时先试行工坊管理;周野,王府所有资金归你统管;何远,你负责税制推行——你之前是税官,这差事,正好用上。”


    议事厅内,众人低头应是,各自揣着心事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