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两者皆不接受

作品:《三国:我只想睡觉,却成曹魏军神

    刘备以为,稳妥行事为上。


    虽失江夏之名,却能避曹军之锋,且还江东人情,得以名正言顺守庐江,不惧江东再索。


    于他而言,此无失反得,两全之策。


    至于天子诏书,不过虚名,表为江夏太守,实则城池已归江东。


    此类事,刘备驾轻就熟。


    诸葛亮闻言,大感意外,江夏要塞,岂可轻予?


    他们不似曹操,坐拥数州之地,此等小郡,实为关键。


    “主公,江夏乃荆州要地,得之可图荆州,再谋西川。”


    “故而,江夏万不可失。”


    诸葛亮恳切陈词。


    刘备之言,确有道理。


    献江夏于江东,益处良多,看似上策。


    然庐江孤城一座,守尚可,攻则无力。


    一旦江夏归江东,便受制于人。


    他日欲取荆州,还需江东首肯。


    否则,只能困守庐江。


    “依吾之见,与其予江东江夏,不如还庐江于彼,主公接管江夏。”诸葛亮提议。


    若必选其一,他更倾向于保江夏。


    刘备摇头,转而问庞统:“士元以为如何?”


    “主公,当取江夏。”庞统正色道。


    “此地势险要,战略价值远超庐江。”


    “且得江夏,方能与江东联手取荆州。”


    “当然,主公亦可两郡皆据,但需留意江东动向。”


    庞统表态坚决。


    “唉……着实难以抉择。”


    刘备长叹一声。


    "我亦想两郡兼得,但江东必不允。"


    "若弃庐江取江夏,恐得罪庐江豪族。曾许其诸多益处,一旦撤离,必招怨恨,于我不利。"


    "反之,若舍江夏守庐江,则孤城被困,动弹不得,何以复兴汉室?"


    言及此处,刘备头痛难忍。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此情此景,实难承受。


    刘备始觉进退两难。


    "皆因甘宁无端撤军,行事何其荒唐。"


    "若攻下江夏,可得兵马粮草,借此休整,缓解江东压力,再图发展。"


    "如今反被甘宁所迫,陷入困境,逼我抉择。"


    "曹操果真狡猾。"


    刘备满心愤懑。


    诸葛亮与庞统亦无可奈何。


    此计全然打乱布局。


    进退维谷,备受煎熬。


    "罢了,此事暂搁数日,容我深思。"


    刘备疲惫挥手道。


    "遵命。"


    诸葛亮与庞统不再多言。


    毕竟此事唯刘备能决。


    二人随即离开太守府。


    两日匆匆而过。


    当日正午,刘备正研图苦思,诸葛亮入内禀报。


    "主公,鲁肃来访。"


    提及鲁肃,诸葛亮略显尴尬。


    他曾设计使鲁肃遭甘宁俘,本不愿再见。


    但鲁肃宽厚,既往不咎,让诸葛亮既释怀又敬佩。


    遂引鲁肃见刘备。


    刘备大惊。


    江东遣使如此迅速,显然已知此事。


    且派重臣鲁肃,足见孙权重视。


    然刘备毫无准备,尚未决断!


    但鲁肃身为使者,不可怠慢,只能点头:"请。"


    须臾,鲁肃步入,拱手行礼:"见过刘皇叔。"


    "子敬来了,快请坐。"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刘备微笑道。


    鲁肃坐定后直言:“皇叔,我家主公命我索回庐江。”


    “请皇叔发兵江夏,归还庐江于江东。”


    “如此方能维系孙刘联盟,心意相通,永不背弃。”


    刘备迟疑。


    他未料到鲁肃如此直接,毫无回旋空间。


    “我任庐江太守实属无奈。历经波折,局势方定,民心已附,不愿再动。”


    刘备言罢。


    鲁肃微笑,似早有所料:“那皇叔镇守庐江,主公攻取江夏如何?”


    “不可!”刘备急道。


    鲁肃一愣,目带寒光:“皇叔既不让庐江,又不舍江夏,欲独霸两郡?”


    “子敬误会了。”刘备摆手,面露难色,“入驻庐江已是不易,部众稀少,贸然赴江夏,恐难掌全局。”


    “能否宽限一年,待江夏站稳再还庐江?”


    刘备话毕,鲁肃大笑。


    “皇叔权谋高手啊。”


    “一年之后,皇叔不仅稳江夏,庐江亦不复还了吧?”


    鲁肃语气温和而锋利。


    “绝不会。”刘备坚定,“子敬放心,一年便一年,若不信,立约为证。”


    刘备心中盘算,一年经营,既报庐江士族之恩,又控江夏。


    届时还庐江于江东,亦无悔意。


    然刘备虽如此想,鲁肃却非愚钝。


    轻笑一声:“皇叔此言甚妙。”


    “妙在何处?”


    “好事尽归你们,江东一无所获,反容你守庐江一年!”


    “世间哪有这等美事?”


    “若有,我也想一试。”


    鲁肃摇头叹息。


    这样的条件,他断不会答应。


    刘备欲言又止,一时无措。


    “子敬。”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    诸葛亮见气氛尴尬,不得不插话,“你该理解主公的难处,接管江夏绝非易事。”


    “不如这样,子敬回去告知吴侯,能否给我们半年时间?”


    “绝无可能!”


    “顶多半个月!”


    “半个月内,要么皇叔重返庐江,进而图取江夏;要么我江东主动出击,拿下江夏。”


    “请皇叔抉择。”


    鲁肃听诸葛亮这么说,已明白刘备无意短期归还庐江。


    这让他有些愤怒。


    难道以为他是可欺之人?


    刘备冷哼一声,轻拍桌案,“若我两者皆不接受呢?”


    他身为皇叔,本想与鲁肃和谈,却遭此逼迫。


    本就受曹操谋士算计,陷入困境,让刘备心生愤慨。


    没想到鲁肃也敢挑衅!


    “既然皇叔如此,也罢!”


    “如今我江东大都督率三万精兵,已在长江沿线演练,随时可挥师北上。”


    “临行时,主公已明示,将从五郡再调十万兵马,由大都督指挥。”


    “若皇叔自信能对抗大都督的十三万大军,尽管为之!”


    鲁肃冷言说完,又补道:


    “再者,庐江的将领多受大都督恩惠,士兵更是其亲手训练的精锐。”


    “皇叔务必三思。”


    江东最大的依仗,是周瑜。


    <span>PC站点如章节文字不全请用手机访问</span>