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告状
作品:《污蔑我谋反,我镇压了整个朝堂!》 礼部主客司
两个礼官听到李知秋要去搬救兵,不停冲他使眼色。
不是,你都多久没上朝了,人家可是宗亲啊!
快醒醒,别再说傻话了!
赵歇松开李知秋头发,站起身道:“丢出门外,让他自生自灭!”
那看门小吏闻言,将李知秋拖到门口,狠狠摔在地上,心里头别提有多解气了。
处理了最大的刺头,剩下的人再也不敢多看赵歇一眼。
尤其是那两个之前和赵歇起过冲突的家伙,原本只需要打十大板,但在看门小吏的特殊关照下,棍棍都朝着后心窝戳去。
还没几下,两个人口鼻冒血,竟是被活活打死。
“写两封记录!”
赵歇来到抄佛经的小官前,冷声道:“一封把今天的事情记录下来,明天我上朝要用!”
“另一封写李知秋这几年在任犯下的罪状,写完送到大理寺!”
院子中遣散了十几个吃干饭的人后,赵歇仍旧觉得人还是太多,索性挑了二十来个真正干活儿的,其它的全部扫出门外。
“大人,我们这么做,万一吏部那帮家伙知道了……”
“他们合起伙来弹劾你怎么办?”
薛青没想到赵歇行动起来这么大刀阔斧,原本七八十号人,现在砍得七零八落。
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像他这一把火烧得啥都不剩,还真是头一次见。
“谋反的帽子都戴过了,不差这点了!”
赵歇语气幽幽,目光落在院中,那里有一颗枝繁叶茂的白杨树。
“大人,那两人尸体怎么处理!”
看门小吏来到赵歇面前谄媚一笑:“活都帮您干完了!”
赵歇幽幽一笑:“做得不错嘛!”
“这都是小人该做的!”
赵歇语气骤然一变,冷笑道:“我只是让你打十大板,你却将他们活活打死,你怎敢如此大胆!”
“来人!”
“将此人送到大理寺!”
看门小吏顿时慌了神,连忙道:“大人,不是……”
他还想辩解,但赵歇已经进了屋子,两个羽林卫走来不由分说将他拖走。
“大人,我冤枉啊!”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莫名其妙就成了赵歇的刽子手。
汴京城已经到了未时,六部官员也到了下班的时间。
文选司门外,一人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缓缓爬来。
此人蓬头垢面,腰间塌陷下去一大截,显然是被人打碎了骨头,饶是如此他依旧手脚并用地往这边爬来。
“去去去!”
“看看这是哪儿,敢跑这里来要饭?”
门口值守的小吏早就注意到这人了,看他衣衫褴褛地在地上爬,只当是乞丐来讨饭。
此人正是李知秋,自从早上被打断了腰,他只能一路从主客司爬到文选司来。
路上他要让别人载一程,可没一个人理。
哪怕是经过闹市,只要一看到他就躲得远远的,生怕讹上自己。
李知秋拽出腰间鱼佩举到头顶,奄奄一息道:“我要见贾尚书!”
……
李知秋趴在地上,经过救治终于缓过气来。
一看到贾庭雪,就跟孩子找到爹一样,立刻嚎着嗓子哭诉个不停。
“老师,你可得为我做主啊!”
“我今日在主客司好好的,那赵歇忽然带着羽林卫闯了进来,问我是不是贾氏门生!”
“我还没说话,他就指使门吏打了我四十大板!”
“我念他今日刚上任郎中令,不与他计较,只问他自己犯了什么错!”
“谁料想,他说只要是贾氏的人,包括妻儿老小在内,他一个都不会放过!”
“老师,他现在已经把我家里人抓了起来,你要为我做主啊!”
贾庭雪听到李知秋这么说,一张脸气得几乎变形。
昨天在朝堂上就煮死了周通,还不放过周通一家。
今天又将李知秋打成残废,同样要赶尽杀绝。
他这是要和贾氏作对到底吗?
“大人,李主事腰部骨头几乎碎裂,可能以后再也站不起来了!”
一旁的郎中说完,摇着脑袋不停叹气。
这么重的伤势能从主客司爬到文选司,他还真是头一次见!
李知秋听到自己再也站不起来,悲痛之下干嚎一声后彻底昏厥过去。
“赵歇小儿,仗着自己有几分才气,屡次欺辱我贾氏!”
“这次,我绝不放过他!”
贾庭雪手中拐杖重重点在地板上,额头上白发散落,整个人面目狰狞。
一旁站着的人都气愤不已,老尚书这次第是真的生气了!
一旁的侍郎见此情景赶紧递上一杯茶:“尚书大人息怒,为此气坏了身体不值当!”
贾庭雪喘了两口粗气,接过茶杯抿了一口:“立刻给我拟一道奏章,将此事上奏陛下,一定要将我弹劾到底的决心写清楚!”
那侍郎闻言犹豫了一下,小心开口道:“尚书大人,赵歇今日刚上任郎中令,此为其第一把火!”
“按理说不该做得如此过分,其中可能另有隐情!”
贾庭雪怀疑自己听错了,这是在帮赵歇说话吗?
那侍郎依旧自顾自说:“之前我曾多次听闻李主事任职时间跑到教坊司喝酒,而且……”
“李主事刚才言辞闪烁,下官怀疑他所言可能有所隐瞒。”
听他说完,贾庭雪闻言顿时怒不可遏,将茶杯丢在地上摔了个粉碎。
“你是谁的门生,吃里扒外的蠢东西!”
那侍郎立刻跪倒在地:“尚书大人,您也是我的老师,学生实在不忍您蒙受小人欺骗!”
“请您再思虑片刻!”
这话不仅没让贾庭雪认识到错误,反而让他以为自己的学生收了赵歇好处。
他抡起拐杖啪嗒一声抽在那侍郎脸上:“我不管他有没有骗我,赵歇打了我的人,就得付出代价!”
“我现在命令你,立刻给我写!”
那侍郎捂着脸站起来,心中不禁暗叹老师真是糊涂了啊!
赵歇上任郎中令第一天就把主客司搅了个天翻地覆,这事儿当晚就传到了女帝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