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两本经验书

作品:《污蔑我谋反,我镇压了整个朝堂!

    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女帝也有一本《治政精要》。


    上面记载了每任皇帝在位时遇到的问题,还有解决办法。


    前人遇到问题留下经验,后人参考解决。


    在这个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能够学习识字本就是一种生产力,倘若再有老一辈的经验可以参考,简直是如虎添翼!


    单从这一件事就能看出来,贾氏祖先在这个时代绝对是拥有大智慧的人,自己虽然没了,但子孙仍旧绵延不绝,还在朝堂上占据重要职位。


    女帝手中的那一本,应该和贾氏先祖脱不了关系。


    可惜,即便给子孙留下经验和方法,也难以抵挡滚滚向前的时代,终究要化作尘埃。


    贾霜还沉浸在赵歇提出的方法中,这次她是真的相信了。


    倘若在靖朝实施下去,将是利国利民的千古良策啊!


    “赵大人,何不将此法上奏陛下?”


    “陛下知道了,定会……”


    赵歇微微一笑,不紧不慢道:“中郎将,进门之前你相信我能平抑粮价吗?”


    沉默,长久的沉默。


    来主客司之前,她和朝堂所有人的看法都一样。


    处理经济需要专业对口,稍有不慎便是遗臭万年。


    户部都做不好的事情,他凭什么能做好?


    现在看来,大家都小看了赵歇。


    倘若三天后户部联合刑部没能搞定,陛下肯定会召集群臣共同商议决策。


    到那时,也该轮到他上了。


    “赵大人,你觉得这次户部刑部联合平抑粮价能成功吗?”


    “万一他们能做到,那你这个法子岂不是再也没有用武之地?”


    赵歇摊手洒脱一笑:“那最好不过了,汴京粮价下去,百姓都能买得起粮食,省得大家再折腾,陛下也不用在头疼了!”


    “对我来说又没什么损失,我何乐而不为呢?”


    这话让贾霜美眸闪烁,心中钦佩不已,但她仍旧试探询问道:“赵大人难道就不担心……”


    “因此成了朝中笑柄?”


    赵歇摇头:“我的想法很简单,平抑粮价这事儿不管是谁来做,只要能干成就行,最后受益的是大靖朝百姓。”


    贾霜再次沉默,朝中不知道多少臣子为了向上走一步,恨不得把自己都给卖了。


    难怪都说大皇子是异类,现在看来他还是那么格格不入。


    想到这里,贾霜问到:“赵大人,不知接下来做何打算?”


    赵歇低头认真思考片刻,抬头道:“嗯,等着发俸禄……”


    贾霜懵了,追问道:“没了?”


    “嗯……最好在娶个老婆!”


    “不,赵大人,我问的不是这个!”


    “哦,那中郎将是想问什么?”


    贾霜嘴角一抽,你现在都已经是六品郎中令了,难道就不想再往上面走走?


    但是这话她不能直接说出来,难免有结党营私之嫌。


    “算了,这样也挺好。”


    “不过以赵大人当今条件,上门提亲的人怕是要从东平街排到东营坊市了。”


    赵歇笑笑:“我可不敢,陛下要是知道了还以为我选妃呢!”


    贾霜抿嘴一笑,这家伙嘴里真是没一句好话。


    二人又闲聊了几句,门外小吏提醒饭点到了,赵歇略作挽留,贾霜还是登车离开。


    下午当值结束,赵歇马车刚停到赵府,小六子闻声跑了出来。


    “大人,您回来了!”


    赵歇点点头,扫了眼自己府上门头。


    蓝底金印,刷了红漆的门头上,正是之前提笔写下的‘赵府’二字。


    迈步往里,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之前池塘内的枯枝败叶已经被清理干净,眼下就差蓄水引流,塘中景色便可再现。


    这才有点豪宅的样子,也没算浪费资源。


    “干得不错!”赵歇夸奖从不吝啬。


    小六子屁颠屁颠跟在赵歇后面:“大人!”


    “咱们府上有不少掉漆的地方,修复起来比较麻烦。”


    “明天我准备买些颜料,请工匠重新上下颜色。”


    赵歇点头:“嗯,这事儿你自己看着办吧。”


    “钱够用吧?”


    小六子忙不迭点头:“够用的!”


    赵歇笑笑,十两银子让他办这么多事,确实为难他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家伙确实机灵,有能力!


    一行人进入府中,晚膳已经做好。


    到了饭桌上,眼见气氛沉闷,小六子拿出白天的事情来解闷。


    “大人!”


    “小的今日去东营坊市,那帮粮商各个愁眉苦脸,就跟死了爹妈一样!”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听说官府规定秫米一斛不能超过一两银子。”


    “违者立刻被押入大狱,要交一百两罚金呢!”


    赵夏愤愤不平道:“哼,这帮狗娘养的东西,现在才知道怕了!”


    “早就该这样了!”


    小六子道:“粮价一下来,不少人都趁着机会囤积粮食。”


    “结果到了下午,这些粮商直接说粮食卖完了,不卖了!”


    赵夏问道:“那你呢,你咋没有买一点?”


    “这帮粮商鬼精得很,我看了一圈,屯粮食的都是大户人家。”


    “估计是左手倒腾到右手,一般人根本买不到!”


    赵歇听到这里惊讶地看了他一眼,这小子单凭瞄一眼就能看出门道,确实有点天赋啊!


    “这也太可恨了,搞来搞去还是买不到粮食!”


    “谁说不是呢。”


    “熬吧,熬到秋收过了日子就好了!”


    几人见赵歇不说话,也低头对付眼前饭菜。


    晚饭后,赵歇在自己的屋子内,思考下一步行动。


    眼下虽然在朝中站稳了脚跟,但形势仍旧不稳定。


    自己干的这活儿,就是一个得罪人的活儿,注定不会有什么好名声。


    眼睛得紧盯朝中局势,还要小心背后捅刀子。


    难啊!


    眼下六部一把手都有人在,想要轮到自己上位,还不知道得啥时候。


    等粮价这事儿过去,还得想办法搞钱。


    盐和铁是不用考虑了,都在女帝手里头攥着,只能想办法钻点漏子。


    炼制白糖倒是不错,最好能把肥皂和玻璃都给搞出来。


    到时候可以让小六子当总经销商,然后卖到靖朝各地。


    这事儿盘算起来容易,距离钱到腰包还差一段距离。


    就在赵歇沉思的时候,门外响起了很轻的敲门声。


    赵歇一开始还以为自己听错了,等定神以后门外又响起来。


    他打开门一看,外面站着的是赵夏。


    这家伙显然是有什么事儿,看到赵歇后往后缩了缩。


    “大人……”


    赵歇疑惑道:“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儿吗?”


    赵夏两个手拧巴在一起,犹豫道:“小的说了,您别生气!”


    “刚才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